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杜言心 · 主播 | 闻悦来源 | 简易心理学(ID: xinli01)在网上刷到一个有意思的比喻:一个人的社交能量,就好比手机电量,打开设置看看电池健康,就知道每天在不同APP上消耗了多少电量。有些人就像耗电排行前列的几个APP,不知不觉耗光了你大部分的能量。耗电也就罢了,还无法给你带来什么有价值的收获,只是一味挤占你的精力,让你心力交瘁。一段关系,怕的不是拒绝和决裂,而是犹豫和纠结。每一次纠缠,都是对感情的一种消耗,不仅对关系不利,还让你备受煎熬。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找到“对的人”都很重要。以下这三种人,不论关系再好,都要当断则断,否则代价太大。放不下又无法在一起的人相信你也发现了,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是有着强烈的吸引力。错过的电影、遗憾的人,最容易让人念念不忘。这其实是心理学上的“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意思是:大脑对于未完成的人和事,会不断地反刍回味,加深印象。曾经拥有过,却因为种种原因失去的感情,不论是时间磨淡了滤镜,还是现实动摇了决心,都让这段感情成为了心结。一次偶然的复联,让美好的回忆浮上心头,复合的心思蠢蠢欲动。可冷静想想,人总会习惯性地给回忆加上滤镜,你以为的遗憾,很可能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错觉。很多时候,不是过去做了错误的决定;而是现实告诉我们,不合适的两个人即便走到一起,也会在认清现实后分开。如果分开的原因,是无法通过努力来改变的,就算破镜真的能重圆,也只是重蹈覆辙。那个错的人,也许曾给过你心动的感觉,但若因此把走错的路再走一遍,浪费的是你的真心和时间。在对的时间遇到了错的人,是一种遗憾;在错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也是一种遗憾。有些人厌倦了婚姻,对婚外的人动了情,以为只要相爱就可以克服万难。殊不知,相爱是两个人的事,伤害的却是两个家庭。无名无分的感情,注定走向终结。到头来,不仅没找到所谓的“真爱”,还把生活搅得一团糟,把家庭拆得支离破碎。那些放不下,忘不掉,又无法走到一起的人,是你心头抹不掉的朱砂痣,够不着的白月光。放下很难,但如果继续纠缠,换来的只会是彼此消耗,相互折磨。不如试着放手,从错误的感情里抽身,找回平淡生活里的幸福。拿你当“情绪垃圾桶”的人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但凡遇到点不顺心的事,就想一股脑儿地把情绪抛给你。和朋友闺蜜之间的吐槽不同的是,他们“只在不开心的时候找你”。这样的人,是拿你当便携式的“情绪垃圾桶”,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而他们就像一辆行走的“垃圾车”,不懂清理,让情绪垃圾堆满了车厢,只好找各种机会向你倾倒。会不会影响你,他们根本不考虑,一个内心被负能量占满的人,顾不上别人的感受,也不在乎你能不能帮到他。他只需要一个倾听者,还得是个安静温柔的倾听者。本来心情愉悦的你,听了他们的一番抱怨和吐槽,再好的心情都会蒙上阴霾,变得烦躁和郁闷。每个人都有不开心的时候,相互安慰,有来有往,就是关系的价值。但有些人只是一味地索取别人的情绪价值,从不回应别人。有时候你听了,认真给了建议,会发现对方毫无反应,也不知道是没在听,还是听了不想回应。他自顾自地继续抱怨,还埋怨你打断了他。一次次的倾听,一次次的安慰引导,都没法让他摆正心态。就像有人掉进了水里,你用尽全力想救他,却怎么都拉不上来。后来发现,其实他会游泳,只是习惯了挣扎生活的方式。也许是你足够耐心和善解人意,被人当成了理想的倾诉对象,你的思维和阅历,总能在关键时刻帮身边人分析利弊;但是对那些只拿你当“情绪垃圾桶”,不付出任何情绪价值的人,请收回善良。这不是绝情和冷漠,而是保护自己,保护你的时间和精力,也保护你有限的积极情绪。那些满身负能量的人,就是一个黑洞,会吞噬生活所有的美好,让你深陷负能量漩涡中,变得悲观和压抑。差距大但无法共情和理解你的人经常听到有人开玩笑说,想和富婆交朋友。事实上,两个经济差距太大的人,是很难发展出稳定友谊的。在网上看到一位读者的故事,她说,自己在公司有个关系不错的同事,两人经常约着一起出去玩。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她慢慢感觉到一些压力。同事家境不错,喜欢打卡高档餐厅,逛奢侈品店。有一次还约她去旅行,她本来都答应了,一看对方订的是五星级酒店,只好借口推脱。偶尔的高消费她还能接受,但有一次聊到择偶标准,她说找对象要看家庭条件,这样两人至少能一起努力在这座城市定居。没想到,同事批评她太物质,还说掺杂了金钱的爱情,是不纯粹的。可从小养尊处优的同事,又怎么会懂她对未来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呢?都说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其实友情里,同样需要门当户对。在不同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生活习惯、消费观、爱情观产生差异再正常不过;只要大事上步伐一致,小事上相互包容,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有些差距可以后天弥补,有些差距则是根深蒂固的,一时的迎合迁就,可以暂时掩盖问题;但长期相处下来,内心积压的不满和埋怨,迟早会拖垮一段关系。两个人性格不同,认知水平、处事方式不同,如果做不到发自内心地认可和理解对方。就算关系再好,也容易在很多事情上有分歧,最后渐行渐远。比如一个外向的人觉得内向不好,总想把对方带得更活泼点;一个内向的人觉得外向是闹腾,总想让对方安静点,强行让他们走进彼此的舒适圈,就是一种折磨。再比如,一个钝感的人认为敏感是玻璃心,想太多;而敏感的人则埋怨钝感的人太自私,不懂换位思考。两个差距太大的人走到一起,勉强维系这段关系,甚至为了填补差距而被迫做出一些改变,弄得满身疲惫,也无法换来关系的长久。▽和相互成就,共同成长的人在一起,能得到 1+1>2 的人生;和相互消耗,彼此拖垮的人在一起,只会耗尽时间和精力,换来一片虚无。选择和谁在一起很重要,你是什么样的人,同样重要。“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一个人身上有什么特质,就容易吸引来什么样的人和事。所以,要远离消耗自己的人,同时也要好好修炼自己,才能遇见更优秀的人。愿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和舒服的人相处,与优秀的人同行。作者:杜言心,英国伦敦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心理学多年。心姐想用专业和温暖,一直陪伴你哦!来源:简易心理学(ID: xinli01)。有书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