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下降,“过剩”的教师到哪里去 | 观点

Wait 5 sec.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图片来自视觉中国中小学教师“过剩”的现象会快速波及整个教育阶段,2035年后大学也难逃这一难题文|财新 陈志文(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近期各地小学教师转岗的新闻此起彼伏,频繁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为什么?没有生源了。因为复杂的原因,本世纪起每年的新生儿数量从2000多万大幅下挫至1600万上下,徘徊了十余年。2016年受二孩政策的刺激,新生儿达到1786万,创下近20年的最高纪录。但随后大幅下挫,连跌7年,2023年新生儿仅有902万人,几乎腰斩。生源大幅下跌,首先影响的是幼儿园。2023年、2024年全国幼儿园分别减少1.48万所和2.11万所,在园人数减少均超过500万人。但因为幼儿园主要以私立为主,用人制度灵活,并没有凸显教师“过剩”的矛盾。2023年起,这波下跌潮全面传导到了小学低年级,于是各地小学老师率先出现“过剩”。比如某小学6年级有43名学生,但一年级仅有2名学生,类似现象频繁在各地出现。如何根据人口变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当下教育界的重大课题。《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因地制宜打通使用各学段教育资源,加强跨学段动态调整和余缺调配。“过剩”的小学老师到哪里去?目前各地的主要做法无非三个,第一,就是转段,转岗。即把小学老师调整到初中、高中阶段。因为当下中学阶段适逢生源高峰期,老师紧缺。或者是把部分一线教师转任教辅工作岗位。第二,就是全面清退临时聘用的教师与教辅人员,腾出用人空间。第三,跨行业转岗。但和前者不同,不是在学校内转岗,而是离开学校,转移至当地政府其他行业部门与适合岗位。……全文共1702字新会员订阅即读全文。已订阅会员直接读。往期精选推荐易会满接受调查瑞银前副总监私吞客户1.3亿港元呼和浩特市水务局又现塌方式腐败高校75万元采购标价299元路由器的背后 阅读原文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