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來源,GreenpeaceArticle InformationAuthor, 李雨夢Role, BBC中文記者上海的岳先生與女友在十一黃金周長假期的尾聲來到香港旅遊,岳先生告訴BBC中文,由於想到麥理浩徑徒步,兩人到訪了西貢的萬宜水庫東壩和破邊洲,感受到假日的人潮,「還挺多人的」。在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長假期間,首七天累計有逾128萬人次中國大陸旅客訪港,比去年同期增加約5%。其中一個遊客到訪的熱門景點,是距離西貢碼頭船程約15分鐘的「橋咀島」,這座狹長島嶼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地質公園。環保團體綠色和平在黃金周首日(10月1日)到該島實地考察,發現單日有超過4000人登島,並觀察到不少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包括穿著球鞋踐踏珊瑚、挖掘海岸生物、違法生火煮食、隨處棄置垃圾等,相關圖片發佈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環保團體認為,這種近年來出現的過度旅遊現象會增加生態被破壞的風險,建議政府應在推廣生態旅遊的同時,制訂全面的保育政策。Skip 熱讀 and continue reading熱讀從街頭乞丐到醫生:中國奇跡醫師李創業的故事加拿大海洋公園威脅將對30頭白鯨實施安樂死還原花蓮救災仰仗的「鏟子超人」 龐大民間力量如何突顯政府缺位習近平特朗普有望會面,台灣問題為何再次成為焦點End of 熱讀圖像來源,Greenpeace圖像加註文字,有遊人穿著運動鞋在珊瑚區進行浮潛,並雙腳踐踏珊瑚表面直立步行。圖像來源,greenpeace圖像加註文字,有遊人在珊瑚區進行浮潛,並按壓珊瑚。圖像來源,Greenpeace圖像加註文字,有遊人手持魚叉在珊瑚區進行自由潛水,並用手按壓珊瑚。黃金周橋咀島實況近年,香港政府大力推動「無處不旅遊」理念,生態旅遊是其中的重點推廣項目。位於西貢的橋咀島,是香港珊瑚的重要分布地。據漁護署發布的「香港珊瑚礁普查2024」,橋咀北的珊瑚覆蓋率高達71.3%,在香港排名第二。中國社交媒體小紅書上有大量推介橋咀島的帖文,當中包括浮潛一日遊的攻略、又有網民形容連島沙洲為「天使之路」、並形容橋咀為「港版馬爾代夫」。圖像來源,Xiaohongshu黃金周期間橋咀島上的亂象被曝光引起香港社會關注,小紅書上亦有大量帖文討論。事後,環境及生態局(環生局)在社交平台Facebook上發文,表示針對訪客亂拋垃圾、生火、騷擾海洋生物和船隻違規停泊等情況,該局聯合各部門立即採取行動,漁護署和警方增派了人員到橋咀洲巡邏,視察是否有違法行為。跳過 Facebook 帖子允許Facebook内容此文包含Facebook提供的内容。由於這些内容會使用曲奇或小甜餅等科技,我們在加載任何内容前會尋求您的認可。 您可能在給予許可前希望閲讀Facebook曲奇政策和隱私政策。希望閲讀上述内容,請點擊“接受並繼續”。Accept and continue告知: BBC不對外來網站内容負責結尾 Facebook 帖子無內容繼續瀏覽 FacebookBBC對外部網站內容不負責任。環生局又指,各部門在巡查時同時勸諭訪客保護環境及海洋生物,並在西貢碼頭及橋咀洲(即橋咀島)派發單張,宣揚愛護自然及守法的信息。BBC中文記者於10月7日、十一黃金周假期結束的前一天到達橋咀島,島上仍有不少本地、外籍及大陸遊人在觀光、露營、生火煮食等,同時也有不少垃圾被棄置在沙灘上。現場所見,有政府人員向在場人士派發相關宣傳單張。居住在九龍的李先生與太太趁著假期帶兩個小朋友到橋咀島上游泳,他告訴BBC中文,由於橋咀島鄰近西貢碼頭,過往每年夏天都會到訪這裡一至兩次,加上橋咀島屬於地質公園的一部分,他認為可讓小朋友認識更多與大自然相關的知識。李先生指,過往到來的都是以本地居民為主,但在疫情過後,觀察到愈來愈多非本地的遊客也會到訪,「現在可能(比例)一半一半吧,以前大多數是本地的香港居民……現在網絡方便,透過網絡已經知道有這樣的地方。」圖像來源,Greenpeace圖像加註文字,有遊客挖掘海岸生物包括海星和海螺。生態旅遊需要加強監管另一名跟隨本地旅行團前往橋咀島的黃太太告訴BBC中文,她在看到橋咀島生態被破壞的消息時感到心痛,當近年愈來愈多遊客到訪香港不同的生態自然景點,黃太太認為需要向遊客提供適切的公眾教育,「像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如果要多些遊客的話,那就需要多一些的教育、對外宣傳。」其中一間在西貢碼頭的船公司負責人石先生認為,黃金周首日橋咀島之所以會有這麼多遊人,是因為位於橋咀島尾段的半月灣颱風過後被封灘,故遊人擠滿了在橋咀碼頭及靠近珊瑚區一帶。香港租船平台Splitdy Boat過往有舉辦不同的地質公園導賞團、浮潛體驗、跳島導賞、觀光游船導賞團等服務,在過程中,公司會向客人分享保育的信息。其中一名創辦人林樂儀告訴BBC中文,作為旅遊業界的一份子,近年推廣生態旅遊的其中一個難處,是政府沒有對受保護地區作出管制,「例如什麼人可以在受保護的地區進行浮潛」。林樂儀觀察到,自疫情結束、通關之後,在小紅書上有不少領隊大力宣傳香港的山徑和水上活動,這也是其中一個令愈來愈多遊客轉向探索生態景點的原因。林樂儀指,Splitdy Boat過往主要以香港本地的客人為主,但今年也多了一些來自大陸的客人,「我觀察到今次有很多人將整件事歸究於同一群人,即內地人。」然而,她認為這些行為及情況並非大陸遊客獨有。林樂儀指,相比起指責遊客的行為,更重要是政府對於生態旅遊能夠作出監察與規管,而其中一個可行的措施,是讓遊客在參與一些如浮潛等水上活動時,參加一些受到認證及規範的導賞團,「我覺得這個很重要,而不是只在推(廣)無處不旅遊。」旅遊與保育需要平衡圖像來源,Chan Long Hei/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圖像加註文字,近年,西貢一帶的萬宜水庫東壩、破邊洲已成為小紅書上的旅遊打卡熱點。近年,西貢一帶的萬宜水庫東壩、破邊洲、麥理浩徑、橋咀島等地方已成為了小紅書上的旅遊打卡熱點。每逢長假,都會有不少遊客前往這些景點。來自江蘇的張小姐接受BBC中文訪問時表示,過往來香港旅行主要是在市區一帶觀光,這次來到西貢,也有乘船環島遊覽,「坐快艇玩了一個半小時……風景很漂亮。」張小姐認為,在推廣生態旅遊的同時,應以不傷害生態為基礎去與自然環境有一個保持距離的接觸,「我覺得是一個比較友好的旅遊行為……我們人來了,自然給我們帶來了風景,然後我們把風景帶進回憶裝走,然後把所有隨身的垃圾也帶走。」圖像來源,Greenpeace圖像加註文字,大量垃圾被隨處棄置在橋咀島的沙灘上。談到推廣生態旅遊與保護環境之間的平衡,張小姐提到在中國大陸的自然景點觀光的經驗,「會發動遊客以垃圾回收來兌換景區的一些紀念性的東西」。她認為政府可透過鼓勵性質的措施鼓勵遊客把山野上的垃圾帶走、並進一步回收。甘肅敦煌鳴沙山月牙泉景區曾於2024年發起活動,鼓勵遊客收集景區內的垃圾以換取小禮物、同時減少亂扔垃圾的行為;江西的武功山也有「垃圾換獎牌」的獎勵機制,以鼓勵遊客檢拾景區裡面的垃圾換領獎牌及獎品。綠色和平項目主任夏淳權告訴BBC中文,相比起今年「五一」熱門地點東壩曾錄得單日3000人流,而這次橋咀島的單日人流超過4000人,「這麼多的人流會造成很大的環境壓力。」圖像來源,Greenpeace圖像加註文字,綠色和平項目主任夏淳權說,這次橋咀島的單日人流超過4000人,「這麼多的人流會造成很大的環境壓力。」夏淳權表示,這次綠色和平選擇到橋咀島實地考察,是擔憂在長假期會有大量遊客湧現、並且出現破壞生態的行為,「見到在政府沒有任何監管,沒有任何規劃之下,任由遊人進入自然環境,其實會造成很多的破壞。」近年香港政府將生態旅遊納入施政,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政府表示會落實「發展旅遊熱點工作組」提出的「四山」旅遊。四山包括太平山、鳳凰山、西貢海及大帽山,而西貢海即涵蓋橋咀郊遊徑。夏淳權指,現時政府大力推廣生態旅遊,甚至將此納入《施政報告》中,但「如果政府想做好生態旅遊,首先要認清旅客需求、環境怎樣得到保護」。他指推動生態旅遊應透過跨部門合作,以可持續旅遊的方式去進行,而「政府到現在一直都未有生態旅遊的政策去支援,令到有這麼多惡果發生」。環境及生態局回覆BBC中文的查詢指,政府致力確保生態旅遊與自然環境保育並存,未來會在預期訪客較多的日子加強熱門郊遊地點的管理,包括巡查和實施適當的人流交通管理安排;亦會檢視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育的措施,包括檢討有關地點的承載力、適當的管理策略,以及相關法例等。「下一個我們擔心被逼爆(擠滿)的地點、下一個生態敏感地會在哪裡呢?其實政府應該要做好一個承載力研究,讓我們知道下一個旅遊熱點的生態敏感地會否受到破壞。」夏淳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