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農民受擠壓——對特朗普的忠誠度正面臨考驗

Wait 5 sec.

Article InformationAuthor, 路克·明茲(Luke Mintz)Role, BBC記者Author, 安娜‧瓊斯(Anna Jones)Role, BBC《玉米帶人物》(Corn Belt People)節目主播在美國中西部一個酷熱的日子裡,提姆·麥克斯威爾(Tim Maxwell)表達了他對農業未來的擔憂。這名65歲的農夫自青少年時期便開始務農,目前在愛荷華州莫斯科附近擁有一家穀物和養豬場——但他對農場的前景感到不確定。「我現在有點擔心,」戴著印有穀物公司標誌棒球帽的麥克斯威爾說。他擔心美國農民無法像過去那樣將農作物銷往國際市場,部分原因是特朗普總統關稅政策所造成的影響。「我們的產量、作物和天氣都不錯——但目前市場的(興趣)很低,」他說。「這會讓一些農民承受壓力。」Skip 熱讀 and continue reading熱讀羅馬尼亞成為第二個報告俄羅斯無人機侵入領空的北約國家柯克槍擊案疑犯「不配合」調查 猶他州長多次批評社群媒體「我們認識這家人」:猶他州小鎮居民被指控殺害查理·柯克,其鄰居表示難以置信台灣「八點檔一姐」江祖平控訴遭下藥性侵,權勢性暴力引關注End of 熱讀圖像來源,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圖像加註文字,美國農民今年面臨普遍困難,部分原因是與中國的貿易緊張這些擔憂並非麥克斯威爾獨有。美國農業團體警告,今年美國農民普遍面臨困境,主要原因是與中國的貿易緊張局勢。自四月以來,兩國陷入貿易戰,導致中國對美國農作物的訂單大幅減少。經濟學家指出,美國農民因此受重創。根據彭博社7月彙整的數據,農民申請的小型企業破產案件數量已達五年來新高。在這樣的經濟壓力下,農村地區本來可能轉向反對特朗普,但情況似乎並非如此。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的分析,美國農民是特朗普在去年選舉中最忠誠的支持群體之一,他在該群體中以40個百分點領先賀錦麗,甚至超越他在2020年與2016年的得票差距。民調專家表示,在鄉村地區,特朗普仍然廣受歡迎。圖像加註文字,「我有點擔心」,提姆·麥克斯威爾表示,他在愛荷華州莫斯科附近擁有一家穀物和養豬場儘管面臨財務困境,麥克斯威爾仍表示他會繼續支持特朗普。「我們的總統告訴我們,要讓這些關稅政策落實需要時間,」他說。「我會保持耐心。我相信我們的總統。」為何感受到部分由關稅政策所導致的經濟壓力,仍有如此多的農民與其他美國鄉村居民持續廣泛支持特朗普?農民「正處於貿易與財務的懸崖邊緣」若想窺探美國鄉村地區的面貌,愛荷華州博覽會(Iowa State Fair)是一個不錯的起點。這場農業展覽為期十天,吸引超過一百萬名訪客。現場有棉花糖、每份7美元(約 5 英鎊)的炸熱狗棒——俗稱「玉米狗」、古董拖拉機展,以及「最大野豬」競賽。但當BBC上月造訪時,現場還有另一個熱門話題:關稅。圖像加註文字,安娜·瓊斯(Anna Jones)在愛荷華州博覽會上,人們熱烈討論關稅的影響「很多人說他只是把關稅當作談判籌碼,是在虛張聲勢,」南達科他州農場主暨農業雜誌編輯吉爾·古利克森(Gil Gullickson)說。「但我可以說:歷史證明,關稅的結局通常不好。」在4月,特朗普稱之為「解放日」的時候,對全球大多數地區實施全面關稅,其中對中國課徵高達145%的關稅。作為回應,中國對美國商品實施報復性關稅,稅率達125%,對美國中西部農民造成重創。該地區常被稱為「玉米帶」(corn belt),許多農民向中國出口農作物。去年,中國企業從美國購買了價值127億美元(約 94 億英鎊)的大豆,主要用於飼養牲畜。9月是收穫季節,美國大豆協會(American Soybean Association, ASA)警告,目前中國的大豆訂單遠低於本年度應有的水平。圖像加註文字,愛荷華州博覽會為期10天,吸引超過100萬名遊客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農業經濟學教授克里斯多福·沃爾夫(Christopher Wolf)表示,自關稅政策實施以來,稅率大幅波動,這種不確定性對農民造成極大壓力。「中國市場太大了,他們買東西的時候會產生影響——不買的時候也會產生影響。」肥料成本也大幅上升——部分原因是與加拿大的貿易爭端,導致美國農民從加拿大進口的鉀鹽(potash,用於製造肥料)價格上漲。蒙大拿州前民主黨參議員、第三代農民瓊·泰斯特(Jon Tester)本月稍早在美國一家新聞台表示,「總統實施的這些關稅,打亂了我們的供應鏈……提高了新設備的成本……而且因為貿易和關稅,很多客戶乾脆不跟美國做生意了……」「那些剛進入農業的新手、還沒存下錢應對這種情況的年輕農民,他們會陷入困境,很多人會破產。」「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像我這樣的人也會破產。」圖像加註文字,美國中西部地區(有時被稱為「玉米帶」)的農民向中國出售大量農作物美國農民本就承受高度壓力。根據全國鄉村健康協會的一份研究報告,在特朗普上任前的某段期間,美國農民自殺可能性是平均值的三倍以上。美國大豆協會主席卡勒布·拉格蘭(Caleb Ragland)在致白宮的一封信中警告,情勢已逼近臨界點:「美國大豆農民正站在貿易與財務的懸崖邊。」特朗普:「我們的農民將迎來豐收的日子」特朗普的支持者表示,他的關稅政策長遠而言有助於美國農民,迫使中國等國坐上談判桌,與美國重新達成農業協議。他們也指出白宮在其他方面對農民的支持。今年夏季,作為特朗普稅收與支出法案的一部分,政府將聯邦農業補貼增加了600億美元(約440億英鎊),另增加聯邦農作物保險的資金。在3月的年度國會演說中,特朗普警告農民關稅政策後會有「一段小小的調整期」,並補充道,「我們的農民將迎來豐收的日子……致我們的農民,好好享受吧,我愛你們。」圖像來源,Getty Images圖像加註文字,特朗普的支持者表示,他的關稅政策長遠而言有助於美國農民德州農業部部長席德·米勒(Sid Miller)是讚揚特朗普、屬「關鍵支持」的眾人之一。「我們終於有一個把農民和牧場主列為優先的政府,」他在今年稍早的一份聲明中寫道。「他們為農民發聲,挑戰中國……並確保美國生產者獲得公平待遇。」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農業經濟學教授麥可·蘭格邁爾(Michael Langemeier)表示,特朗普的關稅策略最終可能奏效。但他也擔心不確定性正在造成長期傷害。「你的貿易夥伴無法確定你明年的立場,因為我們似乎一直在改變規則。」「這是個問題。」關稅將使我們再次偉大美國政治有句諺語說,人們會「用錢包投票」——如果政治人物損害了他們的財務狀況,他們就會轉向反對。然而,儘管面臨財務壓力,我們訪問的美國鄉村居民仍堅定支持特朗普。專家表示,自去年以來,尚未看到鄉村選民支持度出現明顯變化。皮尤研究中心上月的一項調查顯示,53%的美國鄉村居民認可特朗普的施政表現,遠高於全國平均值的38%。不過,ActiVote本月稍早的一項調查顯示,特朗普在鄉村選民中的支持率從8月的59% 略降至9月的54%。分析人士提醒,這些變動不宜過度解讀,因為民調中納入的鄉村選民樣本數量非常有限。「我看到的數據顯示,特朗普在鄉村社區仍然擁有強大支持,」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專注於鄉村政治的政治學教授麥可·謝波德(Michael Shepherd)表示。圖像加註文字,在愛荷華州博覽會上,許多對話都圍繞著特朗普和關稅。圖為與會者約翰威爾森(John Wilson)和大公羊猶大(Judah)對於一些在州博覽會上的農民而言,原因很簡單:他們相信美國總統所說的,關稅從長遠而言會幫助他們。「我們認為關稅最終會讓我們再次偉大,」來自愛荷華州的乳品農與起司製造商約翰·麥克斯威爾(John Maxwell)說。「我們以前給中國太多了,而且我們賣給他們的時候還要自己付關稅。讓我們公平一點吧。我們應該一視同仁。」有些人也可能抱持希望,認為總統會再次援助農民。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期間,他曾在與中國的關稅爭議中向農民提供了280億美元(約 207 億英鎊)的補助。這是一個選擇性歸咎的案例嗎?對於美國科爾比學院(Colby College)政治學教授、《鄉村選民》(The Rural Voter)一書作者尼古拉斯·雅各布斯(Nicholas Jacobs)而言,背後有更深層的原因。「外人很容易問:『你們到底為什麼還支持這個人?』」他說。「但你必須了解,在整個美國鄉村地區,轉向共和黨的趨勢早在特朗普之前就已開始。」他指出,自1980年代起,鄉村美國人開始感到被疏離、被邊緣化,而城市則因全球化與科技變革而受益。他稱之為「鄉村認同」,是一種基於共同不滿與對城市自由派的反感所形成的身份認同。共和黨看起來像是他們的天然盟友,而民主黨則逐漸成為「菁英、技術官僚、受過高等教育、都市化人士的政黨」。圖像來源,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圖像加註文字,一名專家稱,向共和黨靠攏的舉動早在特朗普之前就已出現在州博覽會上,有些人也重申了這種情緒。來自愛荷華州達文波特(Davenport)的乳牛農民瓊·麥克斯威爾(Joan Maxwell)表示,她所在的地區經常被視為「飛越地帶」(flyover country,一般指對美國中部地區的蔑稱)。「媒體對我們的看法大多不太正面,」她說。「我們被稱為可悲者、沒受教育的人」——這是指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曾形容一半特朗普支持者為「一群可悲者」。麥克斯威爾女士補充道:「很多時候他們忽略我們,或是嘲笑我們。」密歇根大學的政治學教授謝波德認為還有另一個因素。在他看來,美國已變得極度兩極化——兩邊的選民都深陷各自陣營——只要是自己陣營推動的政策,許多人願意容忍比過去更多的問題。他稱之為「選擇性歸咎」,「他們可能對某些事情非常憤怒,但卻不願將責任歸咎於特朗普。」「我們給他一個機會——最好能有結果」農業經濟學教授沃爾夫對「最佳情況」有自己的看法。「我希望的結果是,他(特朗普)乾脆宣布勝利,然後不再碰關稅政策。」但他警告,即使政策被取消,美國農民仍可能面臨長期損害,因為供應鏈已遭重組。他指出,一些中國企業現在改向巴西購買大豆,而非美國;他們可能不會很快回頭。我們訪問的多位分析人士認為,儘管目前支持度仍高,美國鄉村地區對特朗普的支持並非毫無保留。圖像加註文字,「很多人說他只是把關稅當作討價還價的籌碼,用來虛張聲勢,」農民吉爾·古利克森(左)說。 「但歷史證明,關稅不會有好結果。」謝波德教授指出,美國在1930年代的大蕭條與鄉村「沙塵碗」(Dust Bowl)曾迫使數百萬農民遷往城市,導致政治格局長期重整——儘管目前沒有人認為情況會惡化到那種程度。1980年代的農業危機也曾導致數千座農場倒閉。在州博覽會上,來自愛荷華州的乳牛農民瓊·麥克斯威爾明確表達了她的立場。「我們正在給他機會去落實關稅政策,但最好有結果。我認為我們需要在18個月內看到一些成效。」「我們懂得什麼是風險——而這風險必須值得。」補充報導:佛羅倫斯·弗里曼(Florence Free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