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被罰:社交媒體熱搜榜成為「清朗」對象

Wait 5 sec.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中國網信辦督促地方監管機構處罰、約談當紅的社交平台「小紅書」,關鍵詞是「熱搜榜」和「網絡生態」。網民討論則將小紅書受罰原因與兩名流量女網紅聯繫起來。9月11日,中國國家網信辦通報,指小紅書「未落實資訊內容管理主體責任」,熱搜榜頻繁出現炒作明星動態及瑣事等「不良資訊」,破壞網絡生態問題,國家網信辦指導上海市網信辦約談及警告小紅書,責令其在限期前改正,並從嚴處理責任人。同日,小紅書發公告,稱誠懇接受處罰,深刻吸取教訓,認真落實整改;又指已按要求第一時間成立工作小組,治理熱搜榜單生態。「我們將在網信部門的指導下,以此為戒,舉一反三,切實履行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和社會責任。同時虛心接受廣大用戶和社會輿論監督,積極維護清朗網絡空間。」根據小紅書的熱榜說明,榜單中的熱點詞條排序每分鐘更新一次,計算公式為搜尋熱度、傳播熱度、互動熱度和點擊率之總和。Skip 熱讀 and continue reading熱讀查理·柯克遇害:美國當局公佈疑犯最新影片及照片查理·柯克遇害:激勵青年運動的保守派意見領袖台灣「八點檔一姐」江祖平控訴遭下藥性侵,權勢性暴力引關注台灣憲法法庭「實質癱瘓」十個月,誰來保障人民權利?End of 熱讀BBC中文9月12日查看小紅書的熱搜,發現榜單已沒有詞條與娛樂產業有關,也沒有出現任何明星名字;取而代之全是衣服和生活物品的詞條——首三位分別是「早秋穿搭公式get」、「休閒小零食」和「長絨棉睡衣太舒服」。圖像來源,BBC NEWS CHINESE圖像加註文字,目前小紅書的熱搜已沒有與娛樂產業有關的詞條。網民猜猜猜圖像來源,Getty Images圖像加註文字,網友推測網信辦指的「明星」可能是中國演員趙露思(左)或虞書欣(右)。網信辦在通報中強調,網路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單位將持續聚焦破壞網路生態違規行為突出議題,發揮網路執法「利劍」作用,實際維護「清朗」網路空間。消息傳出以後,一眾網友推測網信辦指的「明星」,就是中國演員趙露思或虞書欣。今年26歲的趙露思,本在微博擁有超過3000萬粉絲,但在8月因為與經紀公司不和,不久註銷帳號。趙之後進駐小紅書、頻繁開直播,兩天內粉絲量迅速突破2,000萬,創下該平台紀錄。小紅書熱搜榜於是頻繁出現有關「趙露思」的詞條。根據網友的截圖所示,在熱榜的首十位中,有關趙的曾經最多佔了五條,包括「直播哭了」、「去了麵館」,還有「100種衣服穿法」。此外,手機的訊息彈窗也有頻密推送和趙露思相關的動態。有微博網友表示,自己曾向平台反映,「明明點不喜歡不推薦,還天天推」。亦有網友把約談事件指向演員虞書欣。今年30歲的虞書欣因參加女團選秀節目《青春有你第二季》受到關注,後憑飾演電視劇《蒼蘭訣》女主角而知名。但她近月來不斷捲入負面消息。先是家庭背景遭質疑。網友翻出,虞書欣的爺爺曾在某國企任職,父親則為民營鋼鐵企業負責人。後者曾在5年內向這家國企供貨超過15億人民幣,但交易結束後隨即註銷公司,引發利益輸送質疑。除此之外,演員張昊玥指控虞書欣霸凌,導致自己患上憂鬱症。眾多負面消息湧現,短短一星期間,虞書欣粉絲量下跌72萬。有網友梳理時間線,分析出在小紅書遭約談前,平台出現不少虞的負面帖文。BBC中文尚無法獨立核實上述和趙露思虞書欣有關的說法。山東財經報導記者曾聯繫小紅書公關,查詢涉事人是否為趙露思,但未獲回應。截至目前,趙虞二人也未就小紅書被罰一事發表公開評論。BBC中文查看趙露思的小紅書帳號,最後一則帖子停留在8月20日,內文寫着「沒有意義但有趣」,配上一張與老人牽手的照片。虞書欣的最近一則帖子疑似鞋子廣告,也發在8月20日。圖像來源,social media圖像來源,social media小紅書非首次被罰網友關於涉事明星具體身份的猜測目前難以得到確認。但對小紅書來說,這已不是第一次被官方約談和處罰。據證券時報網報導,小紅書曾被約談四次。而幾乎每年,該平台都被指存在不同違規情況。2021年,小紅書母公司「行吟信息」因違反《廣告法》,在商品廣告中使用醫療用語等,被上海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2萬元。2022年,小紅書因沒有立即採取刪除屏蔽等措施,制止用戶發布傳播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被上海市文化及旅遊局罰款30萬元。2023年,因違反網路出版管理,再被同一單位罰款3.5萬元。最近的這次處罰原因和處罰機構,對小紅書來說尚屬首次。對於小紅書是次被約談和處罰,不少網友表示支持。部分原因是不少人覺得小紅書在慢慢「變質」。2013年,小紅書在上海成立,有「中國版Instagram」之稱。它最初定位為美妝購物平台,但隨着用戶增長,演變為一個「生活指南」——不同用戶在平台以筆記、短影片和直播等方式,互相交流美妝、家居、時尚等心得。據小紅書在2022年發佈的官方數據,截至該年底,小紅書月活躍用戶數已超過3億。廣告是其最主要收入來源。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紅書上的廣告大多都是軟性廣告——用戶在帖文中以平實經驗包裝,再精準地導向他人的消費行為。在小紅書被約談的新聞下,有網民留言:「(小紅書)早就變味了,之前都說種草,現在一堆廣(告),參考價值不大。」該評論獲得近4000點讚。也有人表示,該平台「全是大數據營銷內容,被困在信息圍城裡的感覺。」以前,因為用戶在平台相互分享經驗、推薦喜愛的商品,促生出「種草」一詞——意思是「種下喜歡某商品的種子」、引起衝動想購買;而「拔草」則是放棄購買的念頭。但隨着帶有軟性廣告的帖文增多,有用戶覺得平台不再單純。今年4月,一名用戶發文表示「決定要卸載xhs」。該用戶批評平台充斥著AI生成的內容、標題黨、假新聞、同質化模版,「要刷十條才能看到一條真人花時間寫的東西」,「倒不如把時間發在學習上」。圖像來源,Getty Images圖像加註文字,2013年小紅書在上海成立,有「中國版Instagram」之稱。不談政治也成為「清朗」目標小紅書一直帶有「去政治化」的平台形象。今年年初,TikTok(抖音國際版)因美國禁令掀起風波,催生大批海外用戶轉移至小紅書。當時中國網民曾向這批「洋抖難民」提醒「少談政治」。2022年也有文件顯示,小紅書主動審查內容,包括「可能引發政治、社會動盪,危及國家安全的社會事件」,同時會響應網信辦的審查指令。不過今次小紅書遭受約談,發生在當局越發密集地實施「清朗」行動之際。11日,中國網信網發布「清朗.優化營商網絡環境——整治涉企網絡『黑嘴』」專項行動的典型案例,當中實名指出在抖音、微博、嗶哩嗶哩等平台上,「唱衰」、惡意炒作、勒索企業的網絡「黑嘴」。相關賬號目前已關閉或被禁言。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主任沈陽在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國家網信辦連續出手整治涉企網絡「黑嘴」的力度越來越大,行動已變得系統化,從重點行業的「試點治理」擴大到全行業的「常態化治理」。另外,南方日報一則評論形容,推送高度同質化內容,誘導用戶沉迷,「是赤裸裸的流量操控」,指像小紅書等成長為具有「公共基礎設施」性質的大平台,「卻依然唯流量是從,較少顧及公共利益」。評論又指,網路平台的主體責任要落實到行動中,「該約談約談,該處罰處罰,責任感有時候就是倒逼出來的」。不過有網民在留言區寫道:「那怎麼辦,微博又不讓說實話」,「最該約談的是微博吧」。也有網友認為約談起不了實際作用:「豆瓣約談過多少次了不還一個樣,就是做個樣子走走過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