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多了,这招对中国没有效果”

Wait 5 sec.

7月24日,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到访中国。就在两位欧盟领导人访华的前一天,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俄罗斯及欧亚中心的主任亚历山大·加布耶夫(中文名陈寒士)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写的一篇文章引起了不少关心中欧关系的学者和媒体人的关注。加布耶夫在这篇文章中直白地点出了欧方之前与中方打交道时陷入的一大误区:没有搞清楚中国的现实关切和利益,只一味强调自己的需求。在文章第一段,加布耶夫给冯德莱恩泼了一盆冷水。他表示,尽管冯德莱恩想让北京远离莫斯科,以迫使俄罗斯更认真地与乌克兰谈判,但对北京施压的这种做法在过去三年都没有改变其立场,如今也很可能不会奏效。“中国并不会抛弃俄罗斯”,他写道。随后,加布耶夫开始逐一列举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中,那些对中方而言不仅现实而且显而易见,却一直被欧方忽视的重要因素。他首先提到了一个对中方安全而言很实际的关切,即中方是不会希望自己北方这个拥有核武器的大国出现动荡的,更不会希望动荡的结果是俄罗斯倒向西方、远离中国。“这就是为什么西方通过施压让中国抛弃俄罗斯的尝试都没有产生效果,因为西方并没有给出一个既能结束战争,又能让俄罗斯政权得以延续的方案”,加布耶夫表示。而更错误的是,在加布耶夫看来,欧方非但没有考虑中方的担忧,反而还摆出了一个相当激进的姿态,不仅要求俄乌边界回到1991年时的状态,还要求对一些俄高官进行审判。加布耶夫认为,欧方的这种做法显然不会让中方感受到欧方希望与俄罗斯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其次,加布耶夫又从现实利益的角度指出,中方很清楚即便应欧方要求对俄方施压,欧方也不会给予中方什么实际的好处。毕竟,欧方自己都把在经济上与中国走得过近视为“风险”,推进在这方面的“去风险”战略,美国也在加大对中国在科技上的限制。加布耶夫这里还特别提到一个他认为会让中方觉得欧美“很虚伪”的例子,即后者虽然一直在公开攻击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但对印度这个正在大量增购俄罗斯石油的大国却表现得相当沉默。因此,加布耶夫认为,随着俄乌冲突步入第四个年头,西方希望看到的俄罗斯的完败早已变得不可能,欧方应该以一个“开放和务实”的姿态与中方相向而行。他提到两个双方存在共识的点,一是双方都认可乌克兰应该继续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存在,另一个是双方都不希望核武器出现在战场上。他认为欧方应该抓住这些共识带来的与中方合作的机会。审核 | 卢长银编辑 | 王晓娇校对 | 于泽淼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环球时报 (微信公众号ID:hqsbwx)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