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园弄》失利后,欢喜传媒何时才能走出至暗时刻?

Wait 5 sec.

文 | 眸娱上映一个月的《酱园弄·悬案》,票房落点停留在了3.75亿。如果按照今年惨淡的电影票房大盘来看,3.75亿其实并不算低,已经挤进暑期档电影票房榜前三,但作为“国际章”的复出之作、全明星阵容大片,《酱园弄·悬案》的票房成绩远未达到预期。豆瓣评分5.7、票房3.75亿元,客观来说,《酱园弄·悬案》确实是一部口碑票房双崩盘的电影,甚至可以看作导演陈可辛和女主角章子怡演艺生涯的黑历史,对于出品方欢喜传媒如今的处境而言更是“雪上加霜”。2024年一系列项目的失利让欢喜传媒深陷亏损泥潭,《酱园弄·悬案》没能成为公司业绩的“拯救者”,欢喜传媒也仍未走出至暗时刻。欢喜传媒的至暗时刻《酱园弄·悬案》的失利,是欢喜传媒2024年以来在电影市场表现的一个缩影。2024全年,欢喜传媒共上映了五部院线电影,无一不是“知名导演+当红明星”的业内顶尖配置,但最终票房表现都远未及预期,上演了一出“五连扑”。春节档的《红毯先生》拥有“ 宁浩+刘德华”的主创配置,配角同样是全明星阵容,欢喜传媒财报显示摄制经费总额高达2.6亿元,是当之无愧的头部大制作。但上映后却因票房不佳临时撤档,改档重映后最终票房也仍未突破1亿元,连项目成本都无法覆盖,更别提赚钱了。五月上映的剧情片《朝云暮雨》,张国立执导、影后周冬雨和影帝范伟主演,票房不到两千万;暑期档的科幻片《从21世纪安全撤离》由当红男星张若昀主演,点映口碑相当不错,豆瓣评分7.3,最终票房也仅有1.12亿;暑期档的另一部电影《刺猬》由顾长卫执导,戛纳影帝葛优和当红流量王俊凯主演,拿下了1.44亿票房,是欢喜传媒2024年票房最高的一部院线电影,大概率得益于王俊凯粉丝的“保驾护航”。年末上映的时代爱情片《风流一代》,贾樟柯导演的又一力作,入围了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但国际口碑未能转化成实际的票房成绩,最终票房仅有一千万。客观来说,除了《红毯先生》外,其余四部电影均为小众题材,在院线发行上并不吃香,但即便是中小体量项目,票房如此惨淡也着实是令市场侧目,“五连扑”的欢喜传媒也迎来了至暗时刻。欢喜传媒2024年业绩报告显示,本年度收益净额为3418万港币,同比暴跌97.44%,净亏损达到2.608亿元,欢喜传媒将营收减少归结于2023年《满江红》票房大卖形成了较高的业绩基数,可以见得落差之大。而在年报中,欢喜传媒将改善业绩的希望寄托在了后续的一系列重磅电影中,其中就包括《酱园弄》和已经定档的《戏台》。作为全明星大制作,《酱园弄》不止是欢喜传媒,更承载着整个电影市场的期望。这部改编自民国“杀夫案”的电影在映前宣发阶段以女性力量和大尺度为卖点,收获了较高的市场关注度。但上映后风评口碑急转直下,连带着票房也开始崩盘,最终也没能完成“救市”的目标。陈佩斯自编自导自演的《戏台》同样也是全明星阵容,黄渤、姜武、尹正联合主演,上演了一出乱世梨园的荒诞喜剧,点映口碑反响非常好,可惜传播范围不够广,原定7月17日上映又临时宣布改档,市场关注度有限。目前来看,《酱园弄》的失利已成定局,没能完成改善业绩的目标,《戏台》或许还能走口碑带动票房的路线,但在暑期档电影市场的惨淡现状下,观众走进影院的意愿大大降低,最终能拿下多少票房尚未可知。除了电影投资之外,欢喜传媒在线视频业务也未见太大起色。不同于爱、优、腾这类传统长视频平台,欢喜传媒自建的流媒体平台“欢喜首映”更像国外的奈飞,是全会员制与收费点播相结合的电影平台,“付费墙”的存在意味着平台的获客难度会更大、获客成本会更高,因而用户量级提升也会较为缓慢。如果说爱优腾是大众基础款,那么欢喜首映就是小众轻奢款。以国内用户对长视频的付费意愿,欢喜传媒用户增长缓慢是可以预见的,尽管2024年上线了一大批海外优质电影,诸如《摇篮曲》《为了琪亚拉》《巴黎夜旅人》等,差异化的精品内容确实能够进一步提升竞争优势,但小众影片的内地受众有限,对用户量级的提升没有太大助力,对欢喜传媒业绩的改善也并不明显。内容制作和流媒体平台两大业务均陷入困局,欢喜传媒也进入了成立10年来的至暗时刻。等待下一部《满江红》回顾欢喜传媒的十年,其实有过非常多高光时刻。2015年的《港囧》斩获16.11亿票房,拿下年度票房榜第四名;2018年的《我不是药神》拿下31亿票房,挤进年度票房三甲,横扫国内电影节;2019年的《疯狂的外星人》22.13亿票房、《我和我的祖国》31.70亿票房,再到2023年的《满江红》拿下年度票房冠军。在电影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的那几年,欢喜传媒贡献了不少爆款影片,而通过“导演股东制”绑定明星导演以提升优质内容生产力,也让欢喜传媒未来可期。但从票房年冠到“五连扑”,不过仅仅一年而已。电影市场巨震、票房大盘暴跌,身处其中的电影公司自然难逃被波及,但让欢喜传媒深陷困局的根本在于,观众已经不再盲目迷信了,知名导演、流量明星都无法将观众带进影院,欢喜传媒一贯的“名导+当红演员”的配置不再起效,全明星大片的市场反馈也不再亮眼。面对止盈转亏的业绩现状,欢喜传媒正在努力熬过阵痛期。一方面,向内持续夯实内容制作和在线视频两大业务双向并行的战略。尽管明星导演的市场号召力持续下滑,但不能否认他们在内容创作上仍然具备相当的优势,继续与陈可辛、王家卫、宁浩等行业顶尖导演深度绑定,是欢喜传媒未来坚持的战略方向,通过头部导演带动头部内容的制作。纵观欢喜传媒后续的作品储备,除了已定档的《戏台》,陈可辛执导的《独自·上场》仍在等待上映,未来还将继续与张艺谋合作《满江红2》,试图延续前作创下的佳绩。同时,欢喜传媒也并没有放弃在线视频业务,虽然欢喜首映目前仍然取得亮眼的成绩,但线上平台在发行、运营上的优势难以忽视,未来欢喜传媒仍然会坚持通过汇集全球影视佳作来优化平台内容,一系列海外大片将陆续上线欢喜首映。另一方面,向外寻求影视内容资源的战略合作。2025年1月,欢喜传媒与阿里大文娱达成长期战略合作,预计在未来8年内共同投入50亿元,在影视内容资源的线上运营、院线电影头部项目的内容创作、版权合作,以及平台视频播放服务创新等方面共同探索,为影视行业带来更多优质内容。不能否认,欢喜传媒现阶段确实陷入了至暗时刻,想在年内改善业绩恐怕有些难,但在内容为王的影视行业,具备优质内容生产力的欢喜传媒仍然拥有转身的能力。只不过,下一部带动公司盈利的“《满江红》”何时才能出现,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