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之继承者|这不是巧合,这叫模式

Wait 5 sec.

01今天,我在地铁上刷到一条新闻。“苏州,一名日本母子在地铁站遭袭击。”我以为是去年的旧闻,又翻上热搜了。结果往下一拉时间——2025年7月31日。我愣住了。你知道那种感觉吗?像是你以为埋在地底的尸体,又从泥土里露出一只手。去年,2024年6月,同样是苏州,同样是日本母子,同样是无辜受害。当时一名中国女性校车引导员,为了保护日本孩子,挡在行凶者面前,被刺中要害,英勇牺牲。那天的微博评论里充满了泪。人们说:“这只是偶发事件。”政府说:“我们会加强防范。”而现在呢?一年之后,针对在华日本人的暴力再度发生。只是这一次,没有人替那对母子挡了。02你说是“偶发”。可我给你复述下时间线:2024年6月,苏州,持刀袭击,死一人伤两人,受害者为日本母子。2025年7月,苏州,持石袭击,母亲受伤,凶手在逃。地点雷同、对象雷同、方式雷同。你告诉我这是“巧合”?我告诉你,这叫模式。03这次袭击是在苏州的地铁站。行凶者没有刀,他用的是石头,对着一个牵着孩子的女人砸。日本政府已正式抗议,要求中国“严正处罚、保障安全、防止再发。”大使馆给在华日本人发了邮件:外出时请保持警惕,特别是带孩子时。你有没有意识到这句话的恐怖?一个驻华使馆,在提醒自己国家的母亲:你在这个国家,不能安全带孩子出门。04你以为是个别人仇日,我却看到的是社会的系统性病灶。如果连续两年在同一城市,针对同一国籍人群发生同类事件,你还在说“个案”,那你就是有意闭眼不看。我们不妨换个词:“反日暴力事件已在中国社会完成了局部正常化。”正常在哪?正常在网络评论区里有无数冷笑话:“谁让你来中国?”正常在主流媒体对此不吭一声。正常在去年那位牺牲的中国阿姨,只上了没多久热搜,就被悄然压下。正常在受害者来自日本,所以你默认他们“活该受点罪”。我知道你想反驳:“那你怎么不看看日本右翼?”“你怎么不说他们怎么美化侵华战争?”对,我看见了。我也气愤,我也反对。但请你告诉我:一个中国人向无辜的日本母亲丢石头,和一个日本右翼粉饰历史罪行,到底谁更可耻?我们不是日本右翼的反面,我们是中国人的自己。别用他们的丑陋,来遮蔽自己的恶意。你可以痛恨历史,但你不能把仇恨交给一个母亲来承受。05我们都知道,仇恨不会自动熄灭。但你有没有意识到,仇恨在被“算法”和“缄默”助燃?CDT 档案卡标题:星之继承者|这不是巧合,这叫模式作者:星之继承者发表日期:2025.8.2来源:微信公众号“星之继承者”主题归类:反日宣传CDS收藏:公民馆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它不是一场大爆炸,而是一根根火柴递出去:打开某音,日语博主的视频全是“滚回去”评论。B站上做日本文化科普的博主,收到“再舔你就不是中国人”的私信。小红书上留学生拍吃饭日常,有人骂她“你妈死了也得恨日本人。”去年那一刀捅中了一个中国好人。今年这一刀,捅穿了我们自己伪装的文明外衣。06苏州,有5000名日本居民。是全国最密集的日资企业聚集地之一。我们以为他们只是来工作、生活、投资。结果他们在这里,变成了靶子。他们的孩子,上学要避开路线。他们的母亲,逛超市得回头看三次。他们的领事馆,变成了应急调度中心。这像极了另一个时代。但你别急着说“日本人也有问题”。我要问的是:当你无法保证一个异国母亲带孩子上地铁的基本安全,你还有脸说我们是大国?07你知道2024年的那位校车引导员吗?她不是日本人。她是个中国阿姨。她看见那位日本母亲挡在孩子前面,她冲了过去,然后被一刀刺穿肺叶,送医后不治。你说这件事感人。你说她是英雄。你甚至说她是“中日友谊的化身”。可她的牺牲换来了什么?一年后,袭击卷土重来,而我们全都失语了。08还有一句话我必须说:苏州,不只是一个地理名词。它已经成了一个警示坐标。2024年,有人为了保护别人而牺牲。2025年,有人无声无息地把脸又丢了。两次事件之间,你、我、舆论、制度,谁真正做过改变?我们以为人性是可以“自动复位”的,但事实证明,仇恨是会传染的,暴力是会回来的,而我们的冷漠,是最深的纵容。09这不是个案如果你能连着听见两次尖叫,还能捂着耳朵说“没事”,那你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这个社会最可怕的,不是极端分子的存在,而是他们身后的沉默人群。他们的刀,不会只砍向外国人。下一次,它可能会砍向你家孩子,或者你自己。记住这句话:一旦仇恨合法,正义就不再存在。我们总说“不能忘记历史”,但我们却在制造新的历史悲剧。历史不是背诵题,它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