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曾登顶中国女首富的蓝思科技周群飞在港交所鸣锣。当天,港交所6面铜锣齐鸣,创下历史纪录。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文 | 肖望 编辑 | 孙春芳出品 | 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新老河南首富要在港交所同台“交手”了。得益于2024年以来二级市场股价暴涨,福布斯实时富豪榜信息显示,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以205亿美元(约1470亿元)身家,取代190亿美元(约1360亿元)身家的牧原股份创始人秦英林,登上河南首富宝座。另一边,秦英林正带领牧原股份冲刺港股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今年5月末,牧原股份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随着猪周期回暖,牧原股份上半年预计盈利102亿-107亿元。秦英林有望重新夺回河南首富宝座。这一幕,正是当下香港资本市场火热的一个注脚:二级市场上,以泡泡玛特为代表的新消费在港股被追捧,港股一扫过去两年的阴霾,赚钱效应凸显;一级市场上,大量公司排队登陆港股,其中不乏牧原股份、宁德时代这样已经在A股上市的龙头企业。一场香港资本市场的财富盛宴正在开启。港交所的锣不够用了今年以来,港交所多次出现锣快不够用了的局面。尤其在7月9日,港交所大厅里6面铜锣一字排开。这天,蓝思科技、极智嘉、大众口腔等5家公司同日登陆港交所,加上一只ETF上市,港交所金融大会堂里熙熙攘攘,好不热闹。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原本在香港各区巡礼展览的铜锣都被拉回来摆在现场。上一次这样的盛景,或许还要追溯到7年前,在2018年7月12日,有8家公司同日鸣锣,港交所为其准备了4面铜锣。与最多的铜锣数相对应,上半年香港市场的IPO募资额达到1067亿港元,重返全球第一。上一次香港拿下IPO规模全球第一还是2019年,当年IPO募资规模达3142亿港元。而在2024年度,上半年最大IPO是募资额仅有25.86亿港元的奶茶企业茶百道,直到9月份美的集团上市才挽回些颜面。A股龙头企业再次赴港上市功不可没。其中宁德时代以410.06亿港元的募资规模撑起近半壁江山,募资规模紧随其后的恒瑞医药、三花智控、海天味业也均已在A股上市。 (作者制图)宁德时代称,赴港IPO是为进一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高综合竞争力。募集资金用途主要用于匈牙利项目建设及补充营运资金。恒瑞医药称,在港交所上市主要为推进研发计划、为生产和研发设施建设、扩建和升级提供更多资金。IPO之外,港股再融资同样火热。今年以来(截至7月28日),港股再融资规模已达1892亿港元,其中,比亚迪股份和小米集团在3月份还分别进行了配售,募资额分别达435亿港元和426亿港元。有大型投行人士指出,当前A股强调融资、投资相匹配。有融资需求的A股上市公司,通过H股融资的审批流程和速度都更快一些。此外,许多A股龙头企业也需要国际化发展平台,在港股上市对打响海外知名度、募集资金去海外投资都更便捷。不过,深圳某上市公司董办人士指出,与A股难在审核不同,港股难在发行。在港股上市得到国际投资者的认可极为重要,否则认购遇冷或者估值折价。因此,适合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以部分龙头企业为主。以近期赴港上市的蓝思科技为例,其创始人周群飞曾是苹果捧出的中国女首富。蓝思科技已拓展果链之外的小米、华为以及新能源汽车客户。其香港发售认购额达到462.76倍,国际发售认购额也达到16.68倍,说明其得到国际投资者的认可和追捧。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7月初发布的随笔中介绍,港股在上半年募资额暂列全球第一的情况下,市场普遍看好港股及新股市场下半年表现。至今已收到约200宗在港IPO的申请,较年初时的数字倍增。港交所拟上市名单显示,玲珑轮胎、牧原股份、三一重工、用友网络、同仁堂、赛力斯等多家A股龙头企业已递交了上市申请。港股赚钱主题:AI科技、新消费、创新药港股IPO重新火热,离不开二级市场交易的活跃。截至7月25日,今年以来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涨幅均超过27%,赚钱效应凸显。据Wind统计,截至6月末,港股总市值增加了7.36万亿元。而市值增加最多的个股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汇丰控股为代表的银行红利板块,以及乘上新能源汽车东风的小米集团和新消费代表泡泡玛特。 (作者制图)春节以来,这轮由DeepSeek引发的中国资产重估潮行情率先在港股上演,汇聚了最多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恒生科技指数一路狂飙。香港交易所在一季报中就指出,2025年开局表现强劲,收入及溢利均创历季新高。在炽热的科技发展浪潮下,投资者重拾投资中国资产的兴趣,令市场成交在2025年持续活跃。许多投资者选择透过香港投资中国。中国内地投资者也更积极参与离岸市场,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创季度新高。一季度,香港交易所营收达69亿港元,股东应占净利润达40.77亿港元,同比分别增长32%和37%。这一行情显然还在持续,投资者持续看好香港资本市场表现,香港交易所年内股价也上涨达47.83%,并不断刷新历史新高。此外,创新药板块也迎来“Deepseek时刻”,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达到98%。信达生物、康方生物、中国生物制药年内股价涨幅分别达到154%、145%和111%。医药板块回血,带动葛兰掌管的中欧医疗创新股票C今年以来净值上涨58%。此前,由于医药板块持续下跌,社交媒体上投资者对葛兰颇有怨言。新消费“三朵金花”股价更是频频创下新高,引来市场瞩目:泡泡玛特凭借小怪兽IPLabubu引发全球追捧,股价自2024年以来一度上涨15倍,年内股价一度翻了3倍;老铺黄金自2024年6月末上市以来股价最高涨了19倍,年内股价最多也涨了4.7倍;蜜雪集团3月上市以来,股价在3个月间涨了136%,其更是获得5125倍超额认购,冻资额超1.77万亿港元。而在蜜雪冰城之前,新茶饮陷入上市即破发乃至跌跌不休的行情。红利板块同样表现不俗。近两年来,以银行股为代表的红利板块无论在A股还是港股都备受青睐。港股通高股息指数今年以来上涨20.80%,尤其在4月初市场重挫后,其反弹达到34%。招商银行、建设银行H股股价涨幅在40%左右,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涨幅也在27%左右。去年以来,以平安人寿为代表的险资频频举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银行H股。平安集团回应,这是对利率下行周期提前进行资产配置。对险资而言,银行H股较A股的股息率更有优势,但接连大涨之下,银行A股和H股之间的溢价差正在快速缩小。银行、新消费估值已透支?在去年9月的超级行情后,上证指数在日前终于再次站上3600点,年内涨幅在7.4%。港股表现大幅跑赢A股。Wind数据显示,港交所今年以来成交金额达28.8万亿港元,日均成交额2394亿港元,日均成交额为近五年来最活跃水平。港股一级市场及二级市场的活跃,得益于充裕的资金流动性。中金公司指出,宏观层面上,内地资金充裕但缺乏优质资产,推动南向资金持续流入。5月初香港金管局超预期大量投放流动性,市场流动性极度充裕。外部美元指数和美债利率走弱,部分资金从美国撤出,港股间接受益。从年初的中国资产重估潮,到后续的新消费、创新药行情,南向资金正在成为重构港股市场格局的重要力量。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截至7月28日),南向资金已净流入8292亿港元,并且绝大多数时间都维持了净流入。7月25日更是净买入202亿港元。近三个月中,南向资金净买入靠前的个股包括美团、建设银行、盈富基金、中芯国际、信达生物等。中金公司指出,无论是提供稳定回报的分红,还是作为结构性机会的新消费、AI科技以及创新药,港股都更有优势。目前南向成交额在港股占比已达到35%。此外,由于地缘政治和贸易摩擦,全球投资者也正在重新审视美元资产,多元化储备以分散风险成为全球投资者的主题。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在近期分享中指出,下半年美联储降息的方向是确定的,并且未来一两年还会在降息通道中。与此同时,由于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许多长线资金开始分散美元的配置,减少美债或美股的头寸,涌向新兴市场或其他发达市场。港股作为新兴市场最主要的成分,自然会获益相关的流动性。瑞银近期举办的第 31 届全球储备管理人研讨会调查显示,在去年调整货币配置的主权财富机构中,54%的受访者减持了美元,69%的受访者表示增持了欧元,61%的受访者表示已投资或正在考虑投资人民币。孟磊表示,下半年南向资金还会进一步流入,但速度上会有放缓。资金流向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青睐高股息、分红的中长线投资者;另一部分会南下寻找科技互联网、新消费和创新药的机会。不过,市场对新消费、银行板块估值短期透支的担忧在增多。老铺黄金在近15个交易日累计回调近34%,其最新披露上半年预计净利润增长279%-288%的成绩单也未能提振股价。泡泡玛特披露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不低于350%的消息后,股价反而大跌4%,高盛和摩根大通均称,这一业绩很好,但也只是大致符合买方的高预期,短期面临获利了结压力。中金公司也提醒,银行、新消费短期估值透支较多。分红型投资可以适度切换到保险板块,成长型投资建议关注AI应用、机器人与创新药。(本文谨作信息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文版权归“腾讯新闻”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后留言,经允许后方可转载。第1431期运营排版:文文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腾讯新闻客户端相关独家文章!你“在看”我吗? 阅读原文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