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晚,创业慧康(300451.SZ)连发6则公告,其中重磅信息是股东权益变动提示,华检医疗(01931.HK)旗下杭州更好智投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杭州更好”)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待相关事项落地后将正式接手控制权。这距离公司复牌公布筹划控制权变更进展仅隔一天,推进效率堪称“神速”,与易主方案中款项支付、股份解押条款里“各方立即毫不延迟”“自动立即”的表述形成鲜明呼应。这场易主源于创始人葛航债务危机步步紧逼——从两年前转让股权失去控制权,到2025年以来频繁减持、股份反复遭司法冻结、靠协议转让纾解违约压力,重重压力下,易主或早已是必然结局。这也为正值“多事之秋”的医疗信息行业再添一桩标志性变动。创始人债务雪球压顶:从“无主”到5亿易主此次易主实际上是葛航深陷债务危机后触发的又一连锁反应。公开信息显示,本次控制权变更的受让方杭州更好,是华检医疗(01931.HK)下属企业,华检医疗主要从事IVD(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具体交易由两部分构成:第一大股东葛航向杭州更好转让6.23%股权,交易价格5亿元,同时将10.06%股份(包含协议转让部分)对应的表决权不可撤销地全权委托给杭州更好;与此同时,股东锦福源(海南)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锦福源”)将持有的2.58%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杭州更好行使。锦福源、葛航均与杭州更好形成一致行动关系。经此两步,杭州更好合计持有创业慧康12.64%的表决权,后续可通过提名半数以上董事会席位成为创业慧康控股股东。作为本次交易的一部分,华检医疗入主后还将择机启动定增事项,进一步巩固控制权。来源:公告易主方案的诞生,源于葛航的债务问题持续升级。2023年8月,葛航的债务危机便初步显露,彼时,面临短期大量质押股份到期压力,葛航与一致行动人及其他股东合计向飞利浦转让10.01%股权,这一步直接导致创业慧康进入“无主”阶段,葛航也不再担任董事长职务。2025年以来,葛航所持股份频繁陷入解押和再质押的循环,年初刚完成减持后又接连发布两次减持计划,引发投资者不满。今年5月,债务危机进一步升级,葛航7.38%股份(过半股份)遭司法冻结。为偿还在国元证券的股票质押借款,6月,葛航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锦福源出让2.58%股份,获得1.54亿资金,但这并没有扭转局面。今年8月,葛航部分股份又一次遭司法冻结,至此,其名下全部股份均处于质押或司法冻结状态。此次易主计划便是诞生在葛航“积极与质权人协商”并筹措资金的背景之下。“葛航先生为积极解决个人债务问题,与杭州更好筹划本次控制权变更相关事宜。”公司在公告中明确。来源:公告葛航的债务危机与创业慧康的经营境况密切相关:创业慧康业绩已连续三年下滑,2024年录得上市以来首亏,市值从巅峰时期的252亿缩水至目前的85亿。随着股价持续下探,葛航不得不反复补充质押缓解流动性压力,最终因高比例质押陷入眼下如此被动的局面。剥离、易主、高管获刑,医疗信息行业迎“多事之秋”此次易主不仅正逢创业慧康“多事之秋”,公司所处的医疗信息行业也正步入医院信息化预算收缩、同质化竞争加剧的深度调整期。在项目交付验收滞后、回款缓慢的行业共性压力下,2024年,医疗信息行业分化显著。头部阵营中多家企业深陷经营困境:卫宁健康(300253.SZ)营收同比下滑12%,净利润骤降75%;嘉和美康(688246.SH)、创业慧康(300451.SZ)均遭遇上市以来首亏;万达信息(300168.SZ)则延续亏损,营收同比下滑18.5%。仅东软集团(600718.SH)等少数企业,凭借早年的多元化布局成功对冲医疗板块的业绩冲击。行业承压之下,近期多家企业密集爆发经营变故。11月5日,卫宁健康披露实控人、董事长因犯单位行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与此同时,思创医惠(300078.SZ)在今年8月剥离持续亏损的智慧医疗业务后,昨晚披露新版易主方案。而创业慧康在两大股东密集减持后,也正处于控制权变更阶段。事实上,面对可预见的行业天花板,多元化扩张曾是部分医疗信息企业寻求增长的重要路径,创业慧康早年就有过多次尝试。Wind显示,2016年以来,公司累计进行近十次并购,先后涉足医疗机构环境监测、金融领域、区域危重症分级诊疗和抢救等领域。其中,2017年的跨界并购尤为典型,公司斥资12.38亿收购主营ATM运维的杭州博泰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此次收购不仅跨度大,更因标的估值较高直接形成高达10亿的商誉。但从实际成效来看,这些多元化尝试并未达到预期效果,2024年,公司9成以上营收仍来自医疗行业。华检医疗此次入主,则将协同重点放在两者在AI医疗领域的互补上。据华检医疗官微,创业慧康累计实施近2万个医疗信息化项目,覆盖7000多家医疗机构和370多个区县,沉淀3亿份居民健康档案和1亿份电子病例,为医疗AI大模型训练提供了稀缺的数据基础,华检医疗的优势则在于以AI算法赋能。公司将此次收购视为向AI医疗生态级企业迈出的关键一步。(文|公司观察,作者|张孙明烁,编辑|曹晟源)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