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卖补贴把晚餐从30打到9块9,王兴一句话点破真相:非免费产品里,价格就是最大的差异化。250亿季度补贴背后,美团、淘宝闪购、京东三国杀,拼的不是UI而是让利——谁便宜,用户就秒搬家。今年2月以来的的外卖大战,相信让不少朋友都扎扎实实地享受了一波羊毛福利。原来几十块钱的晚饭外卖,这几个月只要花十几块钱就能点到了,奶茶更是不用说,动不动就能来个0元购。不过,随着市场监管总局同时约谈三大外卖平台后,相信大家都能有所预感:本次外卖大战应该是要告一段落了。外卖大战刚开始打的时候,恐怕谁都没有料到几家平台的竞争会激烈到这个程度,全国的日均外卖单量增长了1.5倍以上,有些天数甚至达到了2倍增长。至于大家好奇的三大平台到底砸了多少钱进行补贴,至今也是一个谜。据高盛测算,2025 年第二季度三大平台单季补贴总额就超过250亿元。仗打到这里,三大平台的市场格局也已经初步定型,截至2025年7月中旬:美团以日均 1.2 亿单的即时零售订单量保持领先,占据约 60% 的市场份额;淘宝闪购与饿了么联合日订单数达到 8000 万单,市场份额约为 30%;京东外卖则以 2500 万单的日订单量位居第三,占据约 10% 的市场份额。值得注意的是,在品质外卖细分市场,京东以 45% 的份额领先,显示出其差异化竞争策略的成效。关于这场外卖大战,市面上有很多相关解读。有说是为了争夺“即时零售”(30分钟万物到家)的万亿级市场入口的;也有说是阿里和京东入局外卖,实为防御美团闪购对传统电商业务的侵蚀(例如,美团闪购的3C数码订单已占京东全站手机销量的40%,威胁京东核心品类);还有说是为了抢占用户使用习惯,争夺用户打开APP使用频次的。我觉得上面说的都很有道理。而作为一名产品经理,除了上述几个维度,我发现还有一个维度的分析特别有意思——为什么价格战能打起来?为什么看似牢不可破的美团在外卖领域的头部地位,也能被挑战?王兴自己曾经分享过这么一个观点:“大家强调什么差别,互联网行业里产品经理被捧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整天讲用户体验,整天讲差异化,但是多数人没有意识到在一个非免费产品里价格是最重要的差异化。互联网早期很多产品都是免费的,价格是无法差异化的,大家只能讲其他东西,当你不是免费的时候,对多数人来讲价格是最重要的差异化。”总结下,那就是「非免费产品里,价格是最重要的差异化」。结合近期美团、淘宝闪购(含饿了么)、京东外卖的 “三国杀” 大战,不得不说,王兴关于 “价格是最重要的差异化” 的观点在外卖场景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真从产品的用户体验出发,说实话,三家APP基本都长差不多,操作流程和体验也差不多,差别就是UI颜色不一样而已。如果你把三家APP的颜色去掉,估计用户都分不出谁是谁了。外卖作为典型的非免费产品,用户每单需支付餐费 + 配送费,价格直接关联实际支出。所以,在此轮大战中,价格成为用户选择平台的首要筛选条件,而不是其他。比如说补贴的力度就会决定用户的流向,美团 “0 元购”、淘宝闪购 “满 18 减 18”、京东 “16.18 元小龙虾” 等策略,都是在通过直接降低用户的支付门槛来吸引流量。当然,我们都知道光靠补贴肯定是不可持续的,流量来了之后,就考验每个平台的精细化运营能力了。高盛分析指出补贴需持续12-18个月才能形成用户习惯,若补贴退潮,用户可能迅速流失。这可能是近期几家能打价格战的一个主要原因,不然怎么没人跑去再做一个社交平台抢微信生意呢(也许大家都知道,砸个几百亿也不会有什么声响)。在我看来,这场外卖战争也许没有赢家,行业总归还是要回归理性运营的。推荐阅读高阶产品的气质(上)也许是应对裁员失业的一个锦囊一个小建议:没事可以出去面个试马斯克推崇备至的“第一性原理”,究竟是什么?构建35岁前的个人生态系统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壹叔】,微信公众号:【壹叔】,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