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国《观点》周刊网站7月11日报道,谷歌公司前掌门人埃里克·施密特预测,人工智能很快将比肩人类最杰出的研究者、艺术家和政治家。他断言:“人工智能将比所有人类加起来都要聪明。”“这会来得非常、非常快。”曾在2001年至2011年担任谷歌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埃里克·施密特认为,我们正处在“非人类智能”降临的黎明,它即将“超越人类,不仅在语言方面,还在推理、策略、社交互动方面”。在不到两年就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不可或缺盛会的RAISE峰会上发言时,这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校董会成员向RAISE峰会联合创始人亨利·德拉海解释称,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并未“被高估”,而是“被低估了”。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ChatGPT)给大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但“那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施密特解释称,那之后“强化学习”领域——由击败了多位世界顶尖围棋选手的软件“阿尔法围棋”(AlphaGo)助力推广——取得的进步使得人工智能系统能够“进行规划”。施密特是《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的未来》一书的作者之一。施密特之后提到,一个与他展开合作的名人小组就一项预测结果达成一致,即“在未来两到四年内——平均而言是三年——整个世界将被颠覆”。他将此观点称为“旧金山共识”,但他降低了这种一致看法的调门,强调“虽是共识,但并不代表它就是真理”。他认为,人工智能的进步正汇聚于能够处理语言、记忆和推理的系统——这种组合正在颠覆我们的工作方式。他设想会出现相互连接的专用代理,能够处理整个复杂流程,例如画房屋图纸,然后自动订购所需建材并跟进施工进度。终极目标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也就是一种能够自主理解、学习并执行人类能完成的任何认知任务的人工智能。更令人不安的是,施密特预见到未来会出现边运行边学习的系统,他认为这是当前模型演化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一步。施密特甚至设想在“通用人工智能”之上会出现一种“比所有人类加起来都要聪明”的超级智能。这样的实体可能会“证明一些我们知道为真的事情……而我们却无法理解”。他甚至预言,“人们的口袋里可能装入一个能比肩最杰出的研究者、工程师、艺术家、作家或政治家的独特系统”。他估计,按照目前的速度,“这可能发生在六年后”。在施密特继续接受德拉海采访的同时,美国超级计算机制造商塞雷布拉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安德鲁·费尔德曼一同登台。他们描绘了一幅前所未有的地缘政治变革图景。施密特所做的类比引人注目:一家拥有1000名人类员工的小型初创公司可以瞬间拥有“100万”名人工智能员工,它们“不睡觉、不吃饭,只需要电力”。这种创新速度的爆炸式增长带来了重大的地缘政治风险。“一旦一个国家取得领先地位,其他国家可能永远无法追上。”施密特自2021年起担任“特殊竞争力研究项目”(一个专门研究美国竞争力和安全方面的公共政策建议的基金会)的主席,他担心这种前景会危及网络和生物增殖。如果“危险的”开源模型落入“坏人”之手,会发生什么?施密特承认法裔加拿大研究员约舒亚·本乔对失控的“递归式自我改进”的担忧有其道理,因而主张建立“屏障”并培养“观察”系统行为的能力。尽管面临挑战,但施密特仍梦想能根除疾病,并提到一些组织可能在两年内识别出“所有人类药物靶点”。他设想的未来是,每个孩子从幼儿园开始,都能接触到一位用其母语进行个性化辅导的老师,世界各地的护理人员都能得到智能医疗工具的协助。因此,他设想医学创新将突然激增,堪比寒武纪大爆发(指地球生命史上物种多样性在短时间内爆发式增长的时期)。尽管像人工智能工具“克劳德”模型(Claude)的创始人达里奥·阿莫代伊与芯片巨头英伟达的创始人黄仁勋这样截然不同的人物在此议题上针锋相对,但施密特仍然承认“绝大多数开发人员的工作任务将在很大程度上自动化”。他指出,ChatGPT、Claude或“双子座”人工智能模型(Gemini)的研发团队解释称,“他们10%到20%的代码已经由机器生成”。生产力的提升幅度可能达到每年30%。施密特预言生产力“可能会在几年内翻倍”,这是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尽管如此,施密特并不相信职业会完全消失。例如,他认为律师将处理更复杂的诉讼案件。他甚至断言,我们“没有足够的人力”来满足未来的所有需求,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将充当倍增器而非替代者的复杂领域。因此,他最后传达的信息毫不含糊:“如果你不使用这项技术,对你的竞争对手、同事或创新者而言,你将变得无关紧要。接受它,而且要快。”微信审核 | 陈鹏内容编审 | 廉海东 耿凌楠微信编辑 | 许海婷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