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近六年的“无主”迷航,思创医惠(300078.SZ)的发展迎来了关键转折点。11月17日晚间,随着董事兼总经理魏乃绪主导的管理层收购计划浮出水面,这家深陷业绩泥潭与历史包袱的上市公司,有望终结长期“无实控人”的局面。然而,实控人的落定仅仅是公司新阶段一个起点——公司连续多年的亏损,目前核心业务尚不能撑起业绩根本翻转;此前公司财务造假造成的负面影响还在持续,魏乃绪成为实控人之后将面临一系列硬仗。不过,资本市场对于此次转变还是给与了乐观的期待,思创医惠也收获了久违的20cm涨停。图源:Choice六年“无主”局面或终结事实上,自2019年底至2025年11月,思创医惠已持续近六年处于无实际控制人状态。而这一局面的形成还要追溯到2019年12月。原实际控制人路楠解除与方振淳等三名特定投资者的一致行动关系,导致公司正式进入“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状态。此后多年,尽管经历公司也曾试图改变这种局面,如2021年章笠中通过表决权委托使云海链成为第一大股东,2025年2月云海链解除相关安排后路楠又被动重回第一大股东之位。但因为持股比例均未达到绝对控制水平,所以未改变无实控人状态。直到昨晚披露新的管理层收购计划,2024年12月进入公司的董事兼总经理魏乃绪成为交易的核心推动者。魏乃绪通过其控制的企业平台,以“股份转让+表决权委托+一致行动人整合”的组合方式推进管理层收购。其中,魏乃绪控制的苍南芯盛与当时第一大股东路楠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受让其持有的公司5.61%股份;同时,股东思加物联将其所持5.72%股份对应的表决权等股东权利不可撤销地委托给苍南芯盛行使,期限36个月。此外,魏乃绪控制的另一主体苍南芯创原本已持有公司1.85%股份。通过上述安排,魏乃绪方面直接和间接持股比例合计为7.47%,而可实际支配的表决权比例达到13.18%。若相关程序顺利完成,苍南芯盛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魏乃绪将成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公司持续多年的无实控人状态有望终结。不过,该事项目前仅通过董事会审议,尚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完成股份过户、表决权委托登记等后续手续,最终能否全面落地仍存在不确定性。新实控人面临多重挑战魏乃绪的推动虽然将加快解决公司无实控人的局面,但其成为实控人后公司需要解决包括公司盈利,解决财务造假的历史包袱等多个棘手问题。首先来看公司的盈利问题。公司在2019年底接触一致行动人的公告中,上市公司明确表示“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但事实确是思创医惠从2020年开始至2024年主要受到智慧医疗业务的拖累,公司营收连年下降,并且连续5年扣非净利润亏损,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超过30亿元。有意思的是,因为业绩不佳资本市场对思创医惠的关注度也因此大幅降低。目前,公开信息中能够查到的最近一份对于思创医惠的研报,还要追溯到2020年10月29日,那时候公司营收和净利双降,已经开始出现业绩下滑的迹象。这份研报中中金公司指出,“公司前三季度收入及净利润符合预期,扣非归母净利润略低于预期,主要原因为公司在医惠主数据管理平台软件等研发项目上持续投入,研发费用略超预期”。并且中金公司当时还看好思创医惠的云转型和AI+两条业务发展路线,虽然在当时下调了对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预测,但其给与的预测公司2020年和2021年净利润为1.81和3.30亿的目标,仍然和最终呈现出的财务数据天差地别。思创医惠还面临历史遗留问题。公司在2019~2020年,通过旗下子公司与相关企业开展虚假业务等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及利润。2024年1月,因财务造假问题收到浙江证监局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进入2025年,公司财务数据开始企稳。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04 亿,同比增长6.95%,净利润亏损476.22万元,同比大幅减亏98.32%。并且在魏乃绪接手后,有效控制了三费支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同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现金流情况也得到了改善。需要警惕的是,数据企稳的背后公司核心业务尚未能撑起公司的业绩,因为思创医惠营收的增长和净利润亏损收窄主要来自于出售相关资产带来的收益,如果剔除之后核心业务的表现尚不能支撑业绩根本好转,业绩翻转的基础仍不牢固。不过,11月18日公司20cm的强势涨停,说明了市场对这次控制权变更的乐观预期。但对于魏乃绪而言,管理层收购并成为实控人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文 | 公司观察,作者 |曹晟源 ,编辑 |邓皓天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