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學院針對市面上6種最常食用的蟹進行分析,測試出11種與蟹過敏相關的致敏原,並發現皇帝蟹獨有的致敏原。研究團隊認為今次發現,可以為海鮮過敏患者提供更全面、更精準的個人化診治方案,以免患者不必要地戒口。 中大團隊從6種常見蟹,包括花蟹、藍花蟹、青蟹、松葉蟹、大閘蟹及皇帝蟹的蟹鉗中抽取蟹肉,萃取肌肉蛋白以配合 64名蟹過敏患者的血清樣本進行致敏原分析,成功測試出11種蟹致敏原,及其不同的抗原表位同源性和致敏性,其中8種致敏原更是首次發現。研究團隊說,每個蟹過敏患者的血清樣本對不同致敏原所呈現的致敏反應不一,反映蟹過敏存在特異性。 研究團隊表示,皇帝蟹在生物分類中不屬於螃蟹,獨立鑑定特異性過敏原後,鎖定蘋果酸脫氫酶為其獨有的致敏原,並於世界衞生組織和國際免疫學聯盟致敏原命名資料庫中註冊為 「Para c 11」。 全球約有2%人口患有甲殼類及貝殼類海鮮過敏,亦是本港青少年和成人出現過敏性休克的主要食物過敏成因。蟹是繼蝦之後第二普遍的致敏原,過敏反應包括蕁麻疹、血管性水腫、喘鳴,嚴重可導致過敏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