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约 4200 字阅 读 需 要 14 分钟在“搭子”文化盛行的当下,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在古人中评选出一位最佳“搭子”,这个名头会花落谁家?其实,不管怎么提名,西晋名士刘琨总是能占据一席之地。毕竟,流传至今的成语“闻鸡起舞”,讲的便是作为自律搭子的刘琨和朋友祖逖相互监督激励,共同练武报国的佳话。然而,自律勤奋只是刘琨最为平常的一笔,这位叱咤在西晋政廷的名士,远不同于搭档祖逖的悲壮决绝,他在官场名利、派系斗争、狼烟战火中颠沛起伏半生,曾满怀壮志登顶权臣高位,也曾失意落魄走向英雄末路。可以说,成语中的意气畅快,截留了这位奇士短暂而难得的静好,故事之外的人生跌宕与踟蹰抉择,才是刘琨留给历史与后人的,真正余味。才子年少元好问曾作诗道:“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诗中的“曹刘”是曹植和刘桢,而“刘越石”指向的正是刘琨。刘琨出身大族,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良好的出身为刘琨创造了优越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在贵族家庭的教育与影响下,刘琨很早便精通了文学音律,素以雄豪文明,还有了“纵横之才”。不巧的是,此时的西晋政廷已成风中残烛,朝堂政局的混沌黑暗逐渐蔓延,连带着庙堂之外的风气也受到影响。昔日盛行的老庄思想彻底变味,成了上层社会全然不理世事、一味纵情享乐的精神借口。身处其中的刘琨也未能幸免,开始沉溺声色犬马,时常肥马轻裘、饮酒作乐,留下了“辄复纵逸”的名声。也是在这一时期,由于中央政权旁落和世家门阀崛起,攀附权贵成了文人保全自身乃至飞黄腾达的惯常捷径,刘琨和哥哥刘舆也因此凭仗才华游走于权贵之中,对诱人的名利权柄主动展开逢迎。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刘琨和西晋“大富豪”石崇的结交。石崇是西晋开国元勋石苞之子,曾靠强取豪夺积累了大量财富,生活极度奢靡。石崇非常欣赏文采斐然、仪表堂堂的刘琨,还在后者得罪权贵而招致杀身之祸时出手相助,刘琨也对石崇的阔绰慷慨心生仰慕。当时石崇在洛阳城外十里金谷涧中有一处别业,园内竹柏丛立,溪流潺潺,石崇经常在此处举办文学集会,刘琨也经常参与其中,所赋诗文广受称赞,成为文坛极负盛名的重要人物。这些石崇引来的名士还逐渐形成了一个交流团体,不久后,当朝皇后贾南风的亲眷贾谧得势,他们中的大多数开始以诗文示好,极尽所能地依附,因而也被时人称为“贾谧二十四友”。身为“二十四友”之一的刘琨并未真正堕落。相反,二十六岁时,这位青年才俊正式踏上仕途,成为司隶校尉的属官。尽管官位不高,刘琨却难掩热血与志向,他和好友祖逖相互勉励,枕戈待旦、闻鸡起舞,共同期许着建立功业,在西晋的政坛崭露头角,大展宏图。意气风发的两人不曾料到,频繁的权力博弈与派系斗法已将西晋推向了悬崖边沿,看似平静的政局下已然风起云涌、暗礁丛生。在即将涌起的惊涛骇浪中,所有人的命运,注定裹挟其中,被彻底改写。权臣迷失祸事在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时就埋下了伏笔。公元266年,司马炎从魏元帝手中接下滚烫的皇位,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提防地方豪强的壮大,这位乱世君主一口气分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然而,以藩王拱卫中央的构想还没有实现半分,权力分散带来的祸乱就已经显出端倪。公元290年,司马炎之子司马衷即位,史称晋惠帝。随之上位的皇后贾南风大肆揽权,联合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共同铲除了权倾朝野的外戚杨俊。大权在握的贾后野心膨胀,转头挑拨起两位藩王之间的矛盾冲突,成功杀害二人后,又将手伸向当朝太子,屡进谗言诬陷其心怀不轨,最终导致太子殒命。贾后所为很快引起了朝野愤恨,赵王司马伦趁此发难,举兵谋反,废掉了晋惠帝的皇位。司马伦的“成功”无异于一把烈火,直接点燃了其他藩王心照不宣却难以掩盖的欲望,他们先后打出“复位司马衷”的旗号,一场皇族间的权力争斗因此酝酿开来。这场被后世称为“八王之乱”的皇权厮杀,既是西晋王朝的末日丧钟,也是刘琨真正的人生转折。 影视中的司马伦形象纷争之初,刘琨凭借审时度势的敏锐短暂保全了自身。虽然同贾谧一党打得火热,但在司马伦登位后,他火速投入其麾下,并被任命为记室督,后转为从事中郎。后来刘琨的姐姐嫁给了司马伦的儿子,刘琨一家得势,被司马伦重用。这种平静并没有维持太久,随着其他藩王举起反抗司马伦的大旗,刘琨也被迫出征“平叛”,带兵抗击成都王司马颖。场场恶战后,司马伦败亡,其党羽被尽数降罪诛杀。刘琨一家因为声名显赫而被掌权的齐王司马冏赦免,继续留职朝中。严峻的朝廷局势和残酷的党争彻底粉碎了刘琨心中的纯臣妄念,他开始以更加圆滑的姿态奔波徘徊于诸方势力之间。直到东海王司马越在“混战”中取得了最终胜利,司马炽被立为傀儡皇帝。八王之乱由此落幕,刘琨也凭借迎返惠帝之功被封为广武侯,登临人生高位。此时刘琨已然心生迷茫。作为此前纷乱的亲历者,他愈发胆寒于权力的潮涌更替与自身命运的浮沉难持。深思熟虑后,名利双收的刘琨选择转身,逃离权力中枢,经司马越同意后,出任并州(今山西中南部)刺史。公元306年,刘琨离开洛阳,向并州出发。这一去,昔日高官避开了争权夺利的纷扰混乱,却也在狼烟四起的家国倾颓中,迎来了更为苛刻的锉磨与挑战。迟暮悲哀向并州行进的一路上,刘琨的心中并不轻松。在这位世家子弟颠簸于内讧乱斗中时,藩王间的角逐较量,也如利刃划开了西晋统治最后的稳定体面,随着防御体系的崩裂,早已虎视眈眈的匈奴人趁虚而入,肆意掠财夺物,大口侵吞着中原的生命。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公开起兵反晋,还建国号为汉。刘琨所前往的并州,正如板上鱼肉被匈奴力量重重包围,已是岌岌可危。离并州越来越近,强敌在前的警钟也愈鸣愈响。深谙权贵之道而叱咤得意的权臣逐渐褪去了往日的油滑,开始拨开官位权势的虚假缭眼,真正一看脚下土地的疮痍百孔和芸芸百姓的苦痛凄冷。为党争遮蔽迷失的士人责任和臣子丹心,也在此过程中逐渐回到了原位。到达山西附近后,刘琨提笔写下长诗《扶风歌》,字句中再也寻不到往日的浮夸浪荡,取而代之的是国难将至的忧心惧虑——“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 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忧虑之外,属地凋敝的民生更直接刺痛了刘琨,他在到达长治附近的壶关之后,直接向朝廷上了一封奏折,直白描述着一路所见惨况,悲痛难掩,字字泣血——目睹困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携老扶幼,不绝于路…… 白骨横野,哀呼之声,感伤和气。奏折中,他言辞恳切地祈求朝廷拨来米粮,得到了同意。刘琨也没有辜负上位者难得的慷慨,他在路途中拉起了千余流亡百姓组成的队伍,进入晋阳后,又着手收敛逝者骸骨,一面招抚流民,组织人民重新投入生产,一面积极应战。刘琨的努力获得了回报,尽管几乎是“从零开始”,他却短暂抵挡住了匈奴的锋芒,让晋阳地区恢复了些许生气。“吹笳退敌”的佳话也发生在这一时期。彼时刘渊发起了一次凶猛的攻击,晋阳被匈奴大军围城,眼见战况胶着,援军不来,刘琨存了死志,打算带领将士孤注一掷,恰在这时,精通音律的他突然想起四面楚歌的典故,号令将士用胡笳吹起自己创作的乐曲,敌营的匈奴士兵听到这些“家乡”曲调,思愁顿起,很快爆发了骚乱,刘琨也因此成功打破困局,不战而胜。然而,这些难得的胜利却无法真正扭转战局。随着匈奴势大,大片土地接连沦陷,刘琨和自己一心守护的西晋王朝一样,难敌时势齿轮的碾压,只能在孤绝中一步步地走向命运的迟暮。刘琨的危机从永嘉六年(312)拉开序幕。此前,由于对民族羁廉政策的灵活运用,刘琨成功将鲜卑人拓跋猗卢变成了自己的外援。然而,这一年,刘琨被乐人徐润所迷,时常被此人干预政务决策,奋威护军令狐盛奋力劝谏,刘琨却不为所动,反而听信徐润谗言,杀掉了令狐盛。令狐盛的儿子令狐泥心灰意冷下投靠了刘琨的劲敌、刘渊之子刘聪,得知刘琨虚实后,刘聪派儿子刘粲和令狐泥一起,乘虚攻入晋阳,很快晋阳沦陷,刘琨的父母也为敌军所害。虽然在猗卢的出兵援助下,刘粲兵败,但刘琨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历经此战,这位执守一方的大将虽然多次言明身死报国的决心,却再难阻挡家国的颓势,开始了绝境中的最后苦撑。建兴四年(316),猗卢家族因争斗死伤败落,在猗卢手下为质的刘琨儿子刘遵顺势接管了猗卢部族,重新投奔刘琨。不久后石勒围攻乐平,太守韩据求援刘琨,扩充了兵马的刘琨自觉有了底气,不听劝告执意同石勒展开决战。这一次,赌上全部兵马的刘琨没有获得命运垂青,大将兵败,并州沦陷。折戟的刘琨心灰意冷,写下了留名于世的《答卢谌书》。卢谌是刘琨友人的儿子,也是刘琨昔日的部下,在看似家常的书信中,刘琨沉痛地检视着自己大半辈子的人生起伏,诚恳地反思往日的空洞放浪与取巧投机。然而,正如他在信中的悲叹——“哀我皇晋,痛心在目”,大厦将倾、暴雨将至的残局中,这些真挚深刻的忏悔与誓言,只能成了英雄行至陌路时,悲痛而无奈的最后几声哀鸣。带着力保晋室、守国卫疆的决念,刘琨将希望寄托于幽州刺史段匹磾上,带着队伍依附投靠,还和段家结为姻亲,只求对方兑现诺言,捍卫朝廷。故事却径直走向结尾——公元318年,段匹碑与兄弟之间爆发争斗,刘琨儿子刘群无辜卷入其中,连带刘琨也被段匹碑所疑,误会之下,段匹碑听从他人劝说杀害了刘琨的庶长子刘遵,闭门自守的刘琨也被兵临城下,最终兵败被囚。不久后,刘琨被段匹碑缢杀,时年四十八岁。据说,在这场横祸之前,刘琨得知友人祖逖被任命为徐州刺史,于是在《亲故书》中再度表明了自己的心迹:“我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那个多年曾前军营闻鸡起舞的勤勉英姿,终是湮灭于乱世离析的萧瑟苍凉。《晋书》之中,史臣们曾用“佻巧之徒”描摹刘琨的权豪人生,然而后世之人,提起夹缝求存、御敌守土的柔韧与悲壮,却从不曾忘记那个誓言“被坚执锐,致身寇仇”的悲情勇士。正如诗人陆游在诗中留下的痛心唏嘘:“刘琨死后无奇士,独听荒鸡泪满衣。”这一滴泪,痛着时代更迭间凡夫单影的孱弱与哀悯,也赞着穿梭于命运罅隙者,张弛而存,守心而立的通达与刚毅。参考文献:刘持生,先秦两汉文学史稿,西北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305页师旭东,宋萍,数风流人物-太原历代名人图谱,山西人民出版社,2021.郭彦著,中国盒子 中国古代文人的生存空间,四川大学出版社,2021.刘文忠,左思·刘琨,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60,65页*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END作者 | 念缓编辑 | 胡心雅 主编 | 周斌排版 | 徐沁(实习)校对 | 李栋国历好物蓄势、顺势、借势、逆势于危机中寻先机于危局中开新局历史的每一步转折都是危机与机遇的博弈《国家人文历史》团队最新力作讲透中国古代多个关键转折时期新旧更迭的内在逻辑点击下方封面,即可购买↓↓↓“在看”的永远18岁~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