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關注 台灣垃圾車播古典樂、長輩準時報到寒暄

Wait 5 sec.

圖為花蓮縣民眾倒垃圾。(中央社檔案照片)    Newtalk新聞 (中央社台北28日綜合外電報導)台灣民眾在街頭巷尾等倒垃圾時,總會看到黃色垃圾車以喇叭播放古典音樂緩慢駛來,順道與提著垃圾袋的鄰居寒暄幾句,這個台灣人再也熟悉不過的場景,如今再吸引外媒關注報導。法新社報導,古典音樂「給愛麗絲」(Fur Elise)或「少女的祈禱」(Maiden's Prayer)的悠揚樂聲,數十年來一直提醒台灣民眾倒垃圾的時間。每當垃圾車接近時,台灣民眾總會準時提著事先分類好的垃圾,從住所走出。78歲婦女李淑寧(Lee Shu-ning,音譯)在她的台北公寓大樓外等候時告訴法新社:「當我們聽到這種音樂,我們就知道把垃圾拿出去的時間到了。真的很方便。」台灣居民會將一般垃圾投入黃色的壓縮垃圾車裡,把廚餘倒入桶子裡,並把可回收物丟進另一台車輛中。對年長者而言,倒垃圾已成為一種社交活動,許多人會提前抵達垃圾收集地點,坐下與鄰居寒暄。李淑寧在丟入幾個瓶瓶罐罐前表示:「我可以跟一些老鄰居與老朋友聊聊天,挺不錯的。」她還說:「這也是一種運動啦。」但並非每個人都樂在其中。31歲美容師戴韻薇(Dai Yun-wei,音譯)倒完垃圾後指出:「我覺得這很不方便,因為它(垃圾車)每天都是固定時間來。」戴韻薇提及:「有時我們不在家,或是正在忙,以致我們無法倒垃圾。」台北市環境保護局徐姓官員告訴法新社,自1960年代以來,響著音樂的垃圾車幾乎天天出現在台灣人的生活中。徐姓官員提及,台灣當年引進內建「給愛麗絲」音樂的德國垃圾車,但不清楚「少女的祈禱」如何成為播放曲目之一。法新社報導,過去30年來,台灣一直在改善廢棄物管理措施。過去經濟起飛時曾導致垃圾量暴增,幾乎沒有回收,掩埋場也爆滿,民眾曾因空氣與土壤污染,走上街頭抗議。為因應這些問題,台灣加強資源回收,增加焚化處理,並要求民眾自行分類,將垃圾倒入垃圾車,而不是隨意丟置路邊等候清運。在台北市,居民還必須購買政府核發的藍色垃圾袋,來裝一般垃圾,藉此鼓勵垃圾減量與增加回收。徐姓官員說,「一開始,大家都覺得…這樣很不方便」,但一旦人們開始發現街道變得更乾淨,「他們就會覺得這是項好政策」。(譯者:陳正健/核稿:楊昭彥)1140728 延伸閱讀:大罷免全數遭否!葛來儀示警:台灣政治極化威脅國安王小棣先向認真做事卻被罷免的立委致歉 再請他們記得禮義廉恥(影) 烏反攻蘇梅俄控村! GBU-62制導炸彈轟俄陣地 重型火焰噴射系統也遭擊毀 嘆罷免仇恨撕裂社會 羅智強轟賴清德「敢做不敢當」放柯文哲將成「綠白合作」籌碼? 綠黨團批:要縱放司法嫌疑人嗎?大罷免投票後 如何調適身心、停止社會撕裂? 心理師給這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