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時報:中國對藍白立委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激出大罷免

Wait 5 sec.

Newtalk新聞 我國24個立法委員和新竹市長高虹安即將於後(26)日面臨罷免投票,除了全台關心台灣未來的民眾精神緊繃,國際社會也正在密切觀察。《華盛頓時報》(The Washington Times)稍早以〈中國對台灣立法委員影響力日漸增強,引發大規模罷免行動〉為題,精準地掌握到這次投票的重心所在。《華盛頓時報》的報導指出,正在進行一場前所未有的政治運動,旨在推翻立法院多數。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現在的立法院多數受北京方面指使,阻礙了總統賴清德的施政。報導指出,抗中情緒迄今為止最重要的考驗即將到來,也就是即將在周六舉行的這場罷免投票,這可能會改變台灣的立法格局,並在年底前賦予強烈反北京的賴清德權力。報導引述」長期觀察台灣政治的美國觀察家唐博偉(Bo Tedards)在為「全球台灣研究中心」(The Global Taiwan Institute)撰寫的一份報告,指出「罷免潮其實相當於一場期中選舉。」這起罷免潮非比尋常,甚至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在大多數民主國家,罷免適用於地方層面,而非國家層級。在美國,阿諾德·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neger)就是透過罷免拉下前任贏得加州州長職位的。唐博偉在一次採訪中說道:「大規模罷免的想法算是一種創新,」「我相信,這可能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人嘗試大規模罷免國會議員。」《華盛頓時報》報導,「曾是國民黨的支持者」的曹興誠認為現在稱國民黨是「中國在台灣的特洛伊木馬」。其他民進黨支持者也同樣持懷疑態度。報導引述華府台灣僑界領袖 Chen Yun-chu的說法,指出「過去一年,這些國民黨立委的所作所為與他們最初對選民的承諾大相徑庭,」「他們……盲目地推行與中國政府一致的政策。」報導指出,台灣人表示,他們已經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威脅。報導引述致力於民主教育的張氏開發公司(Chang Development Co)創辦人張綺真(Orina Chang),指出「關鍵在於台灣能否繼續保持一個運作良好的民主陣線,還是一個空殼,」「如果中國共產黨能夠悄悄地從內部重塑台灣的體制,它就無需發射導彈。」張綺真表示,「大罷免」是「民眾對這項威脅的免疫反應」。 「它提醒世界各地的民主國家,防禦並非始於邊界,而是始於立法機構、憲法和普通民眾的決心。」報導也注意到中國赤裸裸的反應讓國民黨尷尬。面對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聲稱賴清德「用盡一切手段壓制反對派」,國民黨發言人告訴路透社:「這是我們的事。民進黨和國民黨兩黨都在爭取民眾支持和認可,這與大陸無關。」報導也注意到北京的指控遭到罷免支持者的反駁。報導引述一名志工的說法:「罷免並非試圖顛覆民主;它是民主制度的一部分,有明確的法律門檻……稱之為『顛覆民主』是對民主問責原則的歪曲。」專家認為,罷免運動的熱情和創造力充分體現了台灣民眾的態度。唐博偉說:「這再次表明,面對中國共產黨的壓力,台灣公民社會具有韌性。」延伸閱讀:被曹興誠嗆「腦筋糊塗」 游盈隆回應了 更指這「5變數」恐影響大罷免結局大罷免若失敗會怎樣? 曾遭中共關押民運人士曝台灣下場:國防主權恐遭瓦解! 專論》 用「大罷免」斬除寄生台灣的惡瘤 蔣萬安站路口衝刺反罷 有人比讚、有人放「同意罷免扇」嗆聲 罷免呂玉玲案所需同意票為桃園六區最少! 罷呂清玲:樂觀看待不掉以輕心 賴清德為罷免喊「最後一哩路加油」黃國昌:有臉打人喊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