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身月来源:帆书樊登讲书ID:readingclub_btfx你的朋友圈里,有这样的人吗?下班挤地铁时,偶然抬头看见天边烧得通红的晚霞,赶紧掏出手机抓拍——镜头里,地铁玻璃的倒影和粉紫色的云叠在一起,配文随手敲下:“爸妈生日那天,围着餐桌点上蜡烛,妈妈吹灭时鼻尖沾了点奶油,爸爸举着手机笑得手都抖!”你把这张糊了却满是笑意的照片发出去,配文:“祝我家两位‘老小孩’,永远健康开心!”常有人说:“发朋友圈就是晒虚荣。”可真的是这样吗?人生这趟路,最珍贵的从来不是外在的光鲜,而是心里装着的温暖。而“晒”,不过是把这份温暖说出来、记下来的方式。“晒”早已不是炫耀,而是学会了记录、表达。一个幸福的家庭,其实是“晒”出来的。图/CC0“晒”日常碎片,让平凡长出温暖的根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微小积极事件”。说的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却能像毛细血管般,将温暖渗入生命的每一个角落。Elle和Christian,是一对普通夫妻。婚后,两个人在同一间相机店工作。除了工作,他们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为彼此拍照。她拍他的影子落在帆布上,像一个即将远航的船长;他拍她在花海里张开双臂,像一朵盛开的马蹄莲;还有海草制作的相框里,孩子与小猫嬉戏玩闹的剪影......他们拍照的场景,随心所欲。不管是晴天、雨天,还是卧室、厨房,每一张都真实鲜活,充满浓浓的烟火气息。当他们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这些照片时,有网友忍不住评论:“太温暖了吧,想第一时间,分享给爱人去看。”图/CC0听过一个定律:“你关注什么,什么就会扩大。”把日子过成诗的人,往往会关注如何捕捉幸福。他们擅长感受,在小事的愉悦中,积攒闪光点,幸福感就会不断扩大、蔓延。生活在北京的职场妈妈重希,生完孩子不久,就离职做了一名家庭摄影师。在摄影的世界里,原本被家务事烦心的重希,反而学会了去关注自己的家庭生活。闲暇时,她喜欢给家人拍照,晒朋友圈。在她的镜头里,有孩子天真的笑脸,有温柔相伴的家人,有陪伴了十几年的可爱萌宠......渐渐地,重希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家庭带来的幸福。她坦言:“每一次摄影就像是一次‘家庭团建’,每次回看都多了一分开心。”有人曾提出过一个“心流”理论:当挑战与技能平衡时,玩乐活动最容易让人进入愉悦状态。像重希一样,爱记录分享的人,往往就拥有这种“玩乐心态”。他们会像孩子一样,活在当下,将日常生活,看作一种轻松、有趣的体验。图/CC0这不是虚度光阴,恰恰是还原了生活的本质——幸福不是惊天动地的狂喜,而是持续收集小雀跃的能力。当快乐来临,想晒就晒,流露出真性情,日子才能过得自在洒脱,有滋有味。“晒”共同成长,让每个成员都被看见和托举摄影师考啦啦,曾晒出过自己三年里,纪实跟拍的四口之家的生活。照片里,孩子从床上打滚的任性,到野外探险的勇气,再到逐渐强壮的体格,更加稳重、专注的神情。而作为父母的夫妻俩,也由初为家长的焦虑、迷茫,到举止变得成熟,眼神愈加从容。考啦啦曾说:“家庭纪实不制造完美,只收藏真实。成长不是突然的蜕变,而是无数个‘此刻’的总和。”每一个镜头里的“此刻”,都在见证着他们蜕变为最好的自己。一个幸福的家庭,正是如此。在成员的每一次成长背后,都藏着家人默默的接纳、支持、改变和包容。大家互相看见,才能坦诚相见。在彼此的注视中找到归属,造就一个家庭最好的观感。一位小红书博主晒出了半年里,自己和儿子的变化。儿子是个“学习困难户”,起初厌学、磨蹭。博主一怒之下,把儿子的书桌搬到了学校门口。母子关系迅速僵化,博主的极端行为,也不被网友认同。后来,两个人约定:每天,儿子坚持写作业,妈妈则发一篇小红书笔记。坚持了一段时间,儿子被妈妈的陪伴感动,行为举止慢慢收敛。妈妈也看到了儿子的进步,变得关怀包容。通过镜头的捕捉,妈妈还意外发现了孩子的运动特长。孩子也在妈妈的引导下,规律作息,树立了考上体育大学的目标。而妈妈也改变了心态,情绪变得平稳,开启了副业人生。图/CC0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提出过一个“表达性写作”的概念:作为一种心理疗法,它强调的是记录给人带来的“疗愈”作用。习惯性记录,可以调节大脑中的消极情绪,疗愈内心深处的冲突,自我认知也会更加完整。在一个家庭中,当一个成员缺乏系统化的自我察觉,就很容易被打扰,情绪会波动,进而与其他家庭成员产生矛盾,导致家庭氛围剑拔弩张。“晒”出成长轨迹,可以使人跳出认知局限,以第三视角,去宏观地审视当下的行为模式。让彼此明白,哪些选择会让你走得更远,哪些行为需要改变,哪些执念该学会告别。当你持续地记录,你就会发现,不知何时,你的家庭已悄然远离混沌的局面,有了清晰的过去和明确的未来。写在最后《人民日报》发过这样一句话:“一定要大量、频繁地记录生活。”那些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的家庭,恰恰在一次次“记录”与“分享”里,悄悄攒满了家庭的“幸福养分”。那些被拍下的笑脸、被写下的感动,不会随时间褪色,反而会在日后的某个瞬间,成为治愈我们的光。从今天起,拍一张家人的笑脸,写一句当下的心情,哪怕只是发在仅有家人可见的朋友圈里也好。这不是“晒”,而是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彼此:“有你在,真好。”点个“推荐”,与朋友们共勉。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帆书樊登讲书(ID:readingclub_btfx),上帆书,听懂好书!▽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 ▽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