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图片来自IC PHOTO该任务将是中国发射的首个小行星防御在轨验证任务,计划在2030年前发射。任务由“观测器”和“撞击器”两器协同完成,目标是对直径约30米的近地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文|财新 徐路易在9月4日至5日于安徽合肥举行的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介绍,中国正在规划实施小行星动能撞击演示任务,以在轨验证行星防御方案的可行性。按照设想,任务将采取“伴飞+撞击+伴飞”的模式,发射一颗观测器与一颗撞击器。观测器将先行抵近目标小行星,获取其轨道、形貌及物理特性等精细参数;随后,撞击器以高速与其交会并实施动能撞击。撞击前后全过程将通过天地联合方式观测,利用近距离高速成像等手段,对小行星轨道偏移、表面形貌和喷发物变化进行监测与评估。2024年9月,在第二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中国首次公开提出了规划实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在轨验证任务,并公布了这一动能撞击链式方案设想。吴伟仁指出,任务目标是在约1000万公里外的深空,对迎面而来的小天体实施撞击,并通过释放巨大动能实现轨道改变,使其在未来几十年至百年内避免与地球发生碰撞。近地小行星(NEO)频繁与地球“擦肩而过”,大部分体积小如尘沙,不会造成威胁,但历史上曾多次出现灾难性撞击事件。如1908年西伯利亚通古斯爆炸,释放了相当于5000万吨当量的能量。2013年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上空流星爆炸,相当于50万吨核弹威力,造成上千人受伤。有专家指出,10米级小行星就能释放相当于一颗核弹头的能量,足球场大小的小行星可造成区域性灾难,城镇大小的小行星则可能引发全球性灾难。依赖“运气”显然不是可靠方案,需要主动构建防御能力。……全文共1730字新会员订阅即读全文。已订阅会员直接读。往期精选推荐易会满接受调查瑞银前副总监私吞客户1.3亿港元呼和浩特市水务局又现塌方式腐败高校75万元采购标价299元路由器的背后 阅读原文 平台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lwcHvgPC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