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一名顾客在上海一家高级餐厅消费了3621元,用餐期间拍摄了一段6秒的厨师烹饪视频,随即收到餐厅微信警告“禁止拍摄视频”。顾客称用餐时身后有两名服务员站立监视,感觉“被偷窥”,体验感极差,事后她在平台上写下了用餐体验并打了低分。很快餐厅对这条评价发起投诉并在理由中写“客人无理取闹”,认为其在用餐前不看预约信息的内容有错在先。花3621元吃饭却不让拍视频,合理吗?隐藏在预约链接中的用餐规定,对消费者有约束力吗?餐厅规定是否构成有效契约?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丽红律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餐厅禁止拍摄视频的规定是否合理,需结合具体场景判断。关于预约链接中的用餐规定,其法律效力取决于是否履行了“充分告知义务”。用餐过程中服务员持续紧盯顾客的行为,很可能涉嫌侵犯隐私权。餐饮行业的规则制定需坚守“合法、合理、明确告知”三大原则。无论是禁止拍摄、限制儿童入内还是其他特殊规定,都应避免成为加重消费者责任的“霸王条款”。消费者在遇到类似争议时,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维护自身权益;而商家也应意识到,尊重消费者权利、优化服务方式,才是构建良好消费关系的关键。责编|翟巧红 编辑|姜越来源|法治日报 ID:fazhiribaoxinwen 记者:朱雨晨 阅读原文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