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yuejiyue:作為一個多語言、多方言使用者,我一直覺得只要是自己會說的語言都是好聽的。以前一個大學同學說我,那是因為你生在經濟發達地區,要是你生在我老家,就會以說那邊的方言為恥了。 他不知道我的母語也是一個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方言,我爸因為說普通話都滿嘴當地口音,年輕時受了不少白眼,甚至偏激到想禁止我說這種方言。但因為我年紀小所以學什麼語言都很快,沒怎麼體會過別人的白眼。 其實語言根本沒錯!錯的是那些帶著偏見的人,他們有偏見,因為他們沒見識、局限性太大。我們不應該用別人的錯來懲罰自己。生活不易,要多多肯定自己。是的,任何語言本身都沒有問題。不存在所謂「天生殘廢」的語言。但這不代表語言不會崩壞——準確地說,不代表使用某種語言的人類無法毀壞這種語言。是的,偏見有錯。但這裏是在說哪種偏見?我認爲是「人不應以自己的出身爲恥」這個偏見。出身可以定義一個人嗎?我想答案永遠是:不完全能。但不完全能不等於完全不能。出身完全不能定義一個人的例子——如果有的話——要比出身完全能定義一個人的例子少得多。「爲恥」又是什麼意思?使用某一個國家的標準語當然沒有錯,哪怕這大部分時候只是因爲沒有選擇。但使用這種標準語令妳感到恥辱,也未必是什麼需要被撻伐的事。例如,當這種標準語被用作倚強欺弱的工具時。如果妳認爲自己可以「獨立思考」,不被這種惡質工具左右,那麼恐怕妳需要重讀一遍 Neil Postman 全集。倚強欺弱永遠不可能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