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一黃金周消費增2.7%,旅遊業興旺電影業萎縮

Wait 5 sec.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圖像加註文字,2025年10月7日國慶黃金周假期期間,一位女士在重慶人民大禮堂前揮舞著一面巨大的中國國旗,訪客們匯聚於這一地標建築。今年中國的國慶十一黃金周剛剛結束,官方數據顯示,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的銷售額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2.7%;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日均3.04億人次,同比增長6.2%。中國社交與通訊應用程序「微信」發佈國慶中秋數據報告顯示,在假期前5天通過微信進行的消費總額,對比今年「五一」假期(4月29日至5月3日)增幅達到10%。此外,更多細緻的數據展現了消費結構上的調整。例如,中國遊客的出境遊和縣域旅遊在兩端發力,年輕人成為假期出遊的主力軍。此外,電影市場遇冷,但演出市場卻異常火爆,這些新的消費業態反映出中國消費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對於當前中國經濟來說,消費變得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在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外部貿易環境持續惡化的情況下,國內消費已成為經濟的重要引擎。有專家表示,今年下半年,中國消費端面臨的壓力非常大。黃金周市場的消費數據成為檢驗消費熱度的重要指標,也為10月20號即將公佈的關鍵經濟數據(三季度GDP增速等 )提供了觀察窗口。Skip 熱讀 and continue reading熱讀從街頭乞丐到醫生:中國奇跡醫師李創業的故事以色列哈馬斯接受第一階段和平計劃,72小時內釋放全部在世以方人質加拿大海洋公園威脅將對30頭白鯨實施安樂死還原花蓮救災仰仗的「鏟子超人」 龐大民間力量如何突顯政府缺位End of 熱讀趨勢一:電影冷、演出熱最顯著的趨勢是,黃金週期間,現場演出成為消費者的新寵,而電影觀影人數和消費則雙雙下滑。中國老百姓在文化消費方式上的偏好出現了明顯轉變。根據中國國家電影局公佈的數據,10月1日當天全國電影票房收入僅為18.35億元,同比下滑13%。電影業界數據平台貓眼專業版統計顯示,假期檔觀影人次為5008萬,同比下降4%,放映總場次也下降了12%。相比之下,虎鯨文娛發佈的《2025國慶假期文娛消費報告》顯示,10月1日至6日期間,國內線下演出(現場表演)總觀演人次達到194萬,同比增長39.5%。線下演出成為更多人的選擇,而電影票房與觀影人次相比2019年超50億元的巔峰已經腰斬,甚至不及疫情期間2021年的43億元。不過,從全年來看,電影產業的消費表現仍較為亮眼,主要得益於年初《哪吒2》的爆火以及超長展映時間。圖像來源,Getty Images圖像加註文字,10月5日國慶中秋假期期間,中國江蘇省南京市的南京夫子廟(南京孔廟)前人潮湧動。趨勢二:出國、縣域兩頭熱第二個趨勢是,中國出境遊在出國和縣域兩端發力。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顯示,假期期間日均出入境遊客突破200萬,創下近年來新高。微信的支付數據也佐證了這一點,假期前5天跨境支付筆數同比上升21%,其中新西蘭的微信支付筆數同比增長131%,意大利同比翻了一番。國慶期間出境遊人數同比增長顯著,背後一個重要原因是過去一年多來,中國密集實施了針對多個國家的互免簽證和過境免簽政策,大幅降低了中國遊客出境的門檻,提高了便利度。在出境遊領域,日韓和港澳地區依然備受關注。然而,曾經最受歡迎的泰國市場,中國遊客的熱情卻明顯回落。今年黃金週期間,赴泰遊客僅20萬人,比2024年同期下降了24%。即便泰國酒店下調價格,也難以輓回中國遊客。另一方面,中國國內的旅遊偏好也開始擴展,縣域遊逐漸興起。美團旅行的報告指出,假期首日縣域旅遊消費預訂單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了51%。這種出國遊和縣域遊的兩頭熱現象,折射出中國遊客消費習慣的多元化。圖像來源,Getty Images圖像加註文字,2025年10月6日國慶中秋節假期期間,在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鳴沙山月牙泉景區,遊客騎著駱駝遊覽。趨勢三:年輕人主力、老年人錯峰第三個趨勢是年輕人成為旅遊主力,老年人則偏向錯峰出行。從黃金周的出行結構來看,代際分野鮮明。年輕人消費意願高,中老年人更傾向於錯峰出行,以避開高峰人群。旅遊平台飛豬發佈的2025年中秋假期出遊快報顯示,95後人群的預定人次佔比在各年齡層中最高,達到近四分之一。與此同時,美團旅行的數據顯示,20至30歲年齡段的機票和火車訂單佔比超一半,進一步印證了年輕客群在黃金周旅遊市場中的主導地位。根據中國媒體報道,中老年群體憑借時間靈活的優勢,更傾向於在節前和節後進行錯峰出遊,這有效拉長了黃金周對消費的帶動力。下半年消費承壓「黃金周在全國釋放出一股能量:創紀錄的出行、人氣帶動的商貿活動,以及新的消費趨勢,都為國內需求注入了堅實的推動力,」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客座副教授彭博然(Bruce Pang)向 CNBC 表示,不過,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要恢復同比轉正可能仍需時日,因為與高點相比,食品與油價仍然偏軟。中國官方數據顯示,8月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4%,但剔除食品與能源後上漲0.9%。旅遊分項價格8月同比上漲0.7%,但今年1至8月較2024年同期仍下降0.3%。北京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鵬向界面新聞表示,消費結構的變化顯示出中國消費者對多元化體驗的需求,如綠色、智能以及文化體驗等模式,有效緩解了部分地區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推動了經濟增長更加健康和可持續。仲聯量行的觀點認為,儘管節日假期消費具有短時性,影響瞬時且不持久,但它在激活短期需求、提振市場信心方面作用顯著。黃金周不僅是經濟的晴雨表,更是消費轉型升級的標桿,代表了中國經濟在深度調整中的鮮明發展趨勢。對於中國經濟而言,下半年的第一份成績單將在10月20日披露,即三季度的GDP增速。此前,野村證券的一份報告顯示,由於關稅戰的原因,部分企業搶出口以規避潛在的關稅風險,這可能會使下半年出口增長的動力減弱。此外,房地產市場的持續低迷,以及去年啟動的消費品以舊換新對零售的拉動也將放緩。此外,隨著中國政府對消費補貼政策的退潮,可能加劇中國經濟的通縮壓力。這些因素疊加,使下半年中國經濟在需求端面臨較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