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标题:中年人坐在图书馆里,努力上进但无意义作者:猫猫虎发表日期:2025.7.26来源:微信公众号“山顶洞人”主题归类:时代的一粒沙CDS收藏:话语馆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1、浦东图书馆早上9点开门,8点多就有人来等候。早来的人坐在负一楼,或者直接坐在图书馆外的大木凳上。图书馆外的大木凳和木桌,厚实宽敞,是我见过最满意的木桌,有一种学富五车的气场。坐在这里不看书,都觉得对不起这张桌子。当然,图书馆外面现在是比较热的,很多人只坐一会儿,就会回到馆里。如果是秋天,坐在这里,吹着凉风,不冷不热,俯瞰周边的公园和绿化,我能默默坐一上午。书桌下面的地面,也是硬木铺就,散发出厚重和富有的气息。浦东图书馆确实很豪华,是我见过最好,也最舒适的图书馆,目前没有之一。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我想着离开上海,去杭州定居会不会容易点。结果去过了浦东图书馆后,就决定,一定要留在这座城市。快到9点的时候,图书馆开放区的入口处,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有几十米远。队伍里大多是成年人,有人一边排队一边看着书,甚至还有人嘴里默念着背诵东西。当然,更多的人是低头看手机。因为是暑假期间,也有不少小朋友。图书区还没到开放时间,但图书馆里的空调早早就打开了,整个馆区,包括门口处都很凉快。再加上图书馆里有免费的开水、直饮水,洗手间里有免费的纸巾,也有老人也在这里乘凉,但并不多。老人们似乎很自觉,他们只在一楼或者负一楼纳凉,很少去三楼或者四楼的图书区——不知道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把座位让给年轻人。2、9点整,进入图书区的围栏被撤掉了。工作人员站立在入口处,迎接人们走上楼梯或电梯。楼梯通往二楼的儿童图书区。电梯直达三楼,是成年人阅览区。大量的书桌座椅就摆放在这里。每张桌子上都有对应的台灯,台灯使用拉绳式开关,简约质朴,带点怀旧感。这些台灯一直通着电,可以随时开灯。不过大部分人并不会在白天打开台灯,毕竟图书馆里已经非常明亮了——整个三楼的座位区分散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环绕着中间的书架,而建筑体的四面墙被设计成大大的玻璃窗,这些玻璃目测有十来米高,足够光线透入。![]()![]()我已经来过上百次浦东图书馆,但是每次抬头看这些高大、透亮的玻璃,看着十几米高的吊顶,还是会震撼——修这样一座图书馆不光要有眼光有才能,还要有钱,非常有钱。早期听传闻,浦东图书馆的椅子,2万块一把。我不知道到底是哪张椅子这么贵,只是觉得这里的书桌、座椅都不便宜——因为太舒服了!三楼的书桌,除了有台灯,每张桌子下方还有充电插座。充电插座是镶嵌在桌子下面的,成一个向外的斜坡角度,方便弯腰插充电线。整个木质桌面保持了完整、光滑。我一度觉得,这里的设计师一定是个完美主义者,容不得桌子上有半点杂乱的线,更不允许桌子上有破坏美观的钻洞。总之,我很感激这个设计师。特别是坐下来后,胳膊、手掌触碰到桌子表面时,那种光滑无尘,细腻顺滑感,完全没有劣质油漆的味道,更不会黏糊糊的把皮肤粘住,让人很安心。桌子和座椅的高度也很适中,坐在这里,不知不觉,就能看一上午书。或者就是这种极致的美好设计,让满满一整层楼几百人,都能同时安静下来,静静地看书。大家低着头,很少交谈。偶尔有交谈者,也是压低声音,快速说上一两句话,又恢复安静。太安静了!画面很美。除了偶尔的响动,或者邻座的翻书声,我甚至不曾见过比这里更美好的地方。不知道是空间的安静,还是内心的宁静。如果不缺钱,不再为生活奔波,我大概愿意一直坐在这里看书、看云、看图书馆里那些努力的人。3、坐在图书馆里的人,真的很努力。一张桌子有6个座位,就在我抬头看这一眼的当下,4个人在奋笔疾书,1个人在用手机查资料,只有我开着电脑打字。左手边的小哥哥在看《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高分过关题》、右边的小妹妹时不时查一下手机,在写全英文的笔记,对面50岁的大姐在看金融相关的书籍,还有2位看不清写什么。图书馆营造了一个超强的学习氛围。我13岁的侄子写作业都快了很多,甚至有一次中午十二点半了,我不叫他,他都忘记了要吃午饭。大家坐在这里,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失业?备考?休息?我想愿意来图书馆的人,心里总归是想着努力的——不能在家里躺平,不能浪费时间。成年人害怕没有自己的事业,但是更害怕从此一蹶不振,变得懒惰。我跟朋友说,天天上班就像驴子拉磨,一直拉磨是不觉得辛苦的,但是忽然停下来休息一阵子,再启动磨盘的时候,就会感觉特别累、拉不动,心里很抗拒。我不介意把自己比作驴子,因为沉重的磨盘是自己的生活和家人。下午6点左右,会有一批人离开座位回家,但更多的人是留下来,因为图书馆开放到晚上8点钟。晚上的座位依然少有空闲,坐在负一楼的人,会补充到三楼来。负一楼除了食堂,也有一大片座位区,同样坐满用功的人。只是桌椅没有三楼舒服,光线没有三楼明亮。从早上9点到晚上8点,大批成年人在这里度过一整天的时间。大家都很努力上进,但不知道还有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