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來源,Getty Images圖像加註文字,黃仁勳今年三度訪問中國,並成功說服美國解禁輝達H20晶片在中國的銷售。Article InformationAuthor, 呂嘉鴻Role, BBC中文記者在全球科技與貿易的關鍵時刻,美國AI設計大廠輝達( Nvidia,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於2025年7月16日訪問中國數日,在北京接受央視採訪時,公開表示美國商務部已批准恢復向中國銷售輝達的H20人工智慧(AI)晶片,此事再次引發全球AI半導體業界關注,同時也使全球市值最高的輝達公司透過H20晶片再次回到美中AI科技戰的中心點。大多數受訪專家對BBC解讀稱,毫無疑問,此次晶片市場騷動背後仍是美中兩國激烈的科技戰所導致。事實上,這是黃仁勳今年三度訪京,他屢屢受到中國媒體及商業如明星般地高調迎接,並在北京宣布H20將解禁。路透社報導,中國科技大廠,如阿里巴巴及字節跳動下訂的百億美元訂單即刻提出,北京也對這一消息表示歡迎,認為這是推動中國人工智慧雄心的關鍵一步。與此同時,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將H20禁售令解除框定為美中貿易談判的一部分,暗示此舉與交易中國豐富的稀土儲量談判有關。換言之,以美國H20晶片換取稀土的戰略交換,凸顯了中美貿易戰中權力平衡的角力。科技監管專家、美國南加州大學法學院張湖月(Angela Zhang)教授向BBC中文分析稱,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策略,似乎已證明有效地地反制了美國先進晶片的出口管制,或許促成了美國近期放寬部分晶片相關限制的決定。Skip 熱讀 and continue reading熱讀台灣「大罷免」決定24名立委去留:他們是誰?背後代表多少民意?中國在西藏修建全球最大水壩 印度為何深感憂慮台灣「大罷免」事件始末、政黨表態及投票流程等一次看氣候變化壓力增加,人類是否應該減少吃米?End of 熱讀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後研究員陳凱欣(Kyle Chan)則告訴BBC中文說,H20晶片對中國短期內的AI發展至關重要。中國AI開發者因硬體與軟體考量,普遍偏好使用H20晶片。陳凱欣向記者解釋,說到底,美中兩國在關鍵技術瓶頸上存在不對稱性:「中國距離開發出英偉達晶片的有效替代品可能僅需數年,而美國距離找到中國稀土出口的替代方案則仍遙遙無期。」。你的器材不支持播放多媒體材料Play video, "黃仁勳半年內三訪北京 稱讚中國的AI是「優秀的技術」", 節目全長 3,1603:16音頻加註文字,黃仁勳半年內三訪北京 稱讚中國的AI是「優秀的技術」不過,香港大學賽馬會「環球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何國俊教授則回覆BBC中文稱,H20重新開放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確實在短期內帶來算力補給、降低庫存壓力,並提升中國AI生態的競爭力,國產GPU及晶圓商在高端市場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何教授同時強調,H20晶片仍屬「降規」產品,性能遠遜於輝達先進系列,且出口許可隨時可能被美國收緊,長期依賴風險未除。他還指出,這是中美兩國在科技、貿易與戰略資源(如稀土)權衡下的階段性結果,並未改變兩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競爭格局。「長遠來看,中國技術自主可控的壓力依然存在。」對此,AI半導體評論網Tech Tech China總監卓薇安(Vivian Toh)也向BBC中文表示,美中兩國是否都能如願以償尚不清楚,但至少已不像過去那樣劍拔弩張。譬如,解禁H20是一個正面信號,因為當前AI產業仍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各大模型之間的差距不大,尚未出現真正顛覆性的應用。她說:「因此,相信中美兩國都看到,AI產業仍有廣闊的『未開墾之地』。現在不是互相掣肘的時候,而是應抓緊時間挖掘增量的時刻。」中國國安部發警告 呼籲採用國產晶片然而,就在黃仁勳高調拜訪北京後不久,中國國家安全部周一(7月21日)卻發文警示中國有關方面,「境外生產的芯片、智慧型裝置與軟體預藏『後門』」。因此,國安部呼籲中國國內重點「涉密單位」,應採用「自主可控」的晶片和國產系統,避免境外軟硬體的「後門」風險。中國國安部是以一篇「當心你身邊的隱形竊密通道」的文章,在微信公眾號發表上述主張。有分析認為,中國國安部的發文背後顯示出北京對輝達H20銷售禁令的解除並非毫無戒心,在安全議題上寸土不讓,因而強調使用「國產」晶片及系統,同時也向其他急欲購買輝達H20的中國大廠釋出信號。因此,將來這些廠商誰能買,買多少H20晶片,都仍需在北京的嚴密管制下進行。分析:DeepSeek的驚人崛起是人工智能的「Sputnik時刻」還是「珍珠港事件」美中半導體大戰進入深水區 人工智能AI晶片為何成為關鍵晶片大戰:台灣廠商助攻華為突破美國封鎖?H20晶片是什麼?中國企業為何需要它?輝達H20晶片是一款專為應對美國對先進半導體出口限制而設計的人工智慧加速器。2022年,拜登政府限制輝達更高階的H100晶片對中國銷售後,輝達特別設計了H20晶片,以符合當時的規範。然而,近期中國生成式AI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的崛起,讓美方再次擔憂,即便是性能較低的晶片,也可能促成重大技術突破。「深度求索」宣稱,僅使用這些低階晶片,就能達到如同ChatGPT般的運算效能。2025年4月底,H20再次被美國禁止銷售至中國,當時包括騰訊、阿里巴巴等中國科技巨頭對H20需求殷切,並已提出大量訂單,輝達公司當時表示因無法交付這些訂單而蒙受55億美元的損失。雖然H20的運算能力不如H100或GH200強大,但在人工智慧工作負載,特別是AI推論(inference)任務方面仍表現出色。H20基於輝達的Hopper平台,記憶體頻寬和運算能力有所降低,以符合美國限制中國獲得尖端AI技術的規定。專家表示,儘管有這些限制,但H20性能絕非弱者:它支援輝達的CUDA軟體,這是開發和運行人工智慧模型的行業標準平台,使其與全球人工智慧生態系統高度相容。因此,即便華為等中國本土科技巨頭已推出替代輝達晶片的方案,但在H20解禁後,中國公司包含騰訊、字節跳動等大廠傳出仍優先向輝達遞出鉅額訂單。專家稱,主因是輝達一手打造的CUDA生態系統目前難以被撼動。圖像來源,Getty Images圖像加註文字,專家稱,AI在人類經濟與軍事未來的競爭中扮演關鍵角色,但需仰賴模型層與應用層的強大支撐,單靠晶片不足以成事。換言之,地緣政治還受到5G、量子計算與生物技術等多產業的影響。為什麼中國限制稀土出口會對美國帶來巨大打擊?烏克蘭有哪些稀土礦?為什麼特朗普想擁有它們?中國實施稀土產品出口管制,澳洲能否趁勢而起中國對H20解禁的歡迎,體現在黃仁勳三度訪京時受到高層及媒體的熱烈簇擁與正面報導。這不僅顯示出中國對輝達H20晶片的渴望,也反映其成為全球人工智慧領袖的雄心。《浙江日報》在上週便刊出評論,讚譽黃仁勳三問訪度北京的「謙遜」姿態,並稱「擁抱中國市場並重視中國作用」並冀望同中國深化合作是驅動黃先生「做出相關改變的深層動力。」事實上,自2022年美國實施出口管制以來,中國獲得先進半導體的管道受限,被迫依賴華為海思、阿里巴巴「平頭哥」等國內替代品。有分析因此稱中國本土晶片雖有所進展,但在性能及軟體生態系統支援(特別是CUDA相容性)上仍落後於輝達設計、由台灣台積電(TSMC)代工的晶片。現在,作為輝達在中國合法銷售的最先進晶片,H20填補了這一空白,為中國企業提供更快、更受全球信賴的平台來開發和部署人工智慧模型。此外,中國在機器人技術和智慧工廠等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也將受益於H20的能力,特別是輝達新推出的RTX Pro GPU,專為這些應用設計。據此,分析師卓薇安向BBC中文分析,H20恢復銷售帶來雙重利好:一方面,騰訊、阿里巴巴、DeepSeek等公司的雲基礎設施對輝達晶片有需求,H20的正常銷售將使這些公司受益;另一方面,中國企業正努力開發自己的替代產品。「我們知道華為等公司在此方面已取得進展,H20的恢復銷售或許恰恰反映了華為的晶片研發進度對輝達構成一定威脅。」然而,H20在中國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多重因素。圖像來源,Provided圖像加註文字,港大何國俊教授向BBC稱,這是中美兩國在科技、貿易與戰略資源(如稀土)權衡下的階段性結果,並未改變兩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競爭格局。首先,獲准出口的晶片數量將決定其影響力。若美國允許大規模出貨,中國可能顯著提升其人工智慧能力,縮小與美國的差距;若出口受限,H20的影響則可能受限。其次,貿易協議的持久性存在不確定性。特朗普政府推翻2025年4月限制措施(當時導致輝達損失55億美元)可能面臨美國兩黨若干立法者的反對,他們擔憂中國在人工智慧軍事應用上的進展。例如,美國眾議院中國共產黨問題特別委員會已調查騰訊和DeepSeek等公司是否在超級電腦中使用H20晶片,引發國家安全警訊。在中國方面,H20的成功取決於騰訊、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大廠能否有效將這些晶片整合至其人工智慧生態系統。雖然H20的CUDA相容性使其具有優勢,但中國推動晶片設計與製造自給自足的野心,未來可能削弱輝達的長期主導地位。不過,黃仁勳本人在此次訪問北京時向媒體坦言,無論有無輝達,中國的人工智慧產業都將「繼續前進」。更重要的是,北京於2025年4月報復美國的稀土出口管制,增加了貿易緊張局勢的複雜性,可能擾亂輝達的供應鏈。稀土換晶片?美國的戰略權衡你的器材不支持播放多媒體材料Play video, "BBC走訪全球最大稀土礦場 中國稀土供應鏈背後的污染遺害", 節目全長 3,1003:10音頻加註文字,BBC記者親訪中國兩個最大的稀土礦區,發現那裡的礦產開採遺留了有毒土壤和水污染問題。美國允許輝達向中國銷售H20晶片的決定,不僅是對輝達遊說的讓步,更是圍繞稀土礦物的地緣政治策略考量。分析指出,這一點中美雙方心照不宣。稀土是一組包括鏑在內的17種金屬,對製造半導體、電動車及軍事裝備等先進技術至關重要。根據公開資料,中國控制全球80%以上的稀土生產與精煉,賦予其在貿易談判中的重大影響力,而美國在其科技與國防工業中嚴重依賴這些材料。2025年4月,中國對鏑等關鍵材料的出口管制進一步加劇供應鏈的脆弱性。現在,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明確地將H20的批准與涉及中國稀土的貿易協議聯繫起來,稱華盛頓旨在確保中國對美國技術的依賴,同時獲取關鍵礦物供應。然而,這一交易是特朗普政府對中國貿易談判的務實轉變,抑或是持續擠壓中國科技發展的前奏,專家表示尚難確定,特別是特朗普政策的戰略與時機難以預測。此權衡在美國立法者中引發爭議。美國有參議員警告,即便是降級的H20也可能增強中國的人工智慧能力,潛在威脅美國的技術領先地位與國家安全。對此,卓薇安向BBC中文解釋,H20對中國的人工智慧訓練與開發具有價值,但稀土礦是多種技術的必需品,中國在稀土供應鏈中的優勢牽制了美國的科技戰略。雖然華盛頓正努力實現供應鏈多元化,但這是一項長期任務。輝達:走在地緣政治的鋼索上無論如何,美國同意輝達恢復向中國銷售H20晶片,使輝達成為中美貿易戰的核心。黃仁勳以大膽而謹慎的態度應對這一局面。2025年,他多次訪問北京,包括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及貿易官員任鴻斌會晤,凸顯輝達對中國市場的承諾。該市場在截至2025年1月26日的財年中為輝達貢獻170億美元,佔其收入的13%。黃仁勳從去年脫下招牌黑皮衣,穿上東北大花背心唱秧歌,到今年身著漢服、以生硬中文讚揚中國科技發展,展現對中國市場的高度重視。被外界甚至稱為「科技界泰勒絲」的黃仁勳,以其明星地位成為這場高風險戲劇的關鍵人物。他在引領輝達突破4萬億(兆)美元市值的同時,暫時能平衡華盛頓與北京的利益要求,使其成為全球科技舞台上的搖滾巨星。新加坡《聯合早報》刊出一篇評論稱,今年62歲的黃先生在中美科技圈活動,带着濃烈的「準外交色彩與傳話作用」,又讚譽其在美國代表了主張維持與中國商業的接觸,與那些主張孤立中國的鷹派形成對比。這反應在《紐約時報》上週末的報導上,該報道稱知名人士透露黃仁勳不久前在白宮與特朗普會晤,成功說服其重啟H20晶片銷售,理由是讓美國晶片成為全球標準,使市場依賴美國產品,而非將中國市場拱手讓給華為等本土競爭對手。H20銷售獲批隨後被宣布,顯示輝達的遊說取得成果。因此,分析指出,黃仁勳平衡中美利益的能力令人矚目,但出口許可證的要求使其受限,黃仁勳的外交手腕對於維持這一脆弱平衡至關重要。圖像來源,Getty Images圖像加註文字,輝達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因為,H20的批准附帶條件,每筆銷售需美國出口許可證,確保持續監督。南加大法學教授張湖月向BBC中文表示,輝達身處戰略競爭的漩渦,謹慎應對雙方的複雜監管環境。她強調,輝達重視維持在中國市場的地位,不僅因其顯著市場份額,更因中國是美國以外最重要的AI參與者。她說:「隨著DeepSeek、阿里巴巴等中國企業持續開源其基礎AI模型,並在全球範圍獲得認可,輝達有充分理由深植於這一AI生態系統。持續布局中國市場,有助於其維持對全球AI發展硬體選擇的影響力。」此外,輝達也面臨諸多挑戰。因為,H20的批准附帶條件,每筆銷售需美國出口許可證,確保持續監督。科技分析師卓薇安表示,AI在人類經濟與軍事未來的競爭中扮演關鍵角色,但需仰賴模型層與應用層的強大支撐,單靠晶片不足以成事。她指出,地緣政治還受到5G、量子計算與生物技術等多產業的影響。陳凱欣博士則向BBC中文強調,美中雙方皆知中國最終目標是轉向使用國產晶片,關鍵在於時機。此次H20解禁,雙方皆可宣稱階段性勝利:華盛頓希望中國科技企業持續依賴美國硬體,而中國則意在爭取更多時間,讓華為得以大規模發展可行的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