有本港中學涉「借殼」予內地教育機構辦DSE班,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曾形容,香港DSE受歡迎,香港身份證更受歡迎,對形形色色想在內地人民身上掏錢的「旁門左道」要有全面認識,也不得不防。有立法會議員認為,目前政府對各項人才計劃的受養子女缺乏精準統計數字,為香港未來的教育資源規劃徒添不確定變數。 近日頻頻在社交媒體評論人才政策的梁振英曾直接點評「借殼」辦學事件,他說,香港和內地的融合發展肯定有需要,方向也是對的,關鍵是閥門要設計好,因為香港小、內地大,執行上香港不能中門大開,大水漫灌。他又以當年煞停「雙非」的經驗指出,「前車可鑑,各類人才計劃已經批出22萬個申請,如果有一半個案帶同家人來定居,香港的教育、醫療、住屋怎樣應付?到時再算?」 有立法會議員認為,「借殼」辦學事件反映港府對「人才」子女教育需求的掌握未夠充分。曾任中學校長的鄧飛表示,政府曾提及已有逾10萬「人才」受養人抵港,數字龐大,但據教育局的《學生人數統計報告書》,在2024/25學年,中小學生實際上僅按年增加約6000人,以本港約有千餘間中小學推算,平均每間僅多收數名學生,且學生一般會分散於不同年級,理應不會過分擠佔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