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噪音|鲁迅真的会带坏青少年吗?

Wait 5 sec.

CDT 档案卡标题:鲁迅真的会带坏青少年吗?作者:倪刃发表日期:2025.9.21来源:微信公众号“黑噪音”主题归类:鲁迅CDS收藏:公民馆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最近看到又有一些人跳出来说,鲁迅的作品“太过阴郁、太过讽刺,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从鲁迅一些文章被“踢出”教材,这种争议就始终没有停止。于是,一个略显荒诞的问题就再次被摆上了桌面:鲁迅会带坏青少年吗?对于问这个问题的人,我建议他们也同时发问:李白会不会让学生染上酗酒习惯?屈原会不会带坏孩子跳江?不过话说回来,鲁迅这个问题放在当下,看似倒真有几分合理性——毕竟,现在人们都觉得青少年更需要积极向上、充满阳光的“正能量”,而不是冷冰冰的现实主义批判。既然发明了“正能量”这个词,似乎鲁迅必然会被归到“负能量”那边去。顺理成章地,鲁迅似乎就是会带坏青少年。不过我在此想唱唱反调:如果哪个青少年被鲁迅会带坏了,反倒说明那个青少年有救。鲁迅写的是什么?《狂人日记》批判的是传统文化糟粕如何泯灭了人性,《阿Q正传》剖开了国民劣根性,《药》里用人血馒头讽刺那些“麻木看客”……在有的人看来,这些文字的确阴森恐怖,会让孩子们失去生活的信心。不过我也想问一句:难道青少年的生活本来是阳光普照的?每天面对着从早上6点排到晚上11点的严格作息表,面对着无穷无尽的课业压力,毕业以后还要面对高房价、低工资、职场打压、996的夹击,难道看几篇鲁迅,才算“被带坏”?拜托了,他们所面对的压抑环境,可不是看点“正能量鸡汤”就能被改变的。恰恰相反,如果青少年真的能看懂鲁迅,并且愤怒地说一句:“原来我们的困境早就被人写过”,那说明他们的心还没彻底钝化——这才是真正的“阳光”。更何况,鲁迅还写了那么多真正的“正能量”文章:从“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热风·随感录四十一》),到“我只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北京通信》)。以上哪句,不是炽烈的、充满生命力的、毫不虚伪做作的“正能量”?其实,鲁迅带坏的不是青少年,而是社会希望他们“听话”的那部分灵魂。真正会带坏青少年的,不是鲁迅,反而是那些假的“正能量”。一些人整天有精力去质疑鲁迅,还不如多质疑质疑现在打着“正能量”旗号的劣质文化产品和价值取向。相比之下,鲁迅的作品虽然刺耳,但至少真实。真实从来不会带坏人,谎言才会。当然,青少年成长需要温柔的梦,但也总得有人告诉他们,梦醒之后,现实还有刀光剑影。鲁迅就是这把刀,他不会让你沉溺于幻想,他会让你睁开眼睛,看见周围的荒谬。只有看穿了荒谬,才能达到“绝望之谓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而不是一直做温室里的花朵,听各种各样美妙的言辞,进入社会以后却被连续毒打,这时候如梦方醒但已经晚了。读鲁迅,当然疼,但疼才是清醒的证明。怕疼的人说鲁迅会带坏孩子,其实是怕孩子太早看穿世界的真相。说白了,大人们并不是真的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而是怕他们读过鲁迅之后拥有自由意志,从而不再听话。大人怕他们像《狂人日记》里的狂人一样,突然发现“僵化的传统文化桎梏会吃人”这回事。怕他们像《阿Q》一样,照出整个社会的丑态,发现自己的父母其实就是阿Q。所以,他们才宁愿孩子被虚假的温柔麻醉,也不愿接纳鲁迅的锋利冷刀。既然质疑鲁迅会带坏孩子,那么就要问一句:假如没有鲁迅,青少年的心灵会更健康吗?如果没有鲁迅,大概他们会多读一点无害的童话,多背几首不痛不痒的诗歌,作文里学会用满篇漂亮但虚伪的假话把世界写得一片美好。我见了太多的青少年,他们写作文毫无灵魂,只会堆砌漂亮的语言句子,但内心一片空洞甚至灰暗。现在这么多青少年抑郁,我认为读鲁迅反而有益于他们——至少他们会获得生命力。顺从一切的青少年,表面上看会更加“正能量”,但其实就等于更加懂得顺从主流,成为毫无自我意志的“空心人”。直到有一天,他们自己成了新一代的阿Q,却没有意识到“精神胜利法”是个笑话;或者他们成了“体制内孔乙己”,灵魂慢慢死去,却还在嘴里念叨“四书五经”。这是健康吗?这是一种集体性的麻木!但这种麻木,恰恰就是反对青少年读鲁迅的人,最想要的!他们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只知道随声附和、随大流的人,不要像鲁迅描述的那样成为火光、讲真话、追求自由。真正健康的青少年,不是那种每天高喊空洞口号,却对社会没有任何独立思考的机器。健康意味着能够直面问题、勇敢发问、质疑权威。人要健康,得有生命力,生命力首先得有勇气;倘若一个人没有勇气,还谈什么健康?所以,与其说鲁迅会带坏青少年,不如说鲁迅会让青少年过早清醒。而在某些人眼里,清醒本身就是坏的。其实我们最怕的不是鲁迅,而是没有鲁迅。我常常想,如果今天的孩子们从来没接触过鲁迅,那么几十年后,当他们长大成人,看到社会的矛盾、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会用什么来形容?他们可能连“麻木”、“吃人”、“精神胜利法”这些词都不会用。他们只会觉得,这就是生活,本来如此。那种集体性的麻木不仁、集体性的“沉默大多数”,才是真的可怕。鲁迅的存在,至少让我们知道荒谬亦有名字,痛苦存在根源,每一个问题都可以被指认!哪怕解决不了,起码你不会被困在“这就是命运”的骗局里。所以,不怕鲁迅带坏孩子,就怕没有鲁迅让孩子们失去质疑的能力。“鲁迅会带坏青少年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早就写在鲁迅自己笔下。他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说到底,鲁迅带坏的不是青少年,而是带坏了那条“麻木的路”。因为他让孩子们知道:路可以质疑,可以拒绝,可以重新开辟!于是最后我想说:如果一个民族害怕自己的孩子读鲁迅,那才是真的被带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