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 参会邀约——农村养老:如何补齐“短板中的短板”?

Wait 5 sec.

主题概述随着农村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少子化、空巢化以及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约束正在动摇家庭养老的现实基础,加之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分割、农村养老底子薄、起步晚等历史原因,农村养老成为“短板中的短板”。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养老短板主要表现在养老公共财政供给压力大、农村养老金水平低、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和专业机构匮乏、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多个方面。截至目前,覆盖农村的基本养老和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包括农村社会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去年6月,民政部联合21个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这是首次在全国层面,专门对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作了总体性、系统性的部署。站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乡村振兴的大局,农村养老现存的制度困境和严峻问题亟须厘清。8月13日,由财新传媒主办、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作为公益支持机构,共同发起的中国养老产业论坛系列闭门圆桌,将汇聚政策制定者与相关领域专家,齐聚北京,聚焦农村养老:如何补齐“短板中的短板”?共同求解农村养老困境。8月13日 下午北京论坛议程13:30-14:00【会议签到】14:00-14:10【欢迎致辞】14:10-14:25【主题演讲一】14:25-14:40【主题演讲二】14:40-14:55【主题演讲三】14:55-16:30【课题讨论】• 农村人口和家庭结构现状如何?农村养老需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农民养老金的上涨更多依赖于各级财政转移支付。目前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保险金停留在“广覆盖、低水平”阶段,与城镇老年人的养老金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站在当前宏观经济周期调整和扩大国内消费的要求,下一步,应该如何着力提高乡村老年人的养老金水平?如何拓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筹集和增值渠道?• 中国近年来不断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并取得新进展。但必须承认,农村养老仍处于碎片化、水平低和成本高的状态。城乡养老服务发展不仅在数量上表现出失衡,在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当前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显露出资金注入不稳定、激励机制可持续性差、服务覆盖范围有限等疲态。下一步,如何解决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难题?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如何更好地发挥“近邻”和“熟人”优势?• 面对农村特殊困难老年群体,尤其是农村留守老人、特殊困难老人、失智失能老人等,如何加快完善针对的社会救助和福利补助制度?农村老年人口是长期护理险更为迫切的需求人群,下一步在农村试行长期护理险的可能性与困难在哪里?• 由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地区“空巢”“留守”老人比例日益增加。有些老人甚至只有过年期间才能与子女相聚,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长期得不到宣泄,从而导致老年群体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等悲观情绪,孤独死和自杀案例增多。下一步在提高农村养老服务的过程中,如何兼顾好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健康与心理需求,使得老人安度晚年?16:30-17:00【互动提问】*最终议程请以会议现场为准拟邀嘉宾名单张红宇,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于建伟,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党俊武,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吴玉韶,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陆杰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学系教授唐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纪竞垚,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郑婕,金色年华(上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婕,爱德基金会社区发展与灾害管理团队主任助理*最终出席嘉宾请以会议现场为准扫描上方二维码报名参会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活动专题报名参会 阅读原文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