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方蓝字 “译言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就更容易找到我们啦!2018年情人节当天,17岁的华金·奥利弗在高中走廊倒在血泊中。开枪的是几个月前被开除的高年级学生,这场美国史上最惨烈的校园枪击案,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七年后的今天,华金说,他认为谈论那天在佛罗里达州帕克兰发生的事情很重要,“这样我们才能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更安全的未来”。但令人悲伤的是,华金在那天已经遇难。本周,在Substack平台上,前CNN记者吉姆·阿科斯塔听到的那个带着奇特金属质感的声音,其实是一个“数字幽灵”:一个由人工智能(AI)生成的声音。华金的父母请求技术方,根据儿子生前在社交媒体上的旧帖子训练出这个AI,用以支持他们推动更严格枪支管控的运动。像许多失去孩子的家庭一样,他们一遍遍讲述儿子的故事,却收效甚微,令人心碎。难怪他们现在不顾一切地尝试所有可能的方法,想知道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华盛顿听到那些逝去孩子的声音。“我们想让世界变得更安全。”华金的父亲曼努埃尔坦言。这位父亲至今保留着儿子房间的原样,然而,他们开发的AI永远停留在17岁,被困在少年时代社交媒体的数字琥珀里。每当曼努埃尔的妻子帕特里夏询问:“你想妈妈吗?妈妈爱你。”而AI总会机械地重复一句设定好的回答。任何头脑清醒的父母,都不会去评判一个失去孩子的父母。如果保留逝去孩子的卧室作为纪念、对着墓碑说话、抱着孩子的T恤入睡能带来慰藉,那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事,人们总是紧握着能抓住的一切。美国911事件后,遇难者家属会反复聆听至录音带磨损,只为听亲人在燃烧的摩天楼或被劫持的飞机上打回家告别的电话录音。我认识一位朋友,至今仍会重读她与已故姐姐的旧WhatsApp聊天记录;还有一位朋友,偶尔会给她已故父亲的号码发短信,分享家里的点滴消息:她当然知道父亲不在了,只是还没准备好结束这场对话。有些人甚至花钱请灵媒,用那些可疑又模糊的套话与逝者“沟通”。但正因为放手如此艰难,悲痛才容易被利用。用数字技术“复活”逝者,可能很快会变成一门大生意。近期,罗杰·道尔特里舞台上播放了一段由AI生成的那段煽情视频,展示了已故的奥兹・奥斯本“出现”,和其他逝去的音乐传奇打招呼。这种事,往轻了说是高级点的表情包;也可能有临时用途,比如亚利桑那州一起枪击案的受害者家属,最近就做了个受害者的AI分身,在凶手的量刑听证会上对法官发言。但假以时日,它可能会深深挑战我们对“自我”和“死亡”的认知。万一真能造出逝者的永久AI复制品,甚至做成机器人,永远和我们对话呢?“复活”是神明般的力量,不该轻率地交给那些有救世主情结的科技狂手里。虽然法律越来越明确保护在世者身份不被盗用于AI深度伪造,但对逝者的权利规定却相当模糊。人死后,名誉也随之消散——逝者不会被诽谤;但DNA在人死后仍受保护(1996年多利羊克隆成功后,全球都禁止了人类克隆)。法律规定要尊重遗体处理,但AI训练的不是尸体,而是那些承载着个人情感的私人语音、信息和照片。人去世后,后人不会觉得他在棺材里,会觉得他在那些旧信件里、在他种的花园里、在他的录音里。可每个人的悲伤都不一样。要是一家人里,一半想让前人“数字复活,另一半却不想和“幽灵同住,该怎么办?华金·奥利弗的AI永远长不大了——它会永远停在17岁,困在少年时社交媒体塑造的形象里。这归根结底是凶手的错,不是他家人的。曼努埃尔说,他很清楚这个分身不是真儿子,也没想过要把他带回来。对他而言,这更像是家人的控枪运动中,唤起华金生平的一种自然延伸。但想到要给这个 AI 开社交媒体账号,让它发视频、涨粉丝,总让人心里发毛。万一它开始“胡言乱语”,或者聊到一些真正的华金根本不可能有想法的话题,该怎么办?现在的AI分身还有明显的卡顿感,可技术进步后,网上的它们可能会越来越难和真人区分。说不定过不了多久,那些公司甚至政府机构,就会琢磨着:能不能用公关分身来应付记者提问?不过,这里的职业挑战不止针对记者。随着AI进化,我们每个人都会越来越多地和“人造版自己”共处。这不会只是电脑里的聊天机器人,虽然已经有人把 AI 拟人化,甚至爱上 ChatGPT了。研究显示,每10个英国成年人里就有1个没有好朋友,可想而知,AI伴侣一定会有市场,就像现在有人养猫,有人刷 TikTok 看陌生人生活一样。或许,作为社会整体,我们最终会接受:当人与人之间的关怀缺失时,让技术来满足需求也无妨。但为孤独的人创造一个通用的慰藉形象,和“按需唤醒”逝者、一个接一个地“召回”逝去的亲人,完全是两码事。葬礼上常读的那句经文说:“生有时,死有时。” 当我们再也分不清生和死,人类这个物种会变成什么样?编译:你喜欢吗—— 版权声明——本译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非商业转载请注明译者、出处,并保留文章在译言的完整链接。商业合作请联系editor@yeeyan.com参考: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25/aug/08/journalist-ai-interview-dead-child-joaquin-oliver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