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文库】基本常识|铅中毒的锅太重,检验科真的背不动

Wait 5 sec.

CDT 档案卡标题:铅中毒的锅太重,检验科真的背不动作者:项栋梁发表日期:2025.7.20来源:基本常识主题归类:甘肃天水幼儿园铅中毒事件CDS收藏:公民馆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幼儿铅中毒案件提级调查的通报来了,结果在意料之中,但请恕我难以接受。第一,含铅颜料的源头治理应该担起责任通报介绍了幼儿园厨师通过电商平台购买颜料的时间,最早可追溯至2024年4月,并且每月6次做给师生食用,这解释了孩子们慢性铅中毒如此严重的原因,也让我们对这些孩子未来的康复前景深感揪心。但对广大公众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我可以理解官方不愿意公开颜料成分的顾虑,无非是担心公开后引发效仿犯罪。但作为一省政府,调查发现了一种能够轻易通过电商平台买到,并且能够掺入食物中不被发觉的有毒物质,不应该无动于衷,而是应该追溯源头,排查风险,避免更多人因为“误买误用”导致铅中毒。是的,从通报内容已经可以断定该幼儿园买到含铅颜料属于误买误用。因为指示厨师购买颜料的幼儿园园长自己也吃了三色发糕,自己也铅中毒了,所以可以完全排除明知有毒而故意使用的情况。这就说明,在电商平台购买相应黄色色素时,存在某种容易导致用户混淆或误解的情况,可能会让含铅颜料混入食品生产流程。而这一风险,绝不只是威胁一家幼儿园或一座城市,绝不该放任其继续存在。在基本常识公众号此前被消失的文章里,我也揭示了电商平台有其他餐饮用户涉嫌购买含铅颜料的情况,调查组不应该视而不见。参与联合调查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和卫健部门完全有能力也有责任去追溯和治理这一情况,并向社会公示。第二,不应该让检验科医生背锅涉及幼儿血铅检验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官方通报给了两个解释,一个是医院检验科的医生人为修改了数据,另一个是疾控部门在集中检验时操作不规范导致数值偏低。作为科普博主,我就不跟他们客气了,这两个理由纯属瞎扯,纯属甩锅。医院检验科的医生如果不是受到上级压力,没有任何动机要去修改患者的检验结果。检验科医生执行了错误的、会伤害患者利益的指令,的确有违医德,但绝不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罪魁祸首,必须是下达指令要求修改检验结果来试图掩盖幼儿铅中毒的那些人。我完全明白调查组的心思,实际上包括医院领导和市政府领导在内的一批人都已被立案调查,会受到事实上的处理。但这是不够的!应该要把这些人试图掩盖真相的动机和做法公开出来,才能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才能让当地官员真正吸取教训。实际上,当地之所以出现这种试图掩盖真相的做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20年前村民集体铅中毒事件,当地干预血铅检验结果掩盖真相的做法没有被公示,没有被追责。如果这一次还是遮遮掩掩,只怕不可避免还会第三次重蹈覆辙。第三,不该让疾控部门背锅关于疾控部门血铅检验数据与实际不符的原因,通报说是因为检验人员操作不规范,把样本静置了两个多小时导致检验数值偏低,这也是不合逻辑的。首先,对整个幼儿园的师生开展集体血铅检测,这个决定必定也只能是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向省里汇报后作出的,对疾控部门来说,这是超出日常工作的特殊任务,更是来自上级领导的直接指示,不可能不重视。从危机处理的角度来说,当地领导在决定启动集体检验的时候必定是想要了解幼儿铅中毒真实情况的,至于要不要向家长如实反馈结果,那是另一回事。所以不可能出现“疾控部门主要负责人简单随意安排血铅检测工作”的情况,他一定清楚事件的性质,没有那个胆子不重视。然后,性质如此严重的事情,随时可能有重大舆情风险,领导需要先掌握实际情况才能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判断,而且一定会催促加急处理。你要说疾控部门为了赶时间没有充分处理样本我还勉强能信,这种大领导交办的火急火燎的事情还让样本静置两个多小时,这不合理。同样的,我也能部分理解调查组让疾控部门背锅的出发点,从舆情应对角度来说,工作能力不足比系统性造假的性质要轻微得多。但这种严重消耗疾控部门专业性的做法我是绝不赞同的(虽然也没人问我意见)。疾控中心是要对公共卫生安全负责任的,不是用来给某些人擦屁股的。以如此低级的技术错误来贬低疾控部门的专业能力,你让市民公众以后如何信任疾控中心的检验结果?当地的艾滋病防治、疫苗接种等公共卫生工作以后还怎么开展?分享一点基本常识:实事求是,是这道题最好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