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全面重构科技生态,国内大厂纷纷卷入AI代码竞赛,而美国计算机专业却出现前所未有的冷淡。这是中美技术教育的分叉?还是程序员职业的危机?本文将从产业动态、教育趋势与人才命运切入,带你看清AI浪潮背后的深层涌动。一、AI代码风行,计算机没人读、没班上万万没想到,比外卖员先倒下的竟是程序员。咱也不懂为啥,最近这几天,国内巨头都在玩命优化AI写代码的工具:字节给Trae升级推出Solo版本,加了上下文理解,能从写代码一路包办做出成品;腾讯让CodeBuddy开启IDE模式,整合多种开发工具,让不懂代码的人也能搞开发;阿里开源Qwen3-Coder大模型,性能对标Claude4,价格还更便宜。资本家这么刻苦是要革谁的命?当然是程序员!这几天,软银老大孙正义更是直接放狠话,要让1000名AI Agent取代1个程序员,「全年无休、全天在线」,一个月成本才不到两千人民币!如果说国内程序员们还日子还算安稳,在AI前线的美国,程序员们已经开始大批倒下——创造AI的程序员们,正在被自己的造物取代。昨天下雨,我在家翻财经杂志看到这样一篇文章——《美国计算机专业入学率暴跌》。编辑给这篇文章加的主题是“奇点”。没毛病,程序员的AI福报已经来了。文章称,今年美国杜克大学计算机系入门课程报名人数暴跌了20%,五年前人满为患的教室现在大把空座位。不敢读计算机自然是因为不好就业。从数据来看,2025年计算机专业失业率飙升至5.7%,而全美整体失业率才4%!合着这么多聪明脑子费劲吧啦学理科,就业率还不如文科和服务业了?美国计算机大学生失业真是托了AI的福。谷歌与微软高管公开承认,AI已承担公司超25%的代码编写工作,微软更是裁撤了6000个程序员岗。根本原因是:“在美国,很多公司都已经放缓甚至停止初级工程师的招聘,因为在AI这一随时待命的“无限结对编程伙伴”的帮助下,高级工程师可以承担相当于多个新人的工作量。”讽刺的是,比美国计算机毕业生失业更抢眼的是,Meta等AI巨头正在用上亿美元争抢AI头部人才!都说科技平权,醒醒吧,那都是下半场的事了。美国眼下的事实就是,强者赚巨资,弱者没工作。二、程序员失业背后,是职场巨变说白了,现在全球都在从旧的钢筋水泥基建,转向新的AI科技基建,从工业革命到AI革命,从身体革命到脑力革命,这波科技升级带来的财富流动绝对比蒸汽机大!对普通人来说,职场正在发生三个转变:1. 职场架构上,大模型/智能体即服务,中层反而更危险。比如,一个HR就能用AI就能招聘各类员工,再比如,如果AI能监测品牌营销数据,你猜要品牌总监干嘛?2. 人才需求上,一专多能会变成基本功。拿直播运营行业来说,借用AI工具,文案、设计、直播、剪辑一个人一条龙真的不难。事实上,这种在大家看来“奇葩”的招聘也已经比比皆是,一个人干好几个人的活也再正常不过了。3. 员工数量上,这波生成式AI革的是白领的命,坐办公室的人注定会越来越少。但是做零工、副业的个体、一人企业却越来越多。别的不说,打开小红书、微信、百度几乎到处都是AI生成的内容,你说他们赚钱吗?大多数人可能不多,但肯定也有赚的多的。对于普通人的建议是啥呢?小孩学编程可别学了,找点喜欢的、有好奇心的学,跟AI拉开差异化优势。计算机专业也不是说不能报,比如算法肯定“花期”更长些。随着数据爆炸、AI应用起飞,网络安全更是未来的刚需。该说不说我侄子上了网络安全专业还挺明智。学习的重点是提问和追问,驱动力是好奇心!当下学习方法已经完全变了,不管家长还是学生,不用AI工具已经输在了起跑线。拿看书来说,遇到拖沓、逼仄的内容,我会通通让豆包用大白话告诉我。最近在写一部新作品的大纲,我发现自己写的提示词比word上的字都多。我自己算是第一波AI革命下从职场转型成功的人。AI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杠杆,这并不是一句空话,是我的亲身体会。我以前做2B市场营销,公关、新媒体,这波人是经济不行最先被裁的一波人,但这波人也是最会用AI、最容易用AI变现,乃至做个人品牌的人!一个穿越周期颠扑不破的真理是,AI转型公式依旧是——喜欢+擅长+AI杠杆。现在互联网发展不景气,根源是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没了,处于AI生产力的新旧交替期。但我依然觉得,拿上AI工具,互联网从业者依旧是撬动整个社会动能的关键一波人!市场、设计、剪辑等职业,可以充分利用光速进化的AI工具,做内容、个人IP。这个网上大把成功案例,不要说你不行,只是热情没到位而已。产品经理可以研究智能体,用AI升级千行百业。程序员除了搞没人要的APP,也可以研究算法,可以为AI应用的安全问题保驾护航。直播运营人员也有大把AI工具可以提高效率、优化环节,有心的话网上搜一搜啥都有。最近在看王阳明的书,没整太明白,但核心意思知行合一是没毛病的,躬身入局,干就完了!祖国需要你,想要在AI这波大战里赶超美国需要每个牛马的努力,中国这次能不能站在上游全看最近这十年了。专栏作家刘与白,微信公众号:AI黎明破晓时,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黄仁勋传》、喜马拉雅《芯片战争2025》作者,10年混迹AI大数据圈儿,一个受好奇心驱动忍不住探究未来的人。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