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花开、烟火氤氲,这里是声名在外的“美食之都”;文脉悠长、底蕴深厚,这里亦是千年商埠、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这里,是广州。自明清起,广州便是中外文化交流与商贸往来的重要窗口。晋商的驼铃与远洋的汽笛曾在此交汇,源自山西杏花村的清香汾酒,正是从广州十三行扬帆启程,走向世界,并于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斩获最高荣誉甲等大奖章。一个多世纪后,汾酒再度南下,以一场满载青春气息的巡游,“回归”这座传奇之城,于历史与当代的交汇处,续写汾酒与广州的“好彩”之约。10月17日至19日,“恰如其汾好彩好彩”——“汾酒城市巡游计划”登陆广州永庆坊,带来创意市集、脱口秀、酒咖品鉴、非遗快闪等众多玩法,让广府风情与现代潮流体验交织,勾勒出一幅“恰如其汾”的城市生活美学画卷。活动现场。活动现场奥运冠军黄雅琼(中)分享打羽毛球技巧。清香南渡,百年结缘:“恰如其汾”的文化根基“食在广州”闻名遐迩,事实上,广州自古是美食荟萃之地,汾酒与这座城市的缘分亦源远流长。而这份缘分的底色,恰是“恰如其汾”的契合。活动现场,中央电视台原《国宝档案》主持人任志宏分享道,清代光绪年间,广东本地文人红杏主人编撰的“粤菜第一书”《美味求真》里,就详细记载了多达十几种使用汾酒烹制的腊味菜品,倚重其赋予的“甘香”风味,这从饮食文化层面印证,汾酒早已深入岭南民间。明清时期,富有开拓精神的晋商跨越千里,将汾酒由山西杏花村运至广州,再借十三行通商之利出海,许多外国客商正是从广州入境,首次领略到汾酒的独特风味。1915年,汾酒从广州出口,亮相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蜚声国际。青花汾酒。百余年后,汾酒再次“清香南渡”,选址昔日十三行所在区域、如今广州的文旅新地标永庆坊,以现代化表达“再续前缘”,深度融入广州本土文化。好彩传意,潮玩赋能:“恰如其汾”的场景演绎本次“恰如其汾好彩好彩”主题中,“好彩”二字堪称点睛之笔:“好彩”在粤语中意为“幸运”“好运”,这一表达可追溯至古汉语,如宋代诗人许棐诗句中“纵有黄金无好采,也难平白到公卿”的“好采”,即与粤语“好彩”同义。汾酒巧妙借用这一富含广府文化意蕴的词汇,既传递了为市民带来好运的美好祝愿,更暗合“恰如其汾”的内涵——好运不必强求,恰如汾酒的品质与风味,无需过度渲染。这份对地方文化的尊重与融合,正是“恰如其汾”的诚意体现。不止于此,永庆坊作为汇聚西关传统与当代创意的潮流街区,为巡游提供了极具张力的场景。在这里,汾酒不仅打造了富含广府元素的互动展陈,更以狮源堂的醒狮表演、戏佰嘉粤剧团带来的粤剧快闪等环节,一次次点燃现场气氛。活动现场传统舞狮表演。此外,汾酒首次尝试户外脱口秀,邀请知名脱口秀演员漆漆、戴为,以轻松幽默的言语,探讨“微醺”生活哲学,金句频出,充分拉近与年轻群体的心理距离。美学落地,青年共鸣:“恰如其汾”的生活表达何为“恰如其汾”?它不仅是汾酒“清香纯正、口感怡人”的品质表达,更是一种当代人崇尚的生活美学:不逾矩、不将就,追求万事恰到好处的松弛与智慧。脱口秀演员漆漆在现场解读“微醺”哲学,引发广泛共鸣。她直言不赞同炫耀“千杯不醉”的行为,认为喝酒的舒适状态是微醺,能恰到好处停在这份微醺才难得;并以雨后草地的青草或青苹果清香比喻汾酒的清新纯净,点明 “刚刚好的微醺便是‘恰如其汾’”。脱口秀演员漆漆在活动现场表演。除了脱口秀表演外,现场的种种趣味活动,也让青年人纷纷打卡、分享社交媒体,直呼“汾酒太会了”“承包一整天的快乐”。活动现场游客体验投壶游戏。现场“瓶内乾坤”装置,以现代视觉语言表达汾酒美学,吸引不少年轻人驻足拍照;融合广府民俗的互动游戏“好彩投”区域传来阵阵喝彩,参与者欢声笑语不断;而以青花汾酒为基酒特调的“海边探戈”“南国红豆”等创意鸡尾酒,则成为现场最受欢迎的“社交货币”……汾酒将非遗、文创、微醺与交友巧妙融合,打造出一处沉浸式、可互动、有温度的体验空间。活动现场游客体验趣味小游戏。从去年在成都东郊记忆举办“巴巴适适”城市巡游受到蓉城青年青睐,到今年在广州永庆坊以“好彩好彩”融入广府青年生活方式,汾酒所到之处,皆能精准激活城市文化基因,与在地青年同频共振。这背后,是汾酒不满足于简单地落地活动,而是精准洞察年轻消费群体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并基于此,以一方方言为引、以在地文化为媒,深入理解不同城市的性格脉络,将品牌精神融入地方叙事,让每次巡游都是一次量身定制的情感共振,既保留了汾酒“清香名酒”的核心辨识度,又以灵活包容的姿态,与年轻人建立了真诚对话,实现“出圈”与“走心”双赢。在行业看来,一个传统名酒品牌,能一次次以包容之姿拥抱潮流,完成“年轻化进击”,难能可贵。而此次汾酒南下,是一场跨越世纪的回归,更是一场恰逢其时的出发:开放包容的城市基因,让汾酒与广州百年相知;历久弥香的大国清香,让汾酒与粤味相得益彰;“恰如其汾”的生活智慧,让汾酒与当代青年心意相通。汾酒的“好彩”之约,恰如其“汾”,正当其时。责编|翟巧红 编辑|赵雯本文为广告信息 阅读原文 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