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奋人心的2035气候目标:开启中国新能源“新黄金十年”

Wait 5 sec.

文 | 华夏能源网5年前,中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双碳”目标——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5年后的今天,中国对这一宏伟目标再次加码。据新华社消息,9月2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布了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在2020年提出的“双碳”目标中,中国规划仅用30年完成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渡,相比欧美国家普遍性的50年要快很多。在上述新气候目标中,中国又提出了在碳达峰之后的第一个5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下降7到10个百分点,如此减排力度,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是史无前例的大手笔。气候背后是能源。中国极具突破性的2035新气候治理目标,为全球新能源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尤其是在当前中国新能源产业遭遇诸多挑战之时,新气候目标用明确的装机数据带来增长确定性,风电、光伏又一个高速增长的“新黄金十年”将由此开启。净排放比峰值下降7%-10%华夏能源网注意到,相比五年前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此次中国公布的NDC目标相关表述出现了重大变化。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辞中所言,“这是中国对照《巴黎协定》要求、体现最大努力制定的目标。”2020年中国公布的NDC目标主要为二氧化碳,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此次NDC目标则将“二氧化碳”升级为“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所谓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长波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种类有三十多种。其中,对气候变化产生较大影响的,1997年《京都协议书》中提出了需要人类高度重视并严格控制排放量的6类: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对全球升温的贡献百分比来说,二氧化碳含量最多,所占比例也最大,约为25%。中国气候目标从单提“元凶”二氧化碳到升级到所有温室气体,治理范围和减排力度很明显有大力度的升级,这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满满诚意。2035新气候目标提出,“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那么,具体的减排量是多少呢?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官方没有公布,但业内专家有研究预测。2021年第10期《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刊登了肖炘、聂亚玲、朱闽、王博永等人题为《“双碳”目标下中国经济社会中短期发展趋势预测》的专题研究文章。文章指出:初步估算,2030年中国碳达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为144亿吨。这一数值是业界认可度较高的。以这一数值为基准,二氧化碳排放下降7到10个百分点就是10.8亿吨到14.4亿吨的减排。从全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来计算,整体数字还要大很多,这样的减排目标对全球气候治理来说是相当振奋人心的。36亿千瓦风光装机目标华夏能源网注意到,此次公布的NDC目标提出,到2035年,中国的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这一目标虽然宏伟,但业界普遍认为最终还会超额完成任务。中国公布“双碳”目标的2020年底,中国新能源装机是5.3亿千瓦。截至目前,中国新能源装机已经突破了17亿千瓦,相当于“十四五”期间,每年新增了2亿多千瓦。按照这一增长趋势,未来10年,到2035年风光新能源总装机达到36亿千瓦是没有任何难度的。事实上,业界的预测更为激进。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电投原董事长钱智民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我国新能源发展持续超预期,“十五五”期末新能源发展目标应定在30到35亿千瓦之间。也就是说,钱智民所建议预测的,在2030年左右就会接近完成36亿千瓦的风光新能源装机目标,从中可见对中国新能源行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巨大信心。实际上,中国新能源装机一次次证明了超预期的潜力。2020年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截至2024年7月底,我国风电光伏装机已达到12.06亿千瓦,提前六年半实现了目标。因此,完全有理由相信,2035年36亿千瓦风光装机目标还会再次超额达成。36亿千瓦目标,不是最高理想,只是最低任务,风光新能源可尽情驰骋的空间依然巨大。值得一提的是,36亿千瓦装机目标的提出,对此时装机增长正遭遇诸多“瓶颈”的中国新能源来说,可谓是恰逢其时、雪中送炭。以光伏行业为例,2025年上半年,国内接连出现两拨抢装潮,1-5月份光伏装机猛增了近200GW,光是5月就暴涨了93GW。但之后,6月份光伏新增装机仅14GW;7月,进一步下探到了10GW;8月份,光伏新增装机已经下滑到了7GW附近。如此大幅波动背后,是光伏消纳出现系统性阻塞,弃风弃光率大幅增长,风光发电利用率“红线”形同虚设,新能源上网电价整体下滑甚至多地频繁出现负电价。明确2035的风光装机目标,是从最高层给新能源产业打下一剂“强心针”。中国不仅向世界展示中国坚定发展新能源、走绿色可持续之路的决心,也向中国每一个新能源从业者传递了确定性增长的信心。而后者,恰是处在发展关键期的中国新能源产业极为渴盼的。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30%以上中国此番公布的NDC目标,另一个让国内外颇为震撼的数字是,到2035年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华夏能源网注意到,2020年中国公布“双碳”目标时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2020年时,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为15.9%,要用十年时间提升至25%左右,增幅9.1%。如今,支持非化石能源消费的力度再加大:第一,2030年碳达峰后仅仅用时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要从25%增长至30%以上,每年增长1个百分点;第二,2020年表述口径是“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而此番表述口径变成了“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一次能源消费”。一次能源,即天然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能源消费总量是一定时期内全国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分为终端能源消费量、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和能源损失量三部分。两者相比,能源消费总量的统计范围要大,例如2024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49.8亿吨标准煤,而能源消费总量为59.6亿吨标准煤。数字增长了,口径升级了,中国能源转型力度需要持续加大,清洁能源需要继续大发展,才能顺利实现目标。具体来说,一是要更大力度的控煤,2024年煤炭消费量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依然高达53.2%;二是要更大力度的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实现更大面积的能源替代。目前的问题是,传统能源不愿意退出历史舞台,新能源面临着一系列的障碍和阻力。随着中国政府最高层公布明确的发展目标,各级部门必将以更大的力度去着手解决新能源发展中的诸多机制体制问题,以更大力度的改革、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去为中国新能源的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拓开一条康庄大道。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