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峰會:為什麼會談會變得緊張?

Wait 5 sec.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Article InformationAuthor, 韓歡平Role, BBC Global China Unit7月24日,歐盟領導人將會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國務院總理李強舉行峰會,紀念中歐建交50週年。然而,這並不是一種慶祝的氣氛。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對於俄羅斯的支持,致使中歐關係跌至新低,如今又因為稀土磁鐵、中國電池與電動車,以及小額包裹泛濫等貿易相關爭議,兩者關係進一步惡化。中國的磁鐵管制本月稍早的時候,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 Ursula von der Leyen )出席了歐洲議會的會議,會議中,多位議員敦促她採取果斷的行動,以應對他們眼中中歐貿易明顯失衡的問題。他們警告,中國近期對稀土磁鐵的出口管制將威脅歐洲的經濟安全。Skip 熱讀 and continue reading熱讀台灣「大罷免」決定24名立委去留:他們是誰?背後代表多少民意?台灣「大罷免」事件始末、政黨表態及投票流程等一次看中國在西藏修建全球最大水壩 印度為何深感憂慮台灣「大罷免」分析:投票率、仇恨值與民眾黨選民將如何左右勝負?End of 熱讀稀土磁鐵是工業關鍵材料,並廣泛應用於各類科技產品上,包括手機、喇叭、醫療設備、工業機械,以及風力渦輪機等綠色能源設備。正當世界各國爭相確保稀土磁鐵供應穩定時,中國則遙遙領先,供應歐盟98%的稀土磁鐵。今年4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中國政府其後收緊稀土出口。出口管制不僅影響美國,歐洲同樣受到波及。BBC分析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發現自中國實施出口管制以來,對歐盟的稀土磁鐵每月出口量大幅下滑,在3月至5月之間下降了約80%。隨著中國開始向歐盟企業發放出口許可,出口量在6月大幅反彈,但這一事件凸顯了歐洲的脆弱性,並為即將舉行的會談蒙上陰影。歐洲綠黨歐洲議員維勒·尼尼斯托(Ville Niinistö)表示:「這不是貿易的問題,這是利用磁鐵進行地緣政治上的勒索。」小額包裹的湧入歐盟各機構普遍認為,中國商品的湧入對歐洲製造業構成不公平的競爭。Shein、Temu和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這些中國電商平台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銷售商品,已經成為了歐洲家喻戶曉的名字。根據BBC對中國海關數據的分析,今年5月,包括上述平台在內的小型包裹,首次成為中國對歐盟出口金額最高的項目,並在6月繼續保持首位。比利時經濟部長戴維·克拉蘭瓦爾(David Clarinval)在5月表示,作為這些商品進入歐洲的主要國家之一,歐盟可能會「成為包裹入侵的受害者」。歐盟目前已提議對直接寄送至民居的包裹徵收兩歐元的處理費,費用將會由電商平台承擔。汽車與電池出口激增歐盟認為,中國政府為主要成長型產業提供補貼,使在這些領域的企業在全球擁有巨大的優勢。貿易數據顯示,中國近年對歐盟的電池與電動車出口量激增,在2019年至2023年間,中國對歐乘用車與電池的出口量更呈指數級增長。「歐洲汽車產業僱用超過三百萬人,」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朱利安博士(Dr Marc Julienne)表示。「因此,這除了是產業的問題,也是就業問題,進而影響到社會的穩定,也會影響歐盟的政治穩定。」歐盟官員已對中國電動車展開調查,最終在2024年底對其徵收高額關稅。自此之後,中國汽車與電池對歐洲的出口增速放緩,但每月平均出口金額仍接近高點。今年4月,中國電動車巨頭比亞迪首次在歐洲市場超越特斯拉的銷量。中國政府表示,其補貼政策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例,並指出歐盟同樣有提供補貼。雙方也互相指責對方在公共採購中偏袒自身企業。近幾個月來,北京對歐洲白蘭地與豬肉出口展開調查,而歐盟則將中國高價值的醫療設備排除在公共採購合約之外。「我認為北京目前的整體態度是:對歐盟保持強硬,並傳達一個訊息,就是北京對歐盟日益嚴苛且頻繁的貿易保護措施同樣感到不滿,」查塔姆研究所中國問題高級研究員于潔博士表示。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歐洲議會近日召開會議討論中國相關議題,多名議員提出自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對俄方的支持問題。「歐盟機構和一些成員國都只透過烏克蘭戰爭的視角來看待與中國的關係,」于潔博士表示。中國政府雖然表示在衝突上保持中立,但中國企業仍向俄羅斯提供微晶片等製造武器所需的關鍵物資;同時,中國也持續進口俄羅斯的石油與天然氣。據報導,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7月初曾對歐盟外交事務最高官員卡婭·卡拉斯(Kaja Kallas)表示,北京不希望看到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中落敗。對此,中國外交部回應稱,在烏克蘭問題上,「中方立場一以貫之」,並一直支持「勸和促談」的路線。馮德萊恩告訴歐洲議會:「中國對俄羅斯的堅定支持,正在加劇歐洲的不穩定與不安全。我們可以說,中國實際上正在助長俄羅斯的戰爭經濟。我們無法接受這一點。」來自北京與華盛頓的壓力歐盟談判代表與中國官員於北京會晤時,將會面臨維護歐洲利益的巨大壓力。今年2月,特朗普威脅會對歐盟商品徵收25%關稅,並在白宮與烏克蘭總統弗羅基米爾·澤連斯基吵架。有人曾經推測,這讓歐洲領導人深深感到震驚,從而尋求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但于潔博士認為,儘管特朗普本月宣布自8月1日起會對歐盟徵收30%關稅,中歐貿易競爭現時過於激烈,這種情況也不太可能發生。「特朗普對歐盟的關稅措施,不會影響或軟化歐盟領導人在現有貿易爭端上對中國的立場,」她表示。「我認為北京和布魯塞爾都沒有擁有足夠政策彈性來尋求貿易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