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考生在写申论大作文时,总会陷入两难:要么死死盯着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如同材料的简单堆砌,毫无新意和深度;要么脱离材料自由发挥,结果写得天马行空,严重偏离主题。其实,申论大作文就像是一场戴着镣铐的舞蹈,这“镣铐”便是给定的材料,它束缚着我们的写作范围和方向;而“跳舞”则是要求我们在材料的约束下,根据题干要求进行适度延展,展现出文章的独特风采与深度。一、论点之源:中心与分论点扎根材料申论大作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绝非凭空产生,它们必须深深扎根于材料之中,这是“镣铐”的核心体现。材料是申论的根基,里面蕴含着命题者的意图和核心观点,只有从材料中提炼出的论点,才能确保文章不偏离主题。中心论点是文章的灵魂,它统领全文,必须与材料的核心思想高度一致。例如,2023国考《申论》大作文(地市级)所给定的参考材料围绕“追寻长期价值”展开,分别从个人、企业、社会的角度谈了对“追寻长期价值”的理解,那么中心论点就应紧扣“长期价值”这一主题,如“着眼长远发展 追寻长期价值”。如果脱离材料,将中心论点定为其他,那就完全偏离了材料的核心。分论点是支撑中心论点的骨架,同样需要从材料中提炼。材料中往往会包含多个层面的内容,如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分论点的来源。比如,2024国考《申论》大作文(地市级)材料2提到了“一个小小的门把手”、材料5提到了“投入自己的领域,不断‘打磨’,不断‘修补’,为人们温暖笃定的生活秩序默默付出,稳步前行”,那么我们就可以从中提炼出“做好每一件小事”“要勤恳”“要持之以恒”等分论点。这些分论点紧密结合材料,能让文章的论证更具说服力。二、立意之基:紧扣材料不跑偏立意是文章的主旨和意图,在申论大作文中,立意必须紧扣材料,这是“戴着镣铐”的基本要求。如果立意脱离了材料,文章就会像断了线的风筝,失去方向。紧扣材料立意,首先要全面把握材料的主旨。我们需要对材料进行仔细阅读和分析,理解材料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反映的主要问题以及传递的价值导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立意与材料的精神实质相契合。例如,2024年国考申论大作文(副省级)“给定资料5”中提到“我们要用积极的态度对旧物的价值进行最大挖掘,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如果我们从这则材料中立意为“把握好‘旧物新生’的关键”,这就紧扣了材料的主旨;但如果立意为“新物比旧物更重要”,就过于绝对,偏离了材料所强调的协调发展的理念。此外,紧扣材料立意还要求我们避免主观臆断和过度解读。不能仅凭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去推测材料的含义,而要以材料为依据,从材料中合理提炼立意。三、适度延展:在约束中展现风采申论大作文不能仅仅局限于材料,还需要根据题干要求进行适度延展,这便是“跳舞”的体现。适度延展能让文章更具深度和广度,展现出考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储备。适度延展要以题干要求为导向。题干往往会对文章的写作角度、内容重点等做出明确规定,我们在延展时要严格遵循这些要求,不能脱离题干随意发挥。比如,题干要求“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我们在写作时,除了依据材料中提到的基层治理的措施外,还可以结合当前基层治理的新趋势、新方法进行延展,如引入数字化治理手段、发挥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等。这些延展内容既符合题干要求,又能让文章更具时代感和创新性。适度延展还要联系社会实际。申论大作文的目的是考察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写作时,我们要将材料中的内容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分析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影响以及解决问题的现实意义。例如,在写2025国考申论行政执法大作文时,除了“给定资料5”中提到的“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感到好办事”“把群众的事办好”等内容,我们还可以结合当前民生工作情况等进行延展,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这样的文章不仅紧扣材料和题干,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总之,申论大作文就像一场戴着镣铐的舞蹈,既要受到材料的约束,确保中心论点、分论点来自材料,立意紧扣材料;又要在约束中根据题干要求进行适度延展,展现出自己的思考和创新。只有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申论大作文。希望各位考生能在备考过程中不断练习,熟练掌握这种写作技巧,在考场上舞出属于自己的精彩。2026国考60天上岸计划【全勤打卡,全额返现】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