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中,全球各大咨询机构,都会发布上一年的《全球财富报告》,而如果把这些报告做成“合订本”一起看,大概率就能看到当下最直接的财富趋势。这几天,资深政经趋势学者、得到App《政经参考》的主理人马江博老师就做了这件事。马老师说,看完之后,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大分化,不同阶层走在完全不同的历史十字路口。今天,马老师会从这些财富报告给出的数据出发,带你搞懂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财富浪潮到底是怎么来的,要如何观察判断。作者:马江博来源:得到App《政经参考》01造富的大分化我们先来看看,财富报告中呈现出的大分化现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里的“分化”,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上:第一,全球财富进一步向顶级富豪集中。这里我用的词是顶级富豪,而不是“一般的有钱人”。根据全球咨询与科技服务公司凯捷集团的《全球财富报告》显示,2024年财富超过3000万美元的顶级富豪,这些人的财富整体增长了6.3%。相比之下,财富在500万到3000万之间,和财富在100万和500万之间的人群,他们的财富增长,就分别只有4.3%和2.6%了。这很反常,照理说财富基数越小,增长应该越快,但现在完全反过来了,这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富者更富”了,而是更集中在极少的一部分人。在全球财富管理领域有着领军地位的瑞银集团,发布的另外一份《全球财富报告》,更让我看到了另一个分化。相比不同人群在财富增长上的分化,区域之间的分化更严重。瑞银的报告显示,2024 年全球个人财富整体增长了4.6%,但不同区域之间简直是“冰火两重天”:美洲增长了11.35%,亚太地区只增长了2.85%,而欧洲、中东、非洲等,增长就只有0.44%,还不到1%。综合来看,信号已经很明确了,全球财富还在疯狂向美国所在的美洲地区聚集,而我们所属的亚太地区,目前并没有处在造富浪潮中,而是处在一段需要我们静静等待的周期中。02什么才是真正的造富浪潮?我刚刚提到了一个词,造富浪潮,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造富浪潮呢?我用中美两个国家历史上的两个造富浪潮来说明下:首先,来看美国,它的上一轮造富浪潮是2010年到2019年这段时间。我列一组数据,你感受一下:从宏观看,在这九年时间里,美国的名义GDP增长到了21.54万亿美元,九年下来的累积增长率达到了43%。对于美国这种发达国家来说,这个增速算挺高了。再从微观的个人与家庭维度来看,美国的人均个人收入增长了37%,同时代表股市的标普500指数上涨了192%,要知道,股市在美国家庭资产中举足轻重,结果就是美国家庭的中位数收入上涨了39%。我这里用的是中位数数据,是不会被超级富豪拉高的数据,所以更能体现美国“典型家庭”的情况。再来看中国。距离我们最近的一轮造富浪潮,应该是2008年到2021年,这一轮是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大基建和城市化的红利浪潮,以及一部分人的互联网红利浪潮。在这一轮造富浪潮中,中国的名义GDP增长了2.6倍,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2倍,人均可支配收入,它的中位数也接近了3万元,增幅不小,而全国房价的均价曾经增长到了最高2.9倍。从宏观数据来看,中美过去十多年都经历了极其强势的造富浪潮,而两国的区别主要在驱动力上:美国靠的是股市,我们靠的是楼市。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出现了更多的科技中产,而中国出现了更多的房产中产。03判断造富浪潮的几个条件简单回顾了美国和中国的造富浪潮之后,我们继续讲讲判断造富浪潮的条件。首先,造富浪潮肯定是跟随了大趋势,是大趋势的一部分,但不是所有趋势,都有机会促成造富浪潮,尤其那些利好大多数人的浪潮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在我看来,大的造富浪潮的形成,至少需要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外部条件。关于这一部分国家的货币调节手段非常多,不只是你常听到的降息降准,还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定向再贷款、结构性工具等等,往往会综合使用。你可以把这个条件理解成“老天下雨”,大家才能接到水,否则就是要自己辛苦地去挖井找水。所以我们要关注趋势和政策,要知道雨什么时候下,下多少,是“局部降雨”还是“整体降雨”。具体怎么判断雨势范围呢?我就拿国家的最新动向给你举例。2025年5月,关键利率下调了10个基点,同时5月、6月又释放了万亿元级别的流动性。同时,国家强化了结构性定向工具,比如5000亿元的“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以及首期额度3000亿元的“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这些措施你可以理解为强化“局部降雨”。这些定向工具的高频使用,意味着大雨只在局部,其他地方享受不到。说白了,我们看政经趋势,其实就像看天气预报。第二个条件,就是要完成资产的初级积累,这是个人的物质条件。直白点说,看到老天下雨之后,有人是用盆去接,用缸去接,但是有人只能用碗,甚至只能靠自己的双手来接。这里提到的缸、盆、碗和手,就是不同人积累的资产。因为老天下雨,也就是货币宽松带来的造富浪潮中,资产升值要比工资增长快很多,所以谁的资产多,谁能接住的财富就多。靠工资增长,大概率一场雨过去,可能就留下手里这一点。因此,在造富浪潮中,核心不是工资的上涨,而是资产的上涨。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什么样的资产更容易升值呢?至少满足两个条件:第一,稀缺。物以稀为贵,比如一线城市黄金地段的房产。反过来,那些在三、四线城市或者大城市郊区的房产,如果没什么光环加成,就可能涨得最慢、跌得最快。而高潜力资产的第二个条件,是能产生可持续现金流,从而对抗周期风险。还是说房产,如果你的房子能收到不错的租金,来补充你的贷款,那么度过下行周期的概率就大很多;反之,如果一个人背着房贷压力,房子也没有租金收入,现金流一断裂,大概率就只能认亏离场。当然,这只是粗略的判断,毕竟房产价值,在周期的不同阶段都不一样,之后有机会,我还会再展开。而关于资产积累的现状,中国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更多人有了资产的初级积累,这也会加大不同人群在财富浪潮中的受益可能性。当然,每个人的资产结构不同,面对经济周期的风险和机会也不同,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主要还是不同城市的房子,导致了不同的结局。这个话题我们有机会再展开详细说。前面两个条件,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资产的初级积累满足了,你就有了初步的“上牌桌”的可能,但接下来这个牌怎么打,是烂牌打赢还是好牌砸在手里,就要看你的判断了,这是第三个条件,个人的主观认知。说到判断,我要提醒你的常见误区,是根据惯性来做判断,有太多人因为惯性而忽略了大趋势。比如有人选择多买几套房,但你在房产狂飙的时候加杠杆买房,和现在加杠杆买房,结局完全不一样;有人选择实体创业,比如开餐馆、做白酒代理等等,但在大消费这个赛道,几年前和现在,又是截然不同;也有人胆子更大,追求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甚至是不太正规的理财产品,但这两年爆雷的结局你也看到了。这些选择背后的趋势变化,我之前讲过,就是过去四十多年中国发展得太好了,世界也太和平了,而现在经济和大环境的周期变了,大部分中国人没经历过,有的人可能都没意识到,更不知道怎样应对。换句话说,我们有太多的乐观判断,是上个周期的投射,但它此刻变成了风险,等你意识到的时候,已经不可避免了,这就是我常说的,很多人是看着后视镜往前开车。所以这几年,中国中产阶层财富湮灭的速度远超想象。04看天识云、躬身入局、建立城墙把判断财富浪潮的整个过程梳理清楚,你会发现,每个阶段要做的事情,其实都不一样,我概括成12个字:看天识云、躬身入局、建立城墙。而在当下环境下,一个健康的财富增长模式应该是:少部分时间用于进攻,大部分时间用于防守。在这个过程中,最先要做的,就是识别潜在的造富浪潮和风险,而这本质上是⼀个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的过程。具体来看,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发现宏观结构中的“势能差”。要知道大江大河的大洪流,都是天然地从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这就是时代浪潮,细分下来,主要是这三股力量:一是技术正逼近临界点,突破之后社会效率会带来极大提升。所以,要及时关注新兴的技术突破。我们这门课程也一直在关注新兴技术对产业、就业的颠覆性影响,你跟着观察就好了。二是政策转向。要特别关注那些刚刚升级成国家战略的领域,那些中央和地方都在关注的领域,以及那些有产业政策、产业基金、具体奖励措施的领域。比如我多次提到的低空经济。三是资本聚集。注意关注顶级投资基金这些“聪明钱”的流向,如果它们集中在一个细分赛道,这个赛道当然值得重点关注,这意味着,最敏锐的资本已经就未来趋势达成了“非公开的共识”。但同时满足上面三点的,有可能是普通人挤不进去的少数人的机会,是真正的大玩家才有的机会。所以,对普通人来说,真正实用的第二步,是向下聚焦,找到浪潮的落脚点,也就是找到足够多的落地场景、能解决大规模人群痛点的大众机会。比如银发经济、跨境电商等等,这一类机会,不是说比低空经济等更强,而是对我们来说,机会更容易把握。第三步,继续向下聚焦,连接⾃身的禀赋。对普通⼈来说,把宏观、中观的信号与⾃身的知识、技能和兴趣做深度绑定,这就是你的独特⽣态位,也是乘上财富浪潮的最关键⼀步。对普通人来说,真正的“好浪潮”,一定是你划得动、接得住的浪,而不是一个把你打翻的浪。马江博老师在得到App的课程《政经参考》正在更新中,这门课会帮你实时追踪政经热点,并且带你把握其中的机会,推荐你现在加入。👆👆tips:敬爱的读者朋友,由于微信的推送规则,即使您关注了我们,可能也常常收不到推送,记得点击“罗辑思维”名片,设为星标⭐️,文章每天会自动推送哦!推荐阅读不靠学历靠能力,精细化时代的生存指南07-10 能力精细化,是很多人的唯一解法美式快乐教育,悄悄毁掉孩子的竞争力07-20 该学的时候就得认真学,该玩的时候再尽兴玩刺激越多越不快乐?你可能需要“多巴胺戒断”07-19 放弃易得的快乐,开启慢多巴胺控制型家长,养不出有主见的孩子07-15 支持和溺爱的关键区别是什么?得到CEO脱不花老师主理的深度对谈栏目《长谈》,将首次开启特别场直播!本次直播对谈的嘉宾是知名导演、编剧王潮歌老师,大家交口称赞的《只有河南》《印象刘三姐》《又见平遥》等实景演出,都是出自王潮歌老师之手。7月也刚好迎来王潮歌老师创作的《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开城两周年,脱不花老师将会与王潮歌老师,在这座「红楼之城」,为大家带来一次特别的《长谈》直播,主题叫做「只有创造」。如果你对这场直播感兴趣,欢迎你7月23日本周三18:30来得到App收看直播。邀请你长按识别二维码,预约这场直播,周三晚上我们不见不散!最后,来官宣一个消息:新商学第二届老板节,罗老师也来了!这次,我们直面一个核心议题:看不懂的新生意,诶?这也能赚钱!之所以确定这个主题,是因为我们洞察到,当下这个时代,有些赚钱的机遇往往隐藏在“小趋势”里。很多原来没有的生意在这两年突然出现,并在大部分人还未看懂的阶段,已经有人悄然抓住了机会,拿到了结果,赚到了钱。如果你也对这些充满未知与可能的新生意感到好奇,想弄明白背后的赚钱门道,邀请你点击下方卡片或扫描海报二维码,预约这场年度盛会👇点击“阅读原文”,订阅《政经参考》 阅读原文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