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晚,汉嘉设计一则简短的公告,在资本市场掀起波澜。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苏州市伏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伏泰科技”)董事长、苏州泰联智信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泰联智信”)实控人之一沈刚被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图源:公告此时距离伏泰科技通过被收购方式实现曲线上市,恰好满一周年。这位一手将伏泰科技从创业公司带向资本市场的核心人物突遭变故,不仅让伏泰科技的未来蒙上阴影,更让寄予其业绩厚望的汉嘉设计,面临着一场始料未及的业绩考验。关键人物被立案虽然沈刚目前并没有在汉嘉设计中担任任何职位,但其被留置的消息还是引发了投资者的关注,根源在于他既是伏泰科技的董事长,也是促成伏泰科技与汉嘉设计“联姻”的关键推手,更是未来股权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实控人之一。始于一年多以前的这笔交易,不仅让汉嘉设计主营业务彻底转型业绩翻身,更圆了伏泰科技多年的上市梦。时间回到2024年初,彼时的汉嘉设计正处于转型的十字路口。作为一家传统的建筑设计企业,其受房地产行业波动及传统业务增长瓶颈影响,近两年业绩增长乏力。2024年全年更是亏损超过4亿元。为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汉嘉设计将目光投向了正在快速发展的城市治理数字化领域,已在城市治理智慧化领域深耕十余年的伏泰科技进入了其视野。对于伏泰科技而言,登陆资本市场则是其当时的主要目标。事实上,伏泰科技早就开始尝试独立上市,却并不顺利。2015年6月,伏泰科技曾经在新三板挂牌上市。2018年从新三板退市之后,公司就开始着手启动IPO计划,并在2020年8月首次辅导备案并计划创业板上市,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但2021年6月,公司以自身发展目标及规划为由终止了与中信证券的上市辅导。2021年8月,伏泰科技重新委托国元证券担任辅导机构冲刺创业板,但一直未能成功,直至汉嘉设计抛来橄榄枝。2024年3月,汉嘉设计发布公告,拟以5.81亿元现金收购伏泰科技51%的股权,交易完成后伏泰科技将成为其控股子公司。此后,交易顺利通过汉嘉设计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审议,并于2024年9月取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反垄断审查通过文件。2024年11月29日,汉嘉设计收到伏泰科技出具的盖章股东名册,确认标的股权已完成过户,并在2025年1月正式并表。按照交易,汉嘉设计控股股东城建集团拟将公司29.9998%的股份转让给泰联智信,股份转让价款为7.13亿元,交易完成后,汉嘉设计控股股东将由城建集团变更为泰联智信,公司实控人将由岑政平、欧薇舟夫妇变更为泰联智信的沈刚、程倬。不过今年早些时候,公司方面表示,股份的转让还在推进之中,“尚存在不确定性”。高增长光环迎潜在危机事实上,沈刚的被留置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不仅仅是沈刚已经和汉嘉设计深度绑定,核心原因在于伏泰科技已成为汉嘉设计新的业绩引擎。收购完成后,汉嘉设计的主营业务实现了从传统建筑设计向软件及技术服务的根本性转型,而伏泰科技的经营状况直接决定了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从公司半年报披露的较为详细的信息了解到,汉嘉设计业务板块中新增了城市治理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城市治理机器人整体解决方案两大板块,并成为上市公司利润增厚的主要支撑。并且上述两项新增的业务毛利率也远高于公司此前的设计及咨询业务和EPC总承包业务。图源:汉嘉设计2025半年报从2025年前三季度的业绩数据来看,伏泰科技的注入成效极为显著。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37 亿元,同比增长16.54%;归母净利润2536.07 万元,同比激增476.32%;扣非归母净利润表现更为亮眼,从 2024 年同期的 69.7 万元跃升至3222.91 万元,同比增幅达4563.88%。伏泰科技带来的不仅是业绩的增长,更提升了汉嘉设计的盈利能力。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毛利率34.99%,同比上升 15.98 个百分点,这一变化也是主要来自于伏泰科技的业务贡献。然而,沈刚的突然被留置,给上市公司带来了多个不确定性:其一,刚刚业绩反转仅仅三个季度的汉嘉设计未来的业绩增长蒙上了一层阴影。尽管汉嘉设计在公告中强调,沈刚不在上市公司担任职务,公司治理结构完善,日常经营不受重大影响;其二,目前控股股东股权的交易尚未完成,不知道是否会受此影响;更为关键的是,沈刚被留置的原因尚未披露,而从上市公司和机构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政府端的业务是伏泰科技业务的重要来源之一,若此次沈刚被立案留置涉及到相关地方政府,可能还将引发回款、业务开拓等多方面的负面连锁反应。(文 | 公司观察,作者 |曹晟源 ,编辑 |邓皓天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