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 档案卡标题:别只看鸡排哥,要看见他背后的2亿灵活就业人员作者:倪刃发表日期:2025.10.6来源:微信公众号“倪刃聊经济”主题归类:灵活就业CDS收藏:公民馆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一个卖鸡排的小贩,因为笑容、因为乐观、因为草根的气息,成了全民热议的对象。人们在他身上看到了“正能量”,喜欢他的勤劳与乐观。但问题是,鸡排哥背后站着的,是整整2亿灵活就业人员——一个巨大而脆弱的群体。根据《2024中国新型灵活就业报告》,截至2021年中国灵活就业人口达到2亿,占全国就业人口的27%。再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测算,2023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404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7032万人,也就是说,灵活就业人员占到了全国就业人员的27%,占城镇就业人员的43%。也就是说,我国每100位就业人员中,约有27位从事灵活就业;灵活就业人员占城镇就业人员的4成多。如果我们只把鸡排哥当作励志符号,而忘了这群人的处境,那这份流量也就只能带来短暂的狂欢。所以,当鸡排哥笑着出现在镜头前,我们不应该只看到他为什么这么乐观,还应该注意到——为什么这么多人不得不成为“鸡排哥”?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夜市、地摊,但他们财务状况、收入状况极其脆弱,更没有足够的社会保障。“灵活就业”听上去是个中性甚至正面的词:自由安排时间,自主选择工作,充满了理想主义。可现实,却远比词语残酷。一个网约车司机的“自由”,是每天十几个小时在方向盘后面,靠疯狂多跑单才能维持看似体面的收入。一个外卖员的“自主”,是被平台算法驱使,分秒不差,在红绿灯间疯狂穿梭,在小区里气喘吁吁奔跑。一个摆摊者的“选择”,是交不起高额房租,只能在街头谋生,还可能面临随时随地的“被迫迁移”甚至停业。所谓的灵活就业,本质上就是不稳定的就业。它不是现代劳动者的“自由”,而是劳动者的一种无奈选择。灵活就业,意味着收入起伏不定,意味着没有良好的社会保障,更意味着:一旦停工,就等于失业。财务脆弱性,是灵活就业者最大的特征。他们,每天都活在悬崖边上。“财务脆弱性”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一个家庭能不能承受突如其来的支出。比如,忽然需要5000块钱甚至几万块钱,能不能拿得出来?对灵活就业者来说,这个问题往往没有答案。他们的收入大多是“日结”、“月结”,如果是自雇,也是“日赚”或者“月赚”。他们今天赚的钱明天就要用来吃饭、交房租、付油费、还信用卡,手里往往没有缓冲的存款。我们经常在社会新闻里看到这样的情景:灵活就业者一个人生病,全家遭殃;一场意外,家庭就可能被高昂的医疗债务吞没。我看过一个视频,有个外卖小哥在车祸中被撞得满身是血,但他坚持要求离开医院,因为他不想承担额外的医疗费。这种事情,就是一个缩影。鸡排哥表面是笑容,背后也是财务上的岌岌可危。很多人说鸡排哥看上去嘴有点发黑,需要看病,但他们有没有接触过底层?底层人不到彻底病倒的地步,是不会去看病的——一没时间,二没钱,即便是几百元的检查费也是一个负担。专家们在谈论鸡排哥的卫生许可、大豆油安全程度,但没有一个专家站出来,谈谈鸡排哥的社会保障。鸡排哥的走红,的确触动了人们的情感。但“正能量”有时候是一把双刃剑,它很容易让人误以为,只要足够努力、笑对生活,就能战胜一切困境。笑一笑解决不了问题——社会保障的意义,就是“兜底”,保证一个底线,让失业者也能有着落。当然,为鸡排哥的笑容点赞没错儿,但如果因此忽略了两亿灵活就业者普遍的焦虑与困境,那就等于用个体的幸运遮蔽了群体的脆弱。正能量可以治愈片刻的心灵,但无法解决一个庞大群体的现实脆弱。很多人说,灵活就业至少给了人们工作机会、赚钱机会,甚至还有一小部分灵活就业者实现了财富自由。的确,这是现实层面的“兜底”,但我们需要问的是,为什么会有如此庞大的群体被挤到“灵活就业”的境地?就业结构亟待改革,也是背后存在的重大问题。经济转型之下,制造业岗位不断减少,大企业裁员潮也一波接一波,体制内的名额极其有限,稳定的“铁饭碗”越来越少。这种背景下,许多年轻人和中年人都在被迫进入零工经济,用时间和体力填补结构性的缺口。这并不是他们的“自由选择”,而是“别无选择”。自由的外衣下,藏着的是稳定岗位、优质工作数量不足的真相。灵活就业者的财务脆弱性,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会像涟漪一样,传导到整个社会。一个人失业,就意味着一个家庭失去支柱;一个人因病破产,则意味着孩子教育、父母养老连带受拖累。当这样的个体数以亿计,社会就要面对极大的连锁反应,比如现在的消费不足、有效需求不足。现在倡导提振消费,但这2亿人该如何参与?这也是为什么灵活就业看似是个人问题,实际上是整体风险;2亿人的财务脆弱性,意味着整体的潜在脆弱性。面对这个问题,鸡汤是没用的。真正需要的,是就业结构、社保体系的改变。社保体系不仅要能覆盖他们,而且要真正“够用”。如果一场病下来虽然医保也报销了一部分,但自己还得掏几千元、几万元,依然是巨大的负担。另外,金融体系还要为他们提供缓冲。灵活就业者不是“信用弱势群体”,他们的交易数据、工作时长都可以成为信用依据,帮助他们获得小额贷款,而不是在急需时被网贷、高利贷压垮。社会也要为他们提供上升通道,而不是把他们永远困在低附加值岗位里。技能培训、再就业支持,才能让灵活就业不等于终身的漂泊。更重要的是,对于灵活就业要有司法认定、劳动法的保护。他们不是自生自灭的“浮萍”,而是有尊严的劳动者,这种尊严必须要靠法律来保护。如果这些不解决,“鸡排哥们”就只能在短视频的流量中,一次次被猎奇和消费,但又永远受到系统性的无视。看着视频哈哈大笑的时候时刻不要忘记,在这片土地上,还有两亿人生活在同样的处境里。他们每天奔波,他们努力生活,他们看似坚韧,但他们随时可能因为一次意外陷入深渊。社会不能永远靠“草根逆袭”的个案安慰自己。真正的进步,是让这两亿人不用活在财务的脆弱边缘,而是拥有真正的自信和尊严。一句话:别只看鸡排哥,要看见他背后的那两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