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分读中专,中考直通本科成了“普娃”的最好出路?

Wait 5 sec.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文|维舟在学历贬值的今天,你可能想不到,会有成绩优秀的孩子抢着要去读中专。今年广州中考出现了最高分702、平均分669上中专的新闻。要知道,全市中考平均分只有555,普高录取的最低控制线487分,中职最低分数线更只有407分,702分已跻身最优秀之列(700分以上17244人,占全部考生的12.34%),这样的高分,为什么会想去中专?《追光的日子》剧照那是一个叫“中本贯通”的特殊项目,三年中专,不用高考,就能按对口专业接着读四年本科。以往广州只有“3+2”(职高3年后直升职业大专,再读2年),但一般都是成绩不太好的孩子才被分流过去。今年广东省第一次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与应用本科专业“3+4”七年一体化培养改革试点,被认为是广东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一次尝试,首批只有两个项目,各招收20名学生,步子迈得很小,结果大受欢迎。吃惊吗?在有些地方,这其实都算不上是新闻了。上海早在2014年就率先启动中本贯通试点了,迄今已招生2万多名。2024年上海中考共有12万考生,其中多达五分之一(2.4万名)填报中本贯通,竞争2202个名额,录取率还不到10%,相比起来,普高录取率64%,市重点录取率都有23%。既然都抢着要上,也难怪中本贯通的录取分数线连年看涨,前两年就已够高了,今年有的专业竟比去年涨分50分之多! 2025年上海中本贯通投档分数线虽然只有513分,但实际最低分已高达584分。上海商业会计学校的信息安全专业(与上海电力学院联合培养)以677的分数线继续蝉联第一,超过了33所区重点高中的录取线,追平嘉定一中这样的老牌市重点,最高分699分甚至可以进“四校八大”(沪上12所头部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这可比广州更为夸张:广州中考总分810分,而上海是750分制,折算下来,广州的702分也就相当于上海的650分,可见上海竞争激烈得多。我一位朋友的女儿成绩一般,但从小喜欢照顾人,老母亲注意到今年中本贯通新增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的健康护理专业,本来还一喜,觉得这很适合女儿,结果张榜时心里一沉:该专业分数线高达656.5分,超过光明中学、市三女中这样的老牌市重点(都是652分),追平华东师大三附中,“普娃”是根本考不上的。《小欢喜》剧照向来精明的上海家长,为什么看好这一路径?因为“中本贯通”提供了一条新出路:孩子可以绕开高考模式,将来也能进大学本科深造,且能早早锁定毕业后的就业前景,相当于提前7年就可以安心,不用担心孩子将来没饭吃。从职业发展来看,也确实不错: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中本贯通化工专业毕业生100%获化工总控工高级证书,91.89%选择直接就业,不少毕业生入职国药集团、中石油、埃克森美孚、拜耳等知名企业。说白了,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就是当个“高级蓝领”,但能吃“技术饭”,也相当安稳有保障,难怪有位家长在仔细盘算之后说:“中本贯通现在是我们‘普娃’天花板,最优选。”《少年派》剧照我也是因为自家孩子今年参加中考,在研究如何填志愿时才吃惊地意识到,竟有那么多家长看好这个赛道。确实,论性价比,中本贯通那是相当高的:与其在普高苦哈哈卷三年还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大学、大学毕业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工作,那还不如走中本贯通,有一技之长。总好过大学毕业了还没饭吃。更何况,一部分中本贯通的中职专业属于国家鼓励的免费专业,免收学费和教材费,剩下的学费通常也就每年4000元,相比起目前公立大学7500元/年、民办高校2-3万元/年的学费标准,对普通家庭来说,那是相当实惠了。尤其是那么多名牌大学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的新闻,更把人吓坏了。有些家长甚至喊出了“读普高后悔”的“普高无用论”,在他们看来,既然最终是为了毕业后有碗饭吃,那为什么不务实一点,退而求其次,早点找个性价比更高的饭碗?老实说,听他们分析得头头是道,一度我都差点被说服了,想让自家孩子也去报考中本贯通,免得好高骛远,最后落得不尴不尬。但反过来想,我们怎么知道这就是孩子最好的出路?现在看来确实性价比非常高,但谁知道7年又会是什么形势?这究竟是“为孩子好”,还是为了我们自己提早7年安心点?《青春派》剧照公平地说,这有助于打破职业歧视的社会风气。当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再把中专、职校看作是“成绩差的孩子不得已去的地方”,现代职业教育才有望发展起来。有相关调研显示,一体化培养的学生职业认同感更高,从事专业相关生产技术岗位的比例,高出同届本科生17%——毕竟他们从十五六岁起,就明确自己要在这技术岗位上干一辈子。问题是,中本贯通一旦选定,专业、对口院校都不能再自由选择了,只能一条道走到底。换言之,这其实是一场赌博,牺牲掉孩子未来的诸多可能性,换取确定性和当下的省心。并且这种确定性的空间仍然是相对小的。三年中专读完,转段考核升入本科时,同样有淘汰率;即便本科读完,整个七年的学习生涯,也是实操能力为主,理论研究、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就业主要方向也偏现场操作、运维这些为主,研发岗位几乎没有强,极大可能限制未来升职空间。另外,中本贯通对口的院校都是本地的二本院校,一本、985、211高校都还没有这类一体化培养的,并且其本科毕业证书和一般统招的不同,会标明“中本贯通”字样。在当下严峻的就业市场里,学历歧视仍然普遍存在,未来也可能导致这类学生求职不利。所以,中本贯通这条出路好不好,最终还是取决于当时当地的社会价值观、对口院校职业教育的成熟度,以及技术职位的可获得性。现代职业教育要能顺利发展,首先得当地的产业结构对这些现代职业有旺盛的需求,并能确保毕业出来的学生能有很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其结果,同样是“3+4”中本贯通,各地家长权衡下来的选择可能截然不同。北京曾和上海一起,在同一年启动贯通项目(含中本贯通和高本贯通),2016年招生曾多达7822人,但近两年,北京的贯通项目已逐步萎缩,2025年招生达到最低点,仅1035人。虽然录取分数并不低,今年贯通项目的最低报考分数线统一设置为380分(总分510分),实际最低406分,最高达到452分。这几年,北京的中考人数本身是连年增长的,贯通项目招生却不断减少,本身就说明它不被看好,中考能拿380分以上的,很多家长宁可付高额学费让孩子去读私立高中。《大考》剧照实际上,不止上海、北京,过去十年间,山东、福建、云南、贵州、重庆、浙江、河南等省都陆陆续续试点“3+4”中本贯通了,但总的来说,那些教学和产业衔接做得好的省份,像浙江,这一项目的落地就顺利,真能做到“招生即招工”,更受欢迎;而像河南,一体化培养对接的本地技师院校和专业都一般,市场上相应的人才需求和职业前景也不如发达地区,其结果,河南的家长和学生可能发现同样是“中本贯通”,本省和省外的几乎是两回事。说到底,要打破学历崇拜、职业歧视,那仅仅靠家长和孩子“务实”地“求安稳”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社会整体的变革跟上,尤其是职业教育和产业对接的匹配。也只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看到不同职业不分贵贱,都能得到尊重、有足够好的前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内卷模式才有望改变。“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球球 / 审核:小风招聘|撰稿人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大家都在看“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