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发火爆

Wait 5 sec.

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自己写了许多文章,每一篇阅读数寥寥,但是突然会有一篇爆火,流量上升几十上百倍。看内容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能算是自己写得很一般的文章。之后自己试图复制成功,再写类似的文章,却发现如同石沉大海,波澜不兴。这里我想用我很喜欢的乐队 Zazazsu(砸砸猪)来做个解释。Zazazsu 已经存在很多年了,也写过很多张专辑,一直到今年她们才突然火爆起来,火爆的原因是那首《爱河》,不知道为什么这首歌一下子变成了抖音配曲的第一名,霸榜数周,全网播放量上亿。《爱河》来自她们去年年底发布的新专辑《第一千夜》,也是我个人的 2025 年年度专辑。你要我说的话,这张专辑里最好的一首歌是《雨后的哲学家》,很明显是用心之作,无论词曲都要高过《爱河》一头。但很遗憾,最终流行起来的是《爱河》,人们就是喜欢爱情,喜欢火车,喜欢天涯,喜欢月下,喜欢永沐爱河,不喜欢探索自我,也不喜欢不管不顾雨中上路。Zazazsu 明年还能写一首《爱河》出来吗?她们明年的新专辑还能制霸抖音排行榜吗? 谁也不知道。作为创作者,我的看法是她们多年来一直在探索各种可能,然后她们对于自己的创作有所要求。从她们的本心而论,是想写《雨后的哲学家》这种歌,认为这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表达的东西。《爱河》是个副产品,在探索过程中,偶然碰到了「智者不入爱河」这个概念,等了一年多之后随手写了出来,结果大受欢迎。我的意思是逻辑不能倒过来。因为想写《雨后的哲学家》,于是偶然收获在了《爱河》,这是逻辑顺序。想要写《爱河》,想要人人都会喜欢,那么很可能既不能得到《雨后的哲学家》,也没有可能得到人人都喜欢的《爱河》---不需要我举例,有多少人每天都奔着「人人都喜欢」去的,结果呢?又有多少人因为偶然一篇文章火爆了,奔着「再创辉煌」去的,结果呢?成功是一种副产品,对大多数人来说情况就是如此。人们去做一件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参照没有什么建议,只能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在自己付出心血付出努力之后,看到应者寥寥,就觉得很失望,觉得自己很失败。这种想法是错的,用「寥寥」看轻「应者」的想法根本是错的。在这个世间,自己有什么喜欢的事是极为难得的事情,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居然也有人喜欢,这是更为难得的事情。在事情起步的阶段,如果有人喜欢自己,喜欢自己做的事,愿意肯定自己,愿意持续关注,这些人就构成了自己的基本盘。基本盘很珍贵,许多人做了一辈子都只有一捧随风而散的沙砾。为什么说在起步阶段,基本盘人数再少都很珍贵?这是个纯数学问题:你个人喜欢什么事情,全世界有 80 亿人口,同样喜欢的人在数学上应该至少有几百万几千万。你加上你的性格,你的品味,你的经验,把事情做出来,同样全世界也会有十几万几十万人喜欢,也能够欣赏。所以,不是没有人,也不是人数不足,你的受众是完全足够的。那为什么你看到的是应者寥寥呢?这又是个经济学问题---因为筛人这件事很昂贵。在全球范围内哪怕有 1000 万人是你的潜在欣赏者,这是一个极为惊人的数字,但是他们分散在 80 亿人里。你在找他们,他们也在找你。而你想把 1000 万人从 80 亿人口里选出来,这件事情本身就贵得不得了。你就想一想吧,打 80 亿通电话,发 80 亿张传单,或者做 80 亿人都能看到的广告,这需要多少钱?筛选是困难的,也是昂贵的。所以我们看到,做音乐的去某个平台,写小说的去某个平台,为什么?因为这些平台做过一轮粗筛,来的人都是喜欢某件事的人,喜欢音乐,喜欢看小说。你去到这样的平台,在粗筛过的人群里发布作品,找到喜欢自己的人就要比在街头巷尾、地铁站口拉人要容易许多,便宜许多。但即便是平台,对于个人而言也太大了,筛选成本还是很高。那怎么办?就只能靠人际传播。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你找到一个喜欢你的人,意味着在他 150 人的人际交往圈里起码会有三五人同样喜欢你。成本高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那就只能用时间来削平成本。你得经年累月地持续做,形成一小群喜欢你的人,他们构成你的基本盘。因为基本盘存在,而且长期存在,他们去影响自己周围的人,从 150 个人的人际交往圈里把那三五个人拉过来。这个过程一开始很慢,很痛苦,看不到任何希望。但是越往后随着基本盘不断累积和扩大,这个速度会越来越快。换句话来说,Zazazsu 在 10 年前第一张专辑的第一首歌就写《爱河》,应该不会有今天的结果。因为没有多少人知道她们是谁,也没有多少真心喜欢的人给出强力的背书,她们和她们的这首歌就会像是每天千千万万首新歌一样,一闪而过。我已经用数学和经济学做了分析,现在你应该能够理解基本盘的珍贵。如果能理解这一点,那你也就能理解偶然的火爆一点不重要,它唯一的功用是证明你具有走火或者流行的潜质,说明你之前的路数没有问题。最重要的是你的基本盘,每天都来看你,每个作品第一时间欣赏的那一小群人,损失一次火爆的机会没关系,但是这一小群人里谁转身离开都是巨大的损失。每天有三十个人来看,那你就主要写给这三十个人看。有一百人也是如此,一千人还是如此。突然有天来了一万个人,一万这个数字不重要,留下来十几几十人愿意继续看,这几十个人才重要,因为他们扩大了基本盘。至于说一万人的那一天,可以直接忘了,无需在意。服务好自己的基本盘,这样的偶发火爆频率会越来越高,原因是基本盘的人数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可能引发人际传播,形成链式反应。如果基本盘人数稀薄,传播路径和半径就会很短,在触达足够大的人群引起爆发之前就已经停止了反应。同样的,你想要做个什么人,也需要这样持续做下去,找到欣赏你做人方式的基本盘。你要做什么事,也需要这样持续做下去,找到欣赏你做事方式的基本盘。时间是这里面最关键的因素,就像是每年雨季我卖云南松茸和鸡枞一样,松茸需要八年时间,才能从十四亿人里找到足够多真正喜欢松茸的顾客,而且是刚好喜欢我选品方式的顾客;鸡枞则需要九年时间,才能从十四亿人里找到真正喜欢油浸鸡枞的顾客,而不会问「为什么你的价格是别人直播间十倍一类」的问题。而在我写作近 30 年之后,也有一篇文章发出去之后应者寥寥的情况。比如说我请读者们分享一下黄昏时分的照片,这种文章的阅读量只有正常时候的三分之一。但我不在意,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这些愿意分享风景的读者要比那些前来「读干货」、「学高手」的读者更为重要。干货哪里都有,高手满街都是,人们来了又去。但是愿意看风景的人,愿意看风景的心却很罕有,他们可以通过一篇文章的照片回复彼此看到这件事很重要,哪怕他们人数少,但这件事值得做,也必须去做。所以我如此任性,却可以一路写到今天。题图标题:《维京武士》创作者:和菜头的小肉手AI算法提供:Midjourney  V 7.0 Prompt: A Viking warrior --sref 2148656847 --ar 3:4 --sw 800--v7.0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请你相信我,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错的禅定时刻《指环》和菜头的小肉手Midjourney V 7.0  南派三叔专区南派,这张《实验品》送给你。 《槽边往事》专营店营业中2025 年油浸鸡枞上线,可能是九年以来最好的一年,详情见:《2025年云南雨季的味道来了》《油浸鸡枞的油》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