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两件事儿,我觉得挺有意思,也挺讽刺的。第一件事,是别人买了房子去装修,被物业阻拦的情况。其实这并不少见,一些地方物业的后台相当硬,业主赶都赶不走,于是他们自然要横行霸道了。你装修用的材料、设备,必须在他们指定的地方购买,让他们赚上一笔,否则,连小区的门都不让你进。近日媒体发出来的事件便是如此,业主自己购买的窗户运进小区里安装,被物业阻拦。该业主来了脾气,找来多名男子直接要强行把窗户搬进去,物业吊在窗户上不松手,导致连人带窗户一起搬走了。虽然说这起事件的后续报道只称是“业主没有按照物业定的方案做窗户”,所以导致保安阻拦其进入小区。但事实上,更多类似情况中,基本都是物业为了寻求额外利益,赚中间商的差价,侵犯业主的权力。我随便举个例子,去年10份写过的一条稿子里,河南商丘就出现了业主没按照物业要求,到指定商家买窗户,导致几名保安抱住窗户不让进小区的事情。当时那业主没法“叫来几名男子”,于是事情只能上新闻求助,而不是强行搬进去。CDT 档案卡标题:一边鼓励一边破坏,是种很坏的“趋势”!作者:有竹不倒发表日期:2025.11.17来源:微信公众号“竹不倒”主题归类:搞权力斗争CDS收藏:公民馆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业主就明确说了,“物业指定的那家1000多,外面自己去定只要500多,心太黑了。”近期房贷倒挂,银行抢跑甩卖不良资产“断供二手房”的新闻很多。现如今人们买房子的意愿本就非常低,还要放任一些地方的权力部门去充当物业的后台,支持着这些家伙就像黑社会一样压榨索取,简直就是变相的继续在降低人们买房的想法。有的刚需可能会为了孩子上学、为了结婚,不得不买。结果看到这般无耻的吃相,说不定心一横不买了。然后婚也不用结了,孩子也不用生了……根本不需要什么别有用心的宣传,直接一条龙服务,自我破坏,恶性循环。第二条新闻也是近日传出的消息,我周末很忙,看到后截了张图没时间聊:学校要求家长填写“可提供的社会资源。”什么意思?看报道中红色实线框出来的区域即可,让家长填写:你有什么擅长的技能,可以参与到学校的各类活动中?可以提供的职业资源有哪些?比如医生、警察、律师……没点技能,没个有编制的工作,看到他们这触目惊心的嘴脸,几个还敢生孩子,这不得被“鄙视”到鞋底,再踩出屎来?后续的解释也属常客,“工作人员没理解好上级文件的精神,已批评”。这不搞笑么,意思是上级文件的“精神”视情况上不上舆论而定呗?而且,客观的传递信息,跟“精神”有个毛的联系?明明说一句“准备吃饭”就可以了,非要说“我刚拉完屎”,然后让下级去揣测你刚拉完屎现在饿了所以要吃饭。这是缺氧还是缺心眼?因此,以上这样的“解释”,说白了就是扯犊子。但凡脖子上面顶个脑袋的人,都不会相信。法国的古典作家拉罗什富科有句话说得妙啊:虚伪,是恶向善致的最后一点“礼”。这解释,无非就是在曝光后还想保留那么点点的体面。可本质,充满了无耻。甚至已经是干脆连装都懒得装了,就是要三六九等,就是要区别对待。否则的话,问家长的可提供的“社会资源”干什么?而且他们这套逻辑中最明显的问题,是“这些资源真的可提供吗?”换句话说,就算按照他们的要求,家长是警察,那警察也不该是他们嘴里所谓的“可提供的社会资源”吧?物业要扮土皇帝,学校要查“社会成色”。这些本该为人服务的部门,却开始研究怎样让人分三六九等,怎样把手伸到别人家里,怎样把脸丢得更彻底。过去至少还需要遮遮掩掩,如今倒好,不遮了也不演了,被折腾的又不会是他们。总而言之你会发现,希望人们去做某件事的是他们,破坏人们去做某件事情意愿的也是他们。孰不知你越想要什么,它就越离你远。你抓得越紧,失去得越快。在这种自相矛盾的画面之下,反复折腾,不知道是想要等待一个怎样的结果。我就很好奇,埋进去一颗青菜种子,总幻想它能长成参天大树,这可能吗?如果谁觉得可能,那他一定是出现了幻觉,或者是有人给他制造出了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