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智康机器人创始人徐培麒:“背包里的康复师”与技术济世的创业构想

Wait 5 sec.

“我在创业道路上最想摘取的果实,就是看到用户通过我们的产品获得重生的瞬间……这些都是比任何奖杯和荣誉更珍贵的认可。”徐培麒智康机器人创始人、“2024福布斯中国·商学院影响力人物100评选”入选者根据去年10月发布的《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接近3亿,占总人口比例超过五分之一。社会老年化程度的持续提速,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龄的不断前移,使得中风及其引发的瘫痪逐渐成为无法忽视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而不断增长的康复需求,与薄弱的公共康复保障资源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起来。在2021年底,曾在英国学习高级控制与系统工程专业,后于瑞典从事机器人及机器人视觉相关工作的徐培麒洞察到这一矛盾背后蕴藏的机遇,决定在国内开启康复机器人项目,将机器人技术延伸到健康领域。智能技术普惠的天时、国内机器人相关产业成熟的地利,加上创新环境升级带来的人和,使徐培麒得以大展身手。短短数年间,这位居家康复机器人领域的先行者已成长为当前中国青年科技创业群体中的突出代表和广受关注的新星。在他看来,无论从社会保障、人文关怀,还是从商业模式来看,能够应用于包括居家环境在内多场景的便携式康复机器人,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与潜力。以下是福布斯中国与徐培麒对话的主要内容(经编辑整理):福布斯中国:能否介绍一下您创办智康机器人的过程,以及这家公司目前的主要业务和已经取得的成绩?徐培麒:之前家中有亲戚因中风导致瘫痪,并且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这件事情在我心里埋下了种子。后来在2021年年底的时候,我注意到国内科技创业环境的变化和契机,加上我在前期有大量的机器人技术工作的积累,就决定与原来的同事一起合伙创业。一开始,我们是在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里对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后来随着一系列筹备与铺垫工作的完成,智康机器人于2022年8月正式成立。智康机器人的主要业务是研发、生产和销售康复机器人,在去年被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十大政府部门评选为《2024年度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中的代表企业,我们的产品——“背包里的康复师”也成为唯一入选的居家智能康复机器人产品。在去年的12月,这款产品还拿到了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正式进入商业化和产品推广阶段。产品目前有三个版本,分别是医疗版、机构专业版和个人妙手版,主要针对中风偏瘫人群,能够改善、恢复他们的上肢活动能力和认知能力。它的主要优势和差异点是实现了场景的延伸,开创性地为用户提供了从医院到家庭持续康复的延续性,打破了以前只能在医疗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局限。我们传递的理念是,每天一杯咖啡的钱,就能把康复专家带回家。此外,产品还实现了物联网功能,能够从云端了解用户居家训练使用的进展,帮助他们调整训练方案。目前,我们正在推进的一项工作,就是打通医院到居家的数据通路,实现医院和居家不同场景使用端之间数据的无缝衔接,提升用户的康复效率。智康机器人产品福布斯中国:智康机器人拥有一支怎样的团队?您如何适应企业领导人这一角色?徐培麒:我们的团队是一群对康复机器人领域有着强烈共同信念的志同道合的人。其中有我留学时期的同学和我的一些老同事,有深耕在康复医学领域的科学家和临床专家,也有在医疗器械领域摸爬滚打多年、深谙市场逻辑的资深销售人员,近期还加入了一些活力四射的青年才俊。我的作用,就是把这样一群来自不同背景的人才整合在一起,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我认为一个企业领导者需要一些核心的品质:第一就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愿景,让公司即便在惊涛骇浪中依旧坚守使命;第二是具备强大的向心力,能够将团队整合为事业的合作伙伴和命运共同体;第三是要有清晰的方向感,即使面临错综复杂的局势、面对不擅长的领域和问题,也能拨云见日,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福布斯中国:有哪些因素激励或引导您踏上创业道路?能否分享一些有趣的经历,谈一谈您创业前后各方面的变化?徐培麒:我踏上创业道路,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到“基因召唤”的。因为我是温州人,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和创业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我的父辈白手起家、从无到有,将企业从零做到声学连接器领域的头部。他们身上的“四千精神”——即“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激励着我,我希望传承这种企业家精神与责任担当。 新的时代有新的机遇,我们这代人也有我们自己的使命。基于如今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我认为我在康复机器人领域的创业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也是我的第一次创业。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创业就像是给自己的人生选择了极难的游戏模式,它对我造成的最大变化是我对商业的理解从单纯的做生意赚钱提升至创造价值这一更为高的维度,对生命的思索也从个人层面转向对社会层面意义的探寻。福布斯中国:相比其他创业者,您的优势或是特别之处是什么?您在创业道路上最希望摘取的果实是什么?徐培麒:我虽然是技术出身,但我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专家。与其他一些创业者相比,我不太一样的地方就在于我是懂商业逻辑的技术落地者,我能够把技术和商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找到两者之间的交集。我曾在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学习,掌握了商业逻辑框架和方法论,担任过副总,深度参与过研发、市场、生产运营、质量管理、财务等多个部门的管理,可以说在商业领域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经验。我在创业道路上最想摘取的果实,就是看到用户通过我们的产品获得重生的瞬间。比如之前有一位中风了三次的89岁的老人,通过我们的产品在家训练了一个月,就恢复了活动能力,可以独立用手吃饭。还有一位不到50岁的中年男子,也是通过我们康复机器人产品的训练,告别了原来只能躺在床上刷手机的单调生活,也让他感觉到自己不再是家庭的负担,能够重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这些都是比任何奖杯和荣誉更珍贵的认可。福布斯中国:当初为何选择康复机器人作为创业项目?您对这条赛道有怎样的理解?您的目标是什么?徐培麒:我们选择这个康复机器人赛道背后的逻辑,就是基于对社会整体价值和团队能力匹配的判断。从外部看,如今社会正迈向深度老龄化,慢性病将随之高发。与此同时,康复资源却存在总量缺乏与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这就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此外,我认为让老年人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比提高工业效率有更大的社会价值。从内部来看,我们的团队在机器人及其算法领域有多年的积累,我们掌握的技术能够应用到康复机器人产品,能够满足用户需求。从我作为创业者自身来看,用工程技术实现悬壶济世的初心,契合我个人的价值观。我们考虑到,年老体衰或有行动障碍的人,在离开医院回到居家环境后,很难再辗转腾挪去医院进行康复,尤其是遇到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当我们进入到这个领域的时候,我们的判断就是康复机器人应该从大型化向小型化、从基础功能到更加智慧、从医疗机构到居家场景延伸等方向发展。以往的康复设备只是解决了医疗机构内代替人工从事康复训练的基础功能,但医疗机构之外的康复市场的需求远远没有被满足,而目前市面上也没有合适的康复机器人出现。此外,对于医疗机构使用的康复设备来说,成本不是核心的考量因素,但我们开发的居家康复产品是面向个人的,必须要考虑成本。同时,考虑到居家使用场景,产品在形态上就必须便携化。我们的康复机器人产品,就相当于把康复服务送到家,是以用户为中心,而非以医疗机构为中心。因此,我们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特别关注康复资源下沉到社区居家的场景,着重实现了康复成本降低、康复效果提升,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康复的便捷性和可触达性。福布斯中国:智康机器人接下来会有哪些动作和发展方向?徐培麒:我们的定位是成为上肢居家康复机器人领域的第一选择。在未来,我们将尽力帮助衰弱或中风瘫痪的患者恢复活动能力,但对于实在无法康复的患者,我们希望通过智能机器人辅助他们开展日常生活,帮助他们改善生活质量。声明:品牌之声相关资讯来自于被采访对象,非福布斯编辑内容。更多精彩内容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