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來源,Dr Li ChuangyeArticle InformationAuthor, 呂嘉鴻Role, BBC中文記者Author, 薇貝克·維內瑪(Vibeke Venema) Role, BBC國際台記者37歲的中國醫師李創業,他的人生經驗以及克服身體殘疾(身障)攀爬中國名山的故事,今年在中國互聯網上感動了許多人。他出生不久後罹患小兒麻痺,九歲時被欺騙成為「乞丐集團」的童工,16歲之後才正式受教育。如今在中國西部行醫救人的李醫生向BBC娓娓道來他的人生經歷。圖像來源,Dr Li Chuangye圖像加註文字,李醫師熱愛登山,他已經爬完了中國五岳名山,並登上長城。1988年,李創業出生在河南一個貧窮的農村家庭,才七個月大就得了小兒麻痺,從此走不了路,只能蹲著用腳跟慢慢挪。他向記者說,小時候自己好想跟別的小孩一樣,背個書包去上學,但老是被笑。有些小孩甚至說他是「廢物」,還說他「只會吃飯,啥用都沒有」。「這讓我好難過的。」李創業說。九歲那年,務農的父母聽說做腿部手術後就能走路,貧窮的家庭就東拼西湊,籌錢給他動手術。李創業說,當時對這手術抱著大希望。「在病房養傷的時候,其他小孩都哭個不停,我卻一直笑,因為我覺得,很快就能走路了,像正常人一樣。」他說。可是手術沒成功,他的走路夢想就這麼破碎了。李先生說他一下子掉進很深的低潮裡,覺得活著沒啥意思,甚至跟媽媽說,不如死了算了。Skip 熱讀 and continue reading熱讀尋找「地球雙胞胎」的史詩式探索之旅間諜案告吹:英國政府「未將中國列為威脅」被指是主要原因中國男星于朦朧墜樓案:官方通報後,民眾為何繼續質疑?美國政府停擺:此次有何不同?End of 熱讀當時,媽媽聽了苦勸他別放棄:「我們養你,到老了還有個人能跟我們聊天啊。貓狗不會講話,你至少能跟我們說話。」這話戳中他心裡:「我想起爸媽和家人為我付出那麼多,借了那麼多錢,我就忍不住哭了。我知道,我得活下去,不光為自己,也得為他們。」李創業說。沒多久,剛好有個外地人來村子裡,專門找殘障小孩去廟裡賣香。他當時跟李創業許諾說,以後每月寄回家的錢,能頂父親一個月的收入。「爸媽死命反對,但我覺得這是個機會,能賺點錢,幫家裡減少點壓力。」李創業向記者說。因此,九歲的他就決定跟那人走了。圖像來源,Dr Li Chuangye圖像加註文字,李創業在登山時會開直播,受到廣大中國網民的鼓勵並感動許多人。街頭行乞那些年但是,那份工作承諾其實是個騙局。李創業說,那個陌生人其實是搞乞討的,接下來的七年,他被迫跟其他身障小孩和一些成年人在街上乞討。李先生憶及,第一晚跟這位新「老闆」在一起時,同行有個小孩警告他要好好幹,不然會被打。這話沒錯。第二天早上,李創業就被丟在路邊,沒穿上衣,手裡拿個碗要錢,腿還被扭到背後,擺出那種能博取更多同情的姿勢。他說,一開始不明白為什麼路人會往碗裡放錢,直到有人問他為什麼要乞討,應該去上學才對。「在家鄉,乞討是丟臉的事。我沒想到自己就是在幹這個。一旦意識到我是在當乞丐,我就崩潰了。」李創業說。李創業一天能賺幾百塊元人民幣,在1990年代的中國那是不小的數目,但全進了老闆的口袋。「如果我賺得比別的小孩少,他就說我偷懶,有時還打我,」他說,「所以那幾年真的很苦。」他說,那些年來,其他小孩有的跑了,有的被警察送回家,但李創業卻堅持留下來,原因想幫家裡分擔。警察來詢問協助時,他拒絕了,堅持說自己是跟親戚在一起。七年來,無論春夏秋冬,他都到中國各地乞討。「感覺就像活在地獄裡。我很丟臉,不敢跟人對視,腿扭得很不舒服,就是為了博取憐憫。我總是祈禱明天下雨或天黑,好不用出去乞討。」他告訴BBC。每到春節除夕夜,他都會打電話回家,安慰爸媽說一切都好,不用擔心。「但掛電話後,我就躲在房間哭。我不能告訴他們我在街上乞討。」他說。即使現在,20年過去了,那創傷還在。「乞討在我心裡留下了很深的心理傷疤——我還會夢到那些年,醒來時發現只是個夢,才能鬆口氣!」圖像來源,Dr Li Chuangye圖像加註文字,李醫師在華山。他還將人生旅程比喻成爬山:一步一步都不同,也有不同的挑戰。香港視障女跑手與領跑員丈夫征服「世界六大馬拉松」在孩子眼睛失明之前帶他們環遊世界殘疾模特:不應害怕展示自己人生新篇章16歲那一年,他已經在街上乞討七年了,但事情有了變化。那天李創業在街上撿到一張報紙,發現自己只認得出自己名字這三個字。16歲的他便下定決心要回家上學,「我不會讀不會寫,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他想。那時,政府也推出了新政策,將利用殘疾兒童乞討定罪。李創業也聽說家裡經濟好轉了。他跟「老闆」說想回家,就被放行了。跟爸媽團聚後,他們才知道他這些年怎麼過的——李創業氣瘋了,原來那個騙子給父母的錢遠少於承諾。在父母支持下,他插班讀小學二年級,同學都比他小10歲。第一天上課,小孩們圍在桌邊好奇的看著他,但他不在乎。「我一點都不難過——之前受過那麼多嘲笑和苦頭。現在當學生,我只想專心讀書。」他說。李創業成了班上最用功的學生,雖然身體狀況讓去廁所這種事都超費力。「上廁所得花好大功夫,所以我在學校常忍著不喝水。」他笑著說。憑著不放棄的決心,他九年內完成了小學和中學。他會邀村裡小孩來玩,然後拜託他們幫忙寫作業。申請大學時,身體限制了他的選擇,但能報醫學系。他想:「如果當醫生,或許能研究自己的病,幫家裡省錢、救人,還能貢獻社會。」圖像來源,Dr Li Chuangye圖像加註文字,大學時期,他每天花上幾小時通勤。他說最辛苦的時候是下雪天。李創業25歲那年考上醫學院。那裡的設施比較友善,但他覺得實習課最難熬。他說:「同學們輕鬆跟著老師去探視病人,或在醫院病房間跑來跑去,但我因為行動不便,超吃力。別人一天學會的東西,我得花好久,」。李創業希望自己變強壯點,就決定開始爬山。第一次爬泰山,花了五天五夜才到山頂。他說,手腳裂開流血時,他沒放棄,就用屁股一塊塊石階往前挪。即便行動不便,登山仍是李醫師的熱愛,今年夏天,他分享爬山影片後,瞬間在網上爆紅。現在李醫生在新疆開了個小鄉村診所,一天24小時隨傳隨到。病患都叫他「奇蹟醫生」。「親手照顧病人,幫鄰居改善健康——這比什麼都讓我滿足,」他說。他的故事傳到全球華人圈,他說自己都嚇一跳,但盼望能改變公眾對殘疾人士的看法。「有些人覺得殘障人士沒用。我幾次走進餐館時被誤認成乞丐,有人過來說這裡沒飯給我吃。我就笑笑走開——其實大多數人其實挺善良的。」他強調。圖像來源,Dr Li Chuangye圖像加註文字,李醫師當下在新疆行醫。他與街坊老小相處和樂融融。「那七年很痛苦,但也是我人生的一部分」很多人問李創業,為什麼不報警抓那個坑他的人。「我決定把過去的事當成過去,」他說。「那七年很痛苦,但那也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李創業的經歷也改變了他的看法。「能上學後,我就不再在意別人的眼光或批評。我發現那些東西沒有意義。我想把時間精力都用在讀書和追求夢想,」他說。他說很多身障人士「往前走很難」,因為怕被評頭論足或嘲笑。「但對我來說,那不是重點。我在校園或城市裡蹲著或爬著移動,上課、參加工作坊,或幫幾百個殘障朋友解決問題。我覺得自己這樣看起來挺好的。我不再管別人怎麼看我。」對大眾,李醫師給的建議是:「我們的人生就像爬山——爬完一座,前面還有一座。我們永遠在努力前進。」「我覺得,人要永遠保持正面、樂觀,絕不放棄夢想。」BBC 國際台廣播節目Outlook訪問了李創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