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日,岚图汽车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计划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市场。此时距其首次公告上市计划仅约40天。在资本市场趋于审慎、新能源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岚图此次快速推进的递表进程,既反映了母公司东风集团推进新能源战略的节奏,也使其成为观察湖北省产业转型与营商环境建设的一个样本。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逐步转向以市场与技术驱动为主的发展阶段。行业普遍认为,摆脱对资本扶持的依赖、建立自我造血能力与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此环境下,岚图赴港上市也带来一系列有待观察的问题。作为具有“国家队”背景的品牌,岚图如何在行业普遍高投入、长周期的属性下,实现销量的较快增长与毛利率的较早转正?上市之后,其长期增长路径与盈利能力又将如何应对来自资本市场更为严格的审视?对岚图此次上市动因与价值逻辑的梳理,或可为上述问题提供分析依据。2025年4月9日,岚图汽车第20万辆整车下线图行业竞争下半场,新能源车企进入淘汰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560万辆,同比增幅均超11%,乘用车领域增长约13%,整体市场呈现复苏态势。然而,繁荣之下,一场关乎生存的淘汰赛已悄然打响。随着整体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全面竞争时代,各大造车势力都在加速跑马圈地。在这种形势下,无论是合资品牌、主流国企还是各大造车新势力,各车企纷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统计,目前国内市场在售的新能源品牌还有51个,其中过半品牌月销量低于3000辆。随着新能源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车企淘汰赛也在持续加速。可以说,中国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明确从政策引导的上半场,迈入市场驱动与技术驱动的下半场。在竞争强度持续升维的背景下,企业仅靠销量增长和市场规模已不足以构建护城河。行业竞争核心,已从“如何做大”转向“如何健康地活下去”。实现自我造血能力、跨越盈利门槛,正成为决定车企能否继续留在牌桌上的关键,甚至是唯一途径。将视野聚焦到岚图,从销量与收入数据看,岚图汽车展现出强劲的规模扩张势头。招股书显示,其年销量从2022年的1.94万辆快速攀升至2024年的8.01万辆,期间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03.2%,在中国高端新能源品牌中增速位列第三。同步地,公司营收也从2022年的60.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93.6亿元,复合增长率达78.9%。岚图汽车2022-2024年度汽车年销量及趋势(单位:辆)岚图汽车2022-2024年度营收及增长趋势(单位:亿元,人民币)进入2025年,这一增长趋势得以延续,截至7月31日的七个月内已实现销量66,680辆,收入157.8亿元,均接近或超过去年同期水平。然而,岚图的销量增长并未伴随利润率的稀释。数据显示,其毛利率从2022年的8.3%逐步提升至2024年的21.0%,并在2025年前七个月进一步达到21.3%。根据灼识咨询报告,这一毛利率水平在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中位列第二。此外,岚图在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并被看做是行业内较早达成经营现金流转正的企业之一。这一阶段性进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经营策略可能正从早期的规模扩张,逐步转向对财务健康与运营效率的重视。行业“内卷”进一步加剧,残酷竞争下的破局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亏损”似乎是顺理成章的行业魔咒。就在不久之前,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公开指出,今年1-6月份中国汽车企业的产值利润率仅5%,去年3000万量汽车销售量带来的利润,不如日本某一品牌900多万辆汽车的利润。黄奇帆的言论也引发了行业内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利润困境根源的深度剖析。近年来,国内汽车市场价格战激烈,这成为利润下滑的重要因素。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新能源车新车平均降价1.8万元,降幅9.2%。进入2025年,价格战仍在持续,今年1-2月就有28款车型降价,其中新能源车占20款,纯电动车型平均降价3.9万元,降幅高达17%。价格的不断下探压缩了车企的利润空间,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其竞争进一步残酷——部分头部车企在财报中披露盈利能力下滑,部分车企甚至连续多个季度处于亏损状态。面对利润困境,各大新能源汽车品牌都在寻求破局之道。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通过改善经营效率、提升产品附加值来改善盈利状况,如部分领先企业在电池、智驾技术等核心领域的持续创新,已开始带动其新能源汽车销量与利润的同步提升;另一方面,拓展海外市场也成为重要战略方向,多家本土品牌正积极布局东南亚、欧洲等地区,以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与市场份额。在此二方向上,岚图汽车均有动作与布局。招股书显示,岚图汽车的毛利率从2022年的8.3%提升至2025年7月的21.3%,据灼识咨询统计,该水平在2024年位列行业第二。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普遍面临盈利压力的背景下,这一财务表现成为其赴港上市道路的有力支持。而纵观岚图业务结构,其毛利率的改善与技术架构的效率提升不无关联。根据公司披露,岚图ESSA原生智能电动架构支持三种动力形式共线生产,旗下梦想家、追光等车型硬件通用化率已高达90%。显然,较高的零部件通用率有效降低了研发摊销成本与供应链复杂度,同时还大大缩短了车型开发周期。岚图ESSA架构审视岚图的技术路径,其体现出的是一种务实的逻辑:其技术路径呈现出平台化、模块化的特征,旨在通过标准化研发与生产流程控制成本、提升迭代效率。在行业普遍面临盈利困境的当下,这种将技术创新与经营效率紧密结合的模式,或许不失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改善经营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出海方面,岚图汽车作为央国企背景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其产品目前已进入39个海外市场,在同类品牌中实现了较快的海外业务布局。全球化,不仅是岚图作为新能源品牌要从激烈竞争中冲将出来的策略选择,也顺应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的整体趋势。行业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车出口规模从2020年的30万辆增长至2024年的200万辆,其中欧洲市场占比达40%,成为最重要的出口区域。更为重要的是,在出海过程中,各大自主品牌正通过技术输出与市场拓展,逐步构建全球化的品牌形象。而具有央国企背景的岚图,其海外拓展路径也呈现出与纯商业品牌不同的特点:除商业价值外,该品牌的国际化进程亦可被视为观察中国产业政策实施与高端制造转型的一个具体案例。值得特别关注的一点是,新能源车企在出海过程中还需规避急功近利导致的国外竞争失序风险。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发表专论指出,在出口市场中有个别企业采用与国内类似的激进低价策略,不仅压缩了自身的利润空间,也拉低了整个市场的定价标准,甚至引发反倾销调查,影响到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声誉及份额。安庆横表示,“建议企业出海前认真论证,不能让海外业务成为国内发展的包袱。”上市拐点之下,如何实现估值逻辑转换岚图汽车赴港上市后,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更为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其技术路径与商业模式将呈现怎样的成长空间与发展前景,是此次赴港受到市场关注的核心议题。从资本市场角度看,岚图在港股市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作为兼具央国企背景与市场化运营机制的汽车品牌,其在高端新能源汽车板块中呈现出与其他造车企业不同的发展路径。一方面,岚图可依托东风汽车集团在供应链、制造体系等方面的产业基础;另一方面,其采用的直营模式及用户运营体系又展现出市场化特征。这种双重属性,使其成为观察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的一个样本。其次,赴港上市这一拐点,意味着岚图的价值评估框架,将从母公司体系内的内部衡量转向全球资本市场的公开定价。华福证券研报指出,岚图汽车上市后将打破东风集团过往的低估值束缚,实现估值逻辑切换,“在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提升品牌形象、拓展国际事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公司价值创造能力,充分释放价值增长潜力。”这一判断,可以从岚图业务布局与发展规划中找到事实支撑。目前,岚图已形成 “岚图 FREE(中大型 SUV)、岚图梦想家(MPV)、岚图追光(中大型轿车)、岚图知音(中型 SUV)” 四款车型系列,成为少数能在高端新能源三大核心细分市场均实现有效突破的车企。根据招股书介绍,公司计划到2026年底将产品阵容扩展至6-9款车型,覆盖主流细分市场。不过,在行业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其能否在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间保持有效平衡,将直接影响产品竞争力。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渗透率提升阶段,竞争重点正从单一产品转向涵盖研发、制造、供应链与用户运营的全链条能力。岚图在招股书中披露,公司计划在2026年前将国内零售网络扩展至1000家,覆盖200个以上城市,并通过数字化手段运营用户全生命周期。这套覆盖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与服务环节的数字化体系,旨在提升市场响应速度与运营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在岚图公布上市计划后,东风集团股份(0489.HK)于8月25日复牌当日出现显著涨幅,股价飙升69.2%,报10.1港元,股价创2010年10月以来新高。这一市场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投资者对此次分拆上市的初步预期,但岚图的长期价值仍需要其上市后的业绩表现与战略执行来支撑。结语岚图汽车此番赴港上市,意味着其进入了依托市场化融资与全球竞争的新阶段。作为具有国资背景的新能源品牌,这一动作可被视为其从集团孵化项目向市场化运营主体转型的关键一步。上市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新的平台,但也意味着要接受更严格的市场检验。如上文所述,当前新能源汽车领域面临多重挑战——特斯拉等全球品牌在技术与成本上的持续领先,传统豪华车企的加速转型,以及行业技术路线的快速迭代,都将对岚图等本土品牌构成持续竞争压力。同时,资本市场将如何评估岚图展现出的运营效率与初步盈利能力,以及其长期发展叙事的可行性,仍需通过后续业绩表现来验证。这一评估过程本身,也将为观察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与价值标准提供参考。图片及数据提供方:岚图汽车 平台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HYCNhhw5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