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茶的万千风味中,茉莉花茶独有一份诗意与传奇。它不似龙井的翠色逼人,也不似普洱的沧桑厚重,而是以花为魂、以茶为骨,在一次次窨制中封存夏夜的芬芳。从宋代宫廷的“香片”雅事,到老舍笔下胡同里的烟火茶香;从福州港口的贸易传奇,到如今非遗工坊的匠心坚守——这盏茶里,沉淀着千年来中国人对自然香气的极致追求。当热水注入盖碗,那些沉睡的茉莉香魂便悄然苏醒,在茶汤中讲述着关于时间、技艺与风土的东方故事。今日,让我们循着一缕茶香,走进茉莉花茶的前世今生,品味这份穿越时空的芬芳记忆。作者/ Sisi玺恩每到夏日炎炎,内心烦躁不安的时候,总能想起老宅园子里的葡萄架下,青石板上总摆着一把藤椅。爷爷就坐在那里,捧着他的白瓷茶盏摇着蒲扇,看茉莉花在茶汤里缓缓舒展。茉莉花茶香馥郁醒觉的气息,在湿热的空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他不说话,只是笑眯眯的拍拍身边的石凳,让我坐下,满心的惬意。爷爷是个受人敬仰的老中医。家里也时常弥漫着草药的清香,但最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他每次略带疲态的送走病人后,坐下来喝一口的茉莉花茶,最后发出“哈”的声音,感觉无比满足。或是没有那么迫切,就先闻香,再小口啜饮,最后轻轻咂嘴,像是在和茶对话。有时他还会闭上眼睛,仿佛在聆听茶叶讲述的故事。"茉莉花茶最宜夏天排浊。"爷爷常说,"它不似其他茶那般浓烈,却最能消暑静心,疏肝解郁,归心宁神。"他说这话时,和着远处传来的蝉鸣,成了我童年印象里最安心的背景音。爷爷当年喝的茶,只是普通的茉莉花茶,被装在一个铁皮罐子里。几十年都没换过,喝完了就再买来续上。茶具也很简单,白瓷茶缸,后来慢慢变成了双层玻璃的保温杯,杯壁上还印着松柏长青以及建党周年等的字样。那些原本紧紧闭合的花苞,在热水中慢慢绽放,像一个个迷你芭蕾舞者,在水里轻盈地旋转。阳光透过葡萄叶的缝隙,在茶汤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后来,我时常放学回来后牛饮般的灌上好几口爷爷的茉莉花茶。微苦,回甘,还有清雅的花香,特别解渴,也莫名让人心安。喝完后,再偷偷的灌上热水。偷着喝的多了,就会被发现。以至于爷爷经常笑骂着说:“这个熊孩子,又来偷我的茶喝。茉莉花的茶香不似药味那般浓烈,却总能让人唇齿留香,心神安宁,清理一身的浊气。长大后我才明白,爷爷爱的或许不是茶本身,而是喝茶时的那份宁静。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年代,一壶茶就是一个完整独白的世界。每年这时候,就开始期待这个“通气理气”的茉莉花茶。如今老宅已不在,葡萄架、青石板、藤椅都不在了。但每到夏天,我依然喜欢泡上一杯茉莉花茶,看着花瓣在水中舒展时,仿佛又回到了那些安静时刻。茶香袅袅中,爷爷就坐在那里,仿佛永远定格在时光中。在节奏缓慢的旧时光里,茉莉花茶的香气带着一种安稳的力量。忙完农活或家务后,捧一杯热茶慢慢喝,茶香冲淡疲惫;逢年过节时,泡上一壶茉莉花茶招待客人,茶汤里泡着团圆的热闹。这种熟悉的香气,成了祖辈对“家”和“日子”的味觉记忆,想起它,就想起那些踏实、温暖的旧时光。政和茉莉伏花×高山白茶白毫银针 茉莉银针2025夏花 七次窨制新品预售8月15日左右发货在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里,茉莉花从来不止是一种花卉,茉莉花茶从前也叫做茉莉香片。它是一缕穿越书斋的暗香,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诗意符号。张爱玲在《茉莉香片》中形容:"茉莉花的香,虽然浓烈,却不霸道,像是一个懂得分寸的女子。这位以冷峻笔调著称的作家,唯独对茉莉倾注了少见的温柔。据说她写作时,总要在案头放一盆茉莉,让那清幽的香气陪伴她度过一个个创作的夜晚。她在《半生缘》中以茶写出旧式家庭的记忆:“曼桢用盖碗刮着茉莉香片的浮沫,那香气让她想起南京老宅的夏天——母亲总说茉莉茶能镇住梅雨季的闷热。"她笔下的白流苏、葛薇龙等女性形象,亦都隐约带着茉莉般的气质——外表素净,内里却暗香浮动。又如三毛《撒哈拉的故事》中所写:"在沙漠的夜晚,我用珍藏的茉莉花茶招待荷西。他说这香气让他想起远在东方的母亲。"老舍先生与茉莉花茶的故事则更显生活气息。这位"人民艺术家"最爱在写作间隙泡上一壶茉莉香片,他说:"茉莉花茶最解乏,喝一口,连笔下的文字都活泛起来。"在《茶馆》中,他特意安排王掌柜用茉莉香片招待客人,因为这茶"既体面,又不贵",恰如老舍笔下那些充满烟火气的小人物。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中写道:"钱钟书写作时,我总在他案角放杯茉莉花茶。他说这茶好,香而不艳,就像我们平淡的日子。"梁实秋在《雅舍谈吃》里追忆北平的"茉莉双熏",说那香气能勾起四合院槐荫下的童年;张恨水写《金粉世家》时,总要让冷清秋捧着茉莉香片,茶雾氤氲间都是民国女子的哀愁。最动人的是汪曾祺笔下,西南联大师生在警报声中,仍不忘用搪瓷缸泡茉莉花茶,"就着茶香啃掺砂子的'八宝饭'"。这些文字里的茉莉花茶,早已超越饮品的范畴,成为承载文化记忆、见证时代变迁的特殊符号。作家们不约而同地抓住"花香沉水"的特质,用它隐喻那些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情感羁绊。正如阿城在《常识与通识》中所说:"中国人念旧的密码,往往藏在一盏茉莉香片的气味里。"茉莉窨茶,是属于夏日的浪漫早在宋代,文人便以梅花、桂花入茶,宋代《本草衍义》记载其药用价值,但茉莉花茶的成熟工艺直至明代福州才真正定型。因闽地气候温润,茉莉花期长(5-10月),夜间吐香最盛,与茶坯的吸附特性完美契合。明清时期成为南方重要经济作物,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徐渭在《煮泉小品》中记录:以“一层茶一层花,纸封固,重汤煮之”之法窨茶,并特别指出茉莉“香气尤烈”,是目前可考的最早详载茉莉花茶工艺的文字 。明代《八闽通志》记载的"以花熏茶"古法,见证了最早的窨制工艺——茶农发现,用初夏夜晚绽放的茉莉花苞窨制春茶,竟能封存住整个夏天的芬芳。德龄公主在《清宫二年记》载“白茉莉,其(慈禧)最爱者”,宫中日常饮用、赏赐外宾皆用茉莉花茶。咸丰—光绪年间,内务府在福州设“督办贡茶”专员,年例“头春茉莉头窨”100担解京,正式列入《内务府则例》“御用茶档”。福州茉莉花茶一跃成为贡品,各地商帮云集福州设庄,1933 年全盛时年产量 7500 吨,奠定“世界花茶中心”地位 。尔后,江苏民歌《茉莉花》更是传唱海外,成为西方认知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如普契尼歌剧《图兰朵》引用其旋律)。2016年,三联爱茶推出了第一款茉莉花茶,单品销量2.1万件,成为三联读者喜爱的茶产品之一。2020年,寻回经典,升级体验,推出茉莉白毫银针五周年限定款,半年即售罄。2025年,茉莉白毫银针经典延续。真正的茉莉花茶,是场严苛的香气修行。茶坯须选刚刚越冬的头春芽尖,茉莉必用三伏天午后采摘的"虎头花苞"。深夜待花蕾自然吐香时,老师傅们将茶与花层层交叠,在温度升至38℃前迅速翻堆散热。茶坯吸收花香的同时,也接收来自茉莉花的水汽和热气,茶坯的苦涩成份在湿热作用的影响下开始水解、氧化,汤感也更柔和。这里不得不说的是,体质健壮的茶坯本身的内含物质更加丰富,往往能承担更多的窨次,而每一窨对茶坯的内质来说都是消耗。如此能够反复多次,每次窨制后都要炭火慢烘,最终筛去憔悴的茉莉,只留茶魂浸透花香。这"见茶不见花,却有花香味"的境界,正是窨制工艺的精髓。茉莉花茶的窨制工艺堪称一场人与自然的精妙对话,是时间、温度与匠心的完美结晶。这一古老技艺始于宋代花熏古法的雏形,至明代福州地区终成体系。清代《闽小记》中"闽人取茉莉花,择其半含半放者,与茶叶拌和,密封熏染,去花留茶,香入骨髓"的记载,道出了窨制工艺的精髓。制作顶级茉莉花茶的复杂工序,每一步都是对匠人技艺的严苛考验。纯正的茉莉花茶,花香幽深至雅。在长达12-20小时的窨制过程中,匠人需严格把控室温在38℃左右,适时通花散热,待茉莉芳香物质完全渗入茶叶后立即起花。如此反复七至八次,每次窨制后都要低温慢烘锁住香气,最终以优质鲜花提香点睛。这一过程处处体现着"看天做茶"的智慧,阴雨则花香不扬,燥热则鲜花早衰,全凭老师傅手捻鼻嗅的丰富经验来把握火候。茉莉花茶的窨制更蕴含着深厚的东方哲学,犹如"以香渡茶"的禅意——茉莉倾尽香气后凋零,只留清韵于茶中;茶的清冽与茉莉的甜润刚柔相济;七次轮回的淬炼,方成就"冰糖甜香"的至味。品鉴时,上乘的茉莉花茶条索紧细白毫显露,干茶香气鲜灵持久,冲泡后花香沉水,茶汤醇和甘甜,叶底均匀柔软,与香精勾兑的劣品判若云泥。这盏中的芬芳,不变的是匠人对自然香气的虔诚求索,是无数茉莉以生命写就的茶之诗篇。今年大暑,三联定制的茉莉花茶进行到第四窨时,三联市集『行走de直播间』再次去到政和的花田、茶厂分享直播。搜索关注“三联生活市集”视频号,即可查看视频与直播回放。老北京人最懂茉莉香片的妙处:用铜壶煮开"井窝子"的硬水,高冲低泡出的茶汤,能化开羊肉的油腻。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评价:"北平的茉莉双熏讲究'三遍水不改色',头泡香浮,二泡味醇,三泡犹有余韵,恰似君子之交。"而在福州茶摊上,茶客总要叮嘱"七分香片三分银针",让茉莉的甜润与白茶的清冽在盖碗里缠绵。当代创新的"碧潭飘雪",更让洁白的茉莉花瓣在茶汤中翩跹如雪,成为成都茶馆里的诗意风景。“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茉莉花茶的窨制,是一场跨越千年的风雅实验。那盏茶里永远沉淀着千年来的东方智慧——以最温柔的仪式,封存转瞬即逝的花期。三联的茉莉银针每年只在伏暑一季,以饱满的政和茉莉夏花和政和高山白茶白毫银针相配,由高级制茶工程师杨茂旺亲制,历经7次窨制的诚意和初心不改。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每当生活让人喘不过气时,愿你泡上这一盏茉莉花茶,看茶叶在水中舒展,嗅花香,疏繁绪,品佳茗。浮躁的心慢慢沉静下来,在喧嚣中保持内心安宁的智慧。政和茉莉伏花×高山白茶白毫银针 茉莉银针2025夏花 七次窨制新品预售8月15日左右发货『行走直播间』用深度旅行,慢直播的方式,在行走中,携同学者、传承人、分享人,共同呈现文化目的地、优势产区和地方特色。“新老有道”茶人藏茶团三联生活市集视频号“三联生活周刊食品饮料”小店直播价进行中分享人:刘瑞君老师在武夷山村人记忆里的的年代故事;老枞和老树的区别;什么才是“正岩”味?正岩口粮茶(水仙、肉桂、奇种)/清代老山场茶品鉴/08年老茶欢迎加入我们的行走群,一起喝好茶。👇🏻更多直播信息,加群了解👇🏻 除此之外,我们还为大家带来了嫩采芽叶 传统做青2025雪梨佛手茶炭火慢焙梨汤感当季新茶,现货发售中躲开人山人海第七期晋北古建研学团带你领略不一样的中国营造之美—三联生活市集的广告—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