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前所未見的「大罷免」浪潮舉行首輪投票,九縣市選民決定是否撤職多名在野黨派立法委員與新竹市市長。概要第一輪投票涉及24名國民黨立委,與曾是民眾黨黨員的新竹市市長罷免案的通過門檻是「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及「同意票數達到原選舉區選民總數四分之一(25%)以上」罷免成功的議席或地方首長,將在結果公告後即時解職,三個月內補選第二輪投票將於8月23日舉行,牽涉另外七名國民黨籍立委現場直播22 分鐘前從美國飛回台灣投票的選民BBC中文記者蔣宜婷 台北報導圖像來源,Jenn Yu住在美國新澤西州的Jenn Yu這次特地回台灣投票。經歷13小時飛行,抵達位於台北市的老家時,她向BBC記者傳來其收到選舉通知。41歲的Jenn Yu在美國待了十年,先前剛完成博士學業,前三次總統大選都曾返台投票,這是她首次參與罷免選舉,「這次對我來說是嚴重的選舉,不想隔岸看著台灣發生大事」。 Jenn Yu與丈夫一同回來,除了交通成本,她還需暫停求職準備,先生則必須日夜顛倒跨時區工作。2014年兩人曾透過電腦螢幕觀看台灣「太陽花學運」,她說當時無法身處其中感到惋惜,「之後只要有機會我們就會回來,我一直很關心台灣如何從威權體制走向民主」,又指選舉是民意代表、政府跟選民間維持「互信」的手段,「我不可能隔海什麼都不表達 」。她表示,長年在異鄉生活,產生了更強的台灣身份認同,相當關心國際局勢變化和台灣國防政策,「最深層是我害怕失去可以回去的地方,要維持台灣安全運作」。56 分鐘前傅崐萁在花蓮投票BBC中文記者李洛 花蓮報導圖像來源,BBC News Chinese / 李洛圖像加註文字,傅崐萁(右)與妻子離開花蓮吉安國中投票所早上10時許,罷免名單上的關鍵人物傅崐萁現身投票。他與妻子、花蓮縣縣長徐榛蔚,來到其戶籍所屬的花蓮縣吉安國中投票所。他在現場接受媒體的採訪時表示:「今天過後,台灣人民是希望安和樂利的生活,社會一片祥和,百姓們能夠安居樂業,這是大家共同的期待。」被問到對罷免投票是否有信心時,他回應稱「花蓮人民是有智慧的」,又指每一年的選舉造成不斷的衝突,2300萬台灣人都渴望回復原有的善良社會。傅崐萁長期主導花蓮政壇,也是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2024年1月,他在立委選舉中獲得 68,786票、得票率53.8%,高票當選後率領16名藍營立委赴北京,會晤國台辦主任宋濤,引發爭議。國民黨則多次否認「親中」的指控。圖像來源,BBC News Chinese / 李洛圖像加註文字,傅崐萁在花蓮吉安國中投票1 小時前罷免如何論成敗?根據台灣《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規定,罷免成功需要同時符合兩項條件: 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數 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25%)以上 以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所在的花蓮選區為例,總投票人數為19.1萬人,需獲得4.7萬票以上的同意票、且多於不同意票,罷免方能成功。延伸閱讀:台灣「大罷免」投票流程一次看1 小時前花蓮選民投票BBC中文記者李洛 花蓮報導位於台灣東部的花蓮是這次大罷免的焦點之一。投票日早上,花蓮陰天偶陣雨。在花蓮吉安國中投票所,陸續有居民前來投票。63歲的國民黨立委傅崐萁長期主導花蓮政壇,他也是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外界關注這場投票會否影響其派系勢力。圖像來源,BBC News Chinese / 李洛圖像來源,BBC News Chinese / 李洛1 小時前台北民眾踴躍投票投票開始後,台北市大安區建安國小的投票所出現排隊人潮,有老人搭乘私營救護車前來投票。大安區傳統上被視為深藍鐵票倉,該選區是投國民黨立委羅智強罷免案,他曾任馬英九總統府副秘書長及發言人,2022年轉戰台北市議員,2024年以52.96%得票率當選立委。投票將於下午4點結束,之後將就地點票。圖像來源,EPA圖像來源,EPA圖像來源,EPA圖像來源,EPA圖像來源,AFP圖像來源,EPA2 小時前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的罷免選舉大罷免第一波罷免投票,涉及24名國民黨籍立委。相較過往針對市長或單一民意代表的罷免案,這次為台灣民主政治史上最大規模的罷免選舉,約佔全台灣立委選區的三分之一,主要集中在北部和都市地區。2 小時前國民黨基本盤受考驗圖像來源,AFP圖像加註文字,國民黨黨團總召傅崐萁7月26日第一輪投票涵蓋24名國民黨立委及一名縣市首長,選區橫跨台灣北中南東。值得關注的是,他們有過半數在2024年立委選舉中得票率超過50%,包括最有爭議的「花蓮王」國民黨黨團總召傅崐萁,台北王鴻薇、徐巧芯,還有新北林德福、台北賴士葆等蟬聯多屆的地方政治老手。外界關注大罷免會否改變穩固的選民結構,甚至影響2026年的地方選舉。延伸閱讀:24名國民黨立委是誰?背後代表多少民意?2 小時前大罷免將如何影響立法院席次版圖?台灣立法院共113席,單一政黨須有至少57席才能過半。目前執政民進黨有51席,在野的國民黨52席、民眾黨8席、無黨籍2席。這次大罷免,有31名國民黨立委面臨去留挑戰。若有6名藍營立委在罷免、補選過程中,被綠營立委取代,在野黨將失去議會多數優勢,國會主導權重新落在民進黨手中。2 小時前「大罷免」浪從哪來?圖像來源,AFP這一切,源自2024年1月大選後台灣政壇的「朝小野大」格局。民進黨賴清德擊敗國民黨侯友宜與民眾黨柯文哲,延續民進黨過去八年執政。但在立法院選舉中,民進黨僅取得113席中的51席,未能獲得過半;在野的國民黨與民眾黨則分別取得52席與8席。「三黨不過半」之下,在野黨透過藍白合作在法案表決上取得多數優勢,過去一年曾引起爭議的法案包括《國會職權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憲法訴訟法》、《財政收支劃分法》、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朝野在議會衝突不斷,民進黨支持者及公民團體多次發起「青鳥行動」抗議,並醖釀「大罷免」,國民黨也因此發起「以罷制罷」。雙方陣營經過連署階段,最終進入投票階段的31起罷免案全是國民黨籍立委。民進黨中央響應及全力支援公民團體的行動。3 小時前歡迎瀏覽圖像來源,AFP歡迎收看BBC中文多媒體直播。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的「大罷免」浪潮舉行首輪投票,選民將決定24名國民黨立法委員及新竹市市長的去留。投票從台北時間08:00(00:00 GMT)開始,至16:00結束,隨即展開點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