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底部出现了吗?

Wait 5 sec.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8月份,一线城市新房、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继续齐齐下降。其中,新房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1%,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1.0%。 二线城市的降幅更为明显,新房价格格环比下降0.3%,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0.6%。二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继续降幅扩大。 今年2-3月一线城市的二手房价格曾短暂上扬,但随后卖方挤压,价格又进入下跌区间。目前北京二手房连续5个月下跌,上海、广州连续下跌4个月,深圳连续下跌6个月。跌得最多的广州,8月份同比去年已经跌掉了6.2%。 二手房比新房更能准确衡量市场情绪。但新房有自己的优势:供给结构调整更快,核心区房子好卖,开发商就多开核心区的项目。一线城市市场更有韧性,开发商就转向一线城市拿地。 因此,在统计数据上,新房和二手房的波动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比如上海,由于核心区大力供应新地块、新项目,核心区替代外环成为成交主力之后,上海新房价格已经连续38个月环比上涨。但其二手房的整体价格处于下跌之中,今年8月的数据:同比下跌2.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一线城市新房的价格比二手房更有韧性,跟供给结构息息相关。 由于新房市场具有更强的“计划性”,以及集中度,而二手房是一个供给十分分散、买卖双方充分竞争的市场,供需博弈决定了市场的长期走势,由此判断,未来一线城市的新房、二手房分化将会加剧,变成两个独立市场。 影响新房市场走势的关键因素是土地供应、开发企业资金、交易量。 在土地方面,受房企实力差距拉大影响, 土地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根据克而瑞地产研究数据,2025 年 1-8 月,房地产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TOP10 房企新增货值占百强房企总量的 70%,市场格局进一步向头部集中。 以北京为例,2025 年上半年,北京共成交宅地22 宗,中建系斩获7 宗,占比近1/3。 新增供给向大房企集中,一方面会带来区域性的供给垄断,另一方面,大房企的投资策略趋同,都倾向于开发高端产品或改善型产品,导致新房市场走向高端化。 供给结构的快速转变,实际上会打破统计数据的连续性,让房价、成交量数据出现局部失真。表面上看,上海、北京等城市的新房价格下降不多,甚至出现上涨,但不同区域的市场参与者真实感受差别很大。 从这个角度来说,一线城市新房市场在过去4年中,经历的是一次小房企、民营房企的产能出清,以及郊区市场的结构性下滑。这两点是构成一线城市房价更有韧性的重要因素。 经历低信用、低资金实力的房企产能出清之后,一线城市现有的企业玩家的市场压力已经明显下降。 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5年1—8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64318亿元,同比下降8%。降幅比去年同期减缓了12.2个百分点。 考虑到目前国内贷款对头部央国企开绿灯,以及房企的房屋新开工面积继续同比下降19.5%(1-8月份),2025年前8个月房企房屋新开工面积39801万平方米,只有5年前同期的28.4%,远高于到位资金降速(45.1%),推测重点城市主流房企的资金压力已经开始减弱,除个别在区域市场库存压力较大的房企之外,整体上企业的降价清库存压力已经得到缓解。 中信建投最新的分析报告表示,房企积极补仓核心城市,土地市场回暖,新房销售规模筑底步入尾声。今年以来商品房销售量价仍在调整,但土地市场率先企稳,前8个月百强房企合计拿地金额达7235亿元,同比增长31%,整体投资强度为32.5%,较去年全年上升6.8个百分点,优质房企业绩率先企稳,房企拿地信心明显提升。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认为,8月全国房地产市场延续分化调整态势,一线城市新房价格降幅已现收窄迹象,这种企稳信号与政策持续发力密切相关,尤其是一线城市陆续放宽外围限购、降低房贷利率。但三线城市供应过剩,库存压力大,且市场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但二手房的走势并不一样,成交量出现企稳迹象,价格却持续下探。 二手房市场的供给双方均以个人为主要参与者,博弈更加激烈,价格下拉的惯性更大。 由于资产的负效应,个人买家怕买贵,会倾向于选择最低价成交。个人房源为主的供给分散化,也会加剧比价效应,更容易产生踩踏。 与此同时,头部房企去杠杆已经接近尾声,但居民个人去杠杆的过程还没有收缓迹象。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今年前8月人民币贷款增13.46万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12.22万亿元,住户中长期贷款(房贷)增1.08万亿元。在新增贷款中,企事业单位占比90.78%,个人住房贷款仅占8.02%。 今年上半年,国有六大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合计减少了1078.33亿元。 考虑到目前贷款买房首付比例已经降至2008年以来的新低,个人买房可动用的贷款比例更高,说明社会实际的买房意愿减弱要大于贷款下降反映出的下降幅度。 房价租金比抬高会刺激个人购房者的入市意愿,但最近北京等城市的租金价格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迹象,这个原因也会推迟部分人的购房计划。 据我爱我家监测统计,2025年8月,我爱我家北京住房租赁市场整租交易中,每平米平均租金与每套平均租金环比均有所下跌,环比跌幅略见明显;租金同比持续下跌。 北京住房租赁整租月租金指数走势,数据来源:我爱我家 最近,高盛的一份报告预测,如果想要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2026年需额外售出约2.1亿平方米的房子,根据房贷宽松力度(如降低利率、延长还款期限等),填补一线/二线城市新增销售所需购房补贴总额可能达2000亿-6000亿。房贷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宽松。 高盛的另一个观点和很多人的直觉印象不同,高盛认为,中国家庭在抵押贷款新增总额/净额方面仍有超过50万亿至20万亿人民币的提升空间,这足以支撑65万亿人民币的新房销售量。 也就是说,个人买房实际上仍有加杠杆的空间,但在一线城市,55%的户籍家庭拥有约1.5倍的住房供给比,而45%的非户籍家庭仅有0.1倍住房供给比等不平衡因素制约了房地产市场的回温。 备注:文中高盛报告内容来源于“finn的投研记录”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