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百无聊赖的面试

Wait 5 sec.

26 Jul. 2025  文/MENG前两天气温骤升到30度,我忽然想起有一个面试。其实我并不打算找工作,这次面试的只是一个兼职,一个教辅机构的兼职。随着年龄增长,我并没有积攒多少面试的技能,而且仍然对面试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教辅机构除外。在我看来,兼职老师就像销售岗位一样,门槛极低,流动性极大,供需永远存在,也许要再过十年,等生育率下降的后果水落石出,才会出现反转。面试地点不算太近,从地铁出来,我又扫了一辆小黄车,靠近目的地时我渐渐地觉察出一丝熟悉:这个地方我来过。这是一条宽敞的步行街,街道正中间有一座钟塔,两边是带有檐廊的商业楼,我想起来,两三年前我就在这儿面试过一家教辅机构。顺便说一句,我虽然面试过很多教辅机构,但我很少真的去做兼职,事到临头,我总能劝退自己。我内心也在暗自抱怨:既然不想干,何必要答应面试,又何必顶着大太阳走这么一趟!到了跟前,我看了一下地址,原来并不是上次那家,而是在它对面的一家。这条步行街除了饭店、便利店和美容美发之外,可能最多的就是教辅机构了。不过教辅机构都开在二楼——可以节省房租。来都来了,那就走个流程吧。我已经非常熟悉面试的流程:前台会给你一张空白表格,带你到一间没人的教室,你就像大学毕业时在人才市场那样,填写你的姓名籍贯毕业院校工作经历,甚至还有父母家庭信息以及紧急联系人(这些我都空着)。尽管对方是从BOSS上看到我的简历的,但他们从不打印简历,总是让你现场填。这就是教辅机构的思维:做卷子。然后,你要再做一张初中或者高中的最新语文模拟卷——不用写作文。这难不倒我,以现在的眼光看这些语文试卷,感觉像是在开玩笑似的,那些煞有介事的填空题,那些傻乎乎的阅读材料,那些名词解释,那些故作正经的划线句,思考题,以及循循善诱的提问方式……我感到一阵熟悉的心烦。前台已经出去了,我拿出手机查了一下——古文填空我早就背不出了,当年做老师的时候,我会觉得,这有什么难背的?人真是健忘哪。三下五除二,我写完了卷子。走出去交给前台。十分钟后,前台拿着我的试卷走回来,告诉我笔试通过了。我翻了一下卷子,竟然有几道题是不全对,也就是说,勾上打了一个叉。仔细看了一下,有一道题题干语焉不详,我的回答方向错了,另一道思考题,则是漏了一个得分点。当然,这些都是套路,熟悉的配方又闪回在脑海,当年教学生时,你不厌其烦地总结过这些得分点。最后是十五分钟试讲环节,讲几道题,面试官就是这位前台。这对我而言也并不难,我最喜欢讲的是文言文和古诗词,那些文章本身就很好,很优美,你总能从中得到乐趣。与之相反的是现代文,大部分文章都平庸且无聊,也缺乏个性——除了鲁迅。我唯一一次试讲失败,是在某家挺有名的机构面试作文老师。试讲的是一道材料作文,我旁征博引,侃侃而谈讲了二十分钟,面试官投来欣赏的目光,等我讲完,她告诉我:“你真的很像我一个朋友,她也是个文艺青年,我想把她介绍给你!”但结论是,我讲得不够应试,不是他们想要的那种能够快速提高作文分数的教法。说实话,我确实不知道怎么快速提高作文分数。我当过三年语文老师,但我还是感到困惑,现在的学生比十年前还不如。依我看,大部分学生的问题不在于缺少应试套路,而在于他们被困在了应试的魔咒里,丧失了最基本的感受力。两年前,我在一个机构里做过一段时间兼职老师,教了三四个学生,都是男生,他们把语文视作怪物,与之缠斗,气喘吁吁,却始终看不清这个怪物的面目,摸不透它的脾气。难就难在,这种妖魔化是内在的,“正确答案”几乎总是违背预期的,就像一个高高在上的审判者。有一个男生每次上课都很乖,很听话。我让他说出自己的观点或是答案时,他总是小心翼翼,十分谨慎,可每次一说完他就会立刻说:“哦不是。”他预期我会否定他,于是就先于我否定自己。当我说出正确答案时,他忙唯唯诺诺,连声附和,其实他并不理解,他只是善于察言观色,根据老师的表情和语气的微妙的变化来做出反应。几周以后,他的成绩并没有提升,父母找来学校,表达不满。我和他俩聊了很久,他们并不责怪我,但他们需要一个解释,一个说服自己继续缴费的理由。教辅学校的一位工作人员一言不发地坐在旁边,以免我说出什么不该说的。后来母亲出去了,带着她儿子去找数学和英语老师了。最后工作人员也熬不住了。只剩爸爸的时候,他突然开始倾诉,他说,他并不希望孩子来补课,但是孩子的妈妈太焦虑了。她每天都要花很长时间给孩子辅导功课,不断告诉他不努力就考不上高中,考不上高中就不能上大学,不能上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那他就完了。孩子在家其实也一直在学习,只不过他都是装出来的,只要妈妈不在,他就发呆。趁着工作人员不在,我劝他不要再给孩子补课了。我都替孩子觉得累。也许我真的帮不到他,这种习得性自我否定,这种压抑和伪装。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承受母亲的焦虑情绪,他来补课只是为了让妈妈好受一些。他甚至还会试图取悦于我,有一次我给他改一篇作文《我的老师》,原文写得很短,而且一看就是瞎编的。我试着和他聊天,让他告诉我他最喜欢哪个老师,ta是什么样的?他渐渐打开了话匣子,他最喜欢的是物理老师,一个年轻帅气的男老师,有一次他上课时没听懂,就去办公室问他,老师把他带到实验室,亲自做了一个小实验给他看。老师还很幽默,上课时会说一些笑话……。他那天似乎比平时活泼些了,也很轻松,甚至在笑。我把文章思路和修改的方向都写下来,鼓励他:就按照你今天说的这些写,就会是一篇很好的作文。下周末上课时,他说他忘了写作文了,那一周他们有太多考试了。后来在父母和教辅老师的催促下,他交卷了。可是我发现,上次他给我讲的这些他全都没有写,他交上来的还是那篇烂作文。这时我想起他第一次给我看他写的作文,内容是他和父母回到乡下老家,他学着插秧的故事——他从来没插过秧,他老家也不在乡下。我忽然意识到,有没有一种可能,他在我面前生动描述的那个老师,根本不存在,这一切也许只是他的表演——为了让我满意。现在所有学生都在编故事,这样的假故事层出不穷,你很难评价它是不是一篇好作文,有可能有些故事编的还不错,语言优美,立意新颖,会拿到高分。在我看来,这就一坨屎。另一个学生年纪更小,是他妈妈陪着来的,而且她坚持要陪他上试听课。她对我说,是她儿子主动要求来补课的。而且他也很喜欢语文。这次编故事的是妈妈。这样的事太多了。几乎每个孩子都折射出每个家庭的影子。有一次我对一个妈妈说:“您儿子的问题在于,他在家里不被重视。他觉得父母更喜欢弟弟,所以他讨厌弟弟,他总是要惹弟弟,或是打他,或是跟弟弟抬杠。他所有的感觉都是和别人相反的,他理解不了景物描写的作用,他觉得心情好的时候,天空是乌云密布的;阳光明媚时,他感觉很生气很愤怒。您也许觉得这是他阅读理解的问题,但在我看来,他的感觉系统被破坏了。他以这种方式来表达他的不满,因为他在家里得不到正向的评价,所以他就故意拧着来,故意说出这些话让人难堪……”没等我说完,那位妈妈就受不住了,她语无伦次地说:“哎呀,老师,您说到我们家的痛处了……才第一节课……”她带着儿子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教辅机构。这也导致我失去了这份兼职。也许我应该学得世故一些,告诉她:您儿子底子不错,人很聪明,他只是需要耐心,他会好起来的,上满十节课,你就能看到变化……可我说不出那样的话。我觉得教辅机构的存在似乎是为了给家长们提供一个心灵飞地,在这里他们可以暂时逃避父母的责任,把问题丢给孩子去解决。当然,在父母背后,还有更大的问题存在:教育体制、资本经济、失业率、996、内卷社会、以及这个疯狂的时代。你可以无穷尽往后推演,最后发现这是一个无限循环的因果链,谁都没法真正解决问题。而我就像一个赤脚医生,被临时拉上场,去应付一场蒙混过关的体格检查。我要做的不是找出病因,对症下药,而是配制各种补剂和配方,让身体指标符合标准——你知道,总有一些方法的。可惜我对此知之甚少。面试通过了。这时我才知道,这位前台兼面试官其实是一个物理老师,她给我提了几个建议,包括事先做足功课,分解题目时可以温习一下以往知识点,以及回答学生提问时语气要坚定。接下来就是协商上课时间,准备暑假的排课。我一面煞有其事地告诉她我的时间安排,一面在心里打起了退堂鼓。最后,我确认了学生人数和课时费阶梯等细节,就像我真的会来上课似的。责任编辑:讷讷 征稿信息见@ONE一个工作室 置顶微博。编辑部官方微信:oneapp2020。定期发布问答收集,赠送书籍和周边礼物,欢迎读者添加。作者MENG @萌之刺刺公众号:MeRead 点击可下载ONE一个app  获取更多RSS:https://feedx.net https://feedx.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