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绿色船用氨燃料加注作业在大连港顺利完成。此次加注的绿氨燃料,源自远景科技集团在内蒙古赤峰打造的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标志着绿氨在全球航运业动力系统中的首次应用,也开启了“新石油”重塑航运未来的新纪元。源自戈壁荒漠的“新石油”远景正在赤峰建设全球最大的“新石油”基地,用内蒙古戈壁荒漠中生生不竭的风光资源,生产绿色氢氨醇和生物航油。远景通过打造全球最大的独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和依托绿氢绿氨装备全栈自主技术,将波动的可再生电力就地转化为稳定且易于储存的绿色燃料,并运往全球。7月8日,远景赤峰全球最大152万吨绿色氢氨项目首期32万吨工程建成投产。远景赤峰项目生产的绿氨产品,已通过了国际权威机构的严苛认证,获得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认证(ISCC)Plus认证,成为全球首个荣获带温室气体(GHG)指标绿氨Plus证书的项目。 在全球范围内,远景是唯一能够现货供应、并同时获得ISCC与必维双重认证的绿氨企业。这些认证不仅证明了远景绿氨产品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可持续性,更意味着这张“绿色通行证”为中国“新石油”走向世界、参与全球绿色贸易体系扫清了障碍。远景绿氨重塑航运未来航运业承载全球80%以上的货运量,却是高碳排放重地。国际海事组织(IMO)数据显示,2018年航运业温室气体排放量高达1.076亿吨,占全球总排放的近3%。若无有效措施,到2050年排放量可能增长150%以上。在这一背景下,IMO于2023年通过了旨在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的温室气体减排战略,并于2025年批准了落实该战略的核心中期机制——《IMO净零框架》。这一框架为全球航运业建立了前所未有的监管范式,意味着航运减碳进入制度化、规范化、强执行力的新阶段,也对产业链各方在燃料技术、加注基础设施、运营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责任与行动要求。航运业减排成效的核心在于可替代燃料的生产和供给。而绿氨正是实现脱碳目标的重要解法:相比液化天然气等过渡性燃料,绿氨具备真正“零碳”属性,是兼具环保性、经济性与技术可行性的理想选择。尽管当前全球能源与航运企业纷纷押注氨燃料,但可实现量产与应用闭环的项目凤毛麟角。此次加注的完成,意味着远景已打通“绿电制氨—绿氨运输—燃料加注—船舶运营”完整价值链,为全球绿色航运提供了现实模板。在这一关键时刻,来自远景赤峰项目的绿氨不仅成功实现了从生产到应用的商业闭环,更向世界宣告,航运业的零碳未来已不再遥遥无期,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远景绿氨不仅满足欧盟等主要航运市场对燃料溯源、碳足迹核查的合规要求,也为全球航运绿色转型提供了可靠的市场路径和供给保障。星星之火照亮绿色转型之路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首席产品官娄益民表示,这次加注不仅是一次燃料补给,更是远景“新石油”点燃全球航运脱碳的“星星之火”,是开启绿色氢氨醇产业光亮未来的第一缕晨光。“我们成功地将源自赤峰的绿色动能注入全球航运动脉,这标志着远景推动的绿色燃料应用新纪元正式开启。” 此次成功加注不仅点燃了氨动力船的引擎,也点燃了全球对零碳未来的信心。作为“新石油”的绿色氢氨,凭借零碳特性与高度适配性,正成为钢铁、化工、航运、航空等高排放行业脱碳的关键路径。凭借一系列技术创新,远景正以更快的速度推动“新石油”从实验室走向码头,从戈壁荒漠走进工业核心腹地。随着远景赤峰全球最大“新石油”基地建成投产,中国的新能源系统技术也将会从这里走向世界,推动全球新繁荣。图片及数据提供方:远景能源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