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点击▲观看视频过去几十年,我观察中国企业,发现一个巨大的“知识黑洞”。每年数以亿计的会议中,90%的智慧、决策瞬间和灵感碰撞,都像宇宙暗物质一样,消散无踪。这是企业最大的资产流失,而它往往会被忽视。来看看我们设置的一个简单实验。下面两个队伍一个沿用传统的会议记录方式,另一个借助新一代的AI工具,他们两队将挑战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一场会议的价值资产化。◎ 第一轮:信息捕获效率之战播放3分钟多口音会议片段。人工记录为了跟上进度,往往被迫缩写、提炼,面对多语言或多口音环境,准确性大打折扣。AI工具则最大限度的确保了这份资产的完整性,这恰恰是后续所有价值开发的基础。◎ 第二轮:逻辑重构能力之战第二轮,升级到10分钟的发散式脑暴会议。人工记录的时候,往往会陷入碎片化陷阱,灵感碰撞难以沉淀。而新一代的工具不仅能全面总结内容,更能用一张图直观的呈现出整场会议的重点。这时候,AI的价值就已经超越了简单的记录。它执行的是逻辑重构,将发散的思维收敛为清晰的路径。◎ 第三轮:价值提炼洞察之战20分钟包含大量数据的复盘会议上,人工记录通常难以捕捉数据之间的关联,AI工具却可以自动提取关键的数据,快速生成对比图表和时间轴,生成的待办事项也能直接关联到责任人。它所做的不仅仅是数据的整理,更重要的是穿透数据后的洞察。这三轮PK,看似是一场工具的效率竞赛,但背后呢,其实是AI工具勾勒出了一条“知识资产化”的进化路径。从我走访的情况来看,这场关于知识资产的觉醒,在各行业的头部企业中早已开始。比如小鹏汽车在2024年用飞书生成了16万份会议纪要,到2025年上半年,这个数据突破了63万份。这么多的数据资产,如何打通呢?飞书AI给出了他们的解决方案:未来这63万份会议纪要可以通过知识问答等入口,在企业权限体系内安全流动、随需调用,真正去打通知识资产化的“最后一公里”。也就是说,会议结束,价值循环才刚刚开始。回看商业发展的历程,几乎所有伟大的企业,都是他们独特知识体系与运营智慧的集大成者。而会议,作为组织智慧产生和流转的关键节点,它的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知识的沉淀与传承。在我看来,高效的会议,应当聚焦决策、激发碰撞、沉淀共识。但事实上,多数企业的会议仍然深陷在“散、乱、忘”的困境中。如今,随着飞书智能会议纪要这类AI工具的落地,情况正在发生改变。它们把会议这种“沉默的成本”,转化成了滋养企业创新和成长的土壤,让每一次讨论都成为可沉淀、可复用、可增值的数字资产,如同“时间的玫瑰”,在未来持续释放价值。这或许就是AI时代送给那些认真开会、尊重知识,并相信长期主义的企业的一份礼物。 平台地址:http://www.jintiankansha.me/t/eM8EwEqBz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