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被业主起诉,一边追讨欠款,这家光伏EPC龙头33亿官司缠身

Wait 5 sec.

文 | 华夏能源网9月18日,无锡市太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H:600667)发布了关于累计诉讼、仲裁事项的公告,自2025年6月20日至今,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未披露的诉讼和仲裁事项累计涉案金额达10.57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2.42%。华夏能源网注意到,在太极实业公布的诉讼和仲裁事项中,多起均与太极实业的子公司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十一科技”)有关。例如,在最新一起的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中,作为光伏发电项目EPC承包人之一,十一科技被提起仲裁,涉案金额高达2.22亿元。十一科技是光伏工程总承包的龙头企业,既从事光伏项目EPC业务,又投资运营光伏电站。最近两年来,公司发生的法律纠纷明显增多,诉讼和仲裁事项累计达36起,涉案金额合计高达33亿元。公司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91亿元,2024年归母净利润5.77亿元,合计不过8.68亿元,全赔了都不够。十一科技项目纠纷缠身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是公司自身的问题还是EPC行业的通病?因施工不规范等问题,遭天价索赔太极实业是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成立于1966年,1993年更名为无锡市太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江苏省首家上市公司。太极实业的主营业务包括半导体业务、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和光伏电站投资运营业务。其中,半导体封测业务依托子公司海太半导体和太极半导体开展,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光伏电站投资运营业务集中于子公司十一科技。十一科技前身为1964年成立的第四机械工业部十一设计院,1993年整体改制为现公司,是国内率先整体改制的大型设计院,2021年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发布的《勘察设计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营业额2025年排名》中,十一科技工程总承包营业额排名全国第4。十一科技虽然在光伏项目EPC领域已有多年经验,但其承包的光伏项目却多次出现质量问题。开头提到的2.22亿元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可追溯到2018年。彼时,包头市牟盛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牟盛太阳能”)与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昌盛日电”)就“包头市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技术基地100MW发电项目”签订了EPC总包合同,合同总价6.04亿元。此后,上海电气(SH:601727)、十一科技加入进来,与昌盛日电一起组成了联合承包体。2021年,该项目办理了竣工手续。然而今年4月,该项目却出现部分光伏支架倾倒、支架桩基连根拔起的问题。牟盛太阳能经现场实勘,发现光伏支架桩基埋深不符合设计要求,部分钢筋不满足设计要求,外线线杆倾斜严重。因此,牟盛太阳能对三家承包商提起仲裁。目前,案件已得到仲裁机构的受理,调解或开庭审理时间未知。华夏能源网注意到,在十一科技涉及的光伏项目纠纷中,金额及影响最大的发生在其与光伏组件龙头天合光能(SH:688599)之间。2022年5月,十一科技中标宿迁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以下简称“宿迁项目”),并与天合光能子公司宿迁天合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合同对电池项目各阶段里程碑完成时间节点及总工期等做了约定。2年半后的2024年12月,天合光能发布公告称,因十一科技原因,宿迁项目各阶段完成时点及总工期等均出现了较大延误,并且十一科技未按合同约定规范施工。同时,因工程延期及十一科技未完成合同约定事项,导致宿迁天合产生了液氮损失及切包损失。因此,宿迁天合向常州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请求裁决十一科技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违约金、未规范施工处罚款及承担赔偿损失等共计6亿元。不过,十一科技也不甘示弱,在天合光能发布公告之后两日,太极实业也发布公告称,十一科技向常州仲裁委员会提出反请求,要求宿迁天合支付工程款1.61亿元及赔偿损失等。至今,这一6亿纠纷大案还未有最后的结果。遭遇多家破产企业,十一科技被“套牢”因工程施工和质量问题,十一科技一面屡屡被起诉,同时,十一科技又屡屡将业主告上法庭。2020—2021年,十一科技与中利集团旗下子公司苏州腾晖签订了多笔项目施工承包合同。但项目竣工并验收合格后,苏州腾晖未全部付清工程款。因此,十一科技起诉苏州腾晖,索要工程款总计超2.7亿元。中利集团虽为老牌光伏企业,但近年来财务状况堪忧。2018年至2024年,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连续7年大额亏损,累计亏损额高达102亿元。中利集团还卷入了一场持续五年的财务造假丑闻,2024年7月被证监会处以800万元罚款。控股股东、时任董事长王柏兴被警告,并处以1500万元罚款,同时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从2023年2月开始,中利集团便启动了预重整。直到今年2月,厦门国资委实控的常熟光晟入主中利,中利才算暂时看到走出危机的希望。在这两年时间内,为防止被“套牢”,十一科技一直在努力收回债权。直到2024年年底,十一科技才终于收到中利管理人支付的现金清偿款1.2亿元。而剩下的1.5亿元,恐怕只能以中利股票的形式偿还了。除了中利,华夏能源网还发现,在十一科技涉及的诉讼案件中,还出现了华东光能的身影。华东光能为华东重机旗下光伏子公司,目前负债已超过11亿元。今年9月2日,华东重机公告称,拟推进华东光能破产重整。而太极实业公告显示,十一科技在今年上半年因建设工程分包合同纠纷将华东光能告上法庭,涉案金额2.18亿元。估计其中也主要是未支付的工程款,而十一科技能否追回,还要看华东光能的重整进度。此外,太极实业的公告显示,十一科技与爱康系多家公司还一道被江西银行苏州分行告上法庭,案由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涉案金额1.5亿元。爱康科技也曾是光伏行业的明星企业,最近几年公司“暴雷”,2024年股票经历连续31个交易日跌停后黯然退市。目前,爱康科技及其核心子公司已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另外,9月22日至23日,新筑股份(SZ:002480)、乐山电力(SH:600644)两家上市公司先后发布公告,称其间接参股的桔乐能电力(沧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桔乐能”)因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被十一科技起诉,涉案金额达1.9亿元。此项诉讼源于2020年10月的一份《EPC总承包合同》。当时,桔乐能与十一科技签署协议,约定由十一科技作为总承包人,负责“桔乐能110MW农光互补项目”的设计、施工与采购工作。该项目于2020年11月正式开工。不过,因工程建设进度明显滞后、建设规模减少、部分手续未办理完毕等偏离合同约定的情况,发承包双方就工程结算产生较大争议。十一科技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桔乐能支付工程款等共计1.9亿元。对此,被告桔乐能称将积极准备应诉材料,并将按法院要求及时提交。结语:电站质量安全谁来保障?作为光伏EPC龙头公司,十一科技一边因光伏工程质量问题而多个官司缠身,一边又要为追讨工程款而奔忙,这里既有公司安全质量标准、施工过程管控的问题,更与当前光伏行业下行的大环境有关。一方面,近年来,光伏行业“内卷”愈演愈烈,行业无序扩产导致供需失衡和低价竞争,光伏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一些光伏企业在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下,为了降本甚至不惜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这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心累计巡查的17504户分布式光伏项目中,施工质量问题占比高达75.82%,支架基础埋深不足、焊接点不牢固、接地电阻超标等“基础性错误”频发。另一方面,随着行业寒冬的持续,很多业主的日子也不好过,债台高筑、破产重整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赖账成为了无奈之选。“覆巢之下无完卵”,像十一科技这样的EPC企业,就越来越多的被卷进光伏困境中。十一科技遭遇的难题,是公司经营管理的问题,更是光伏全行业之困。这也提出了事关行业的大问题:在光伏装机屡创世界纪录背后,电站安全和施工质量谁来保障?这需要行业企业尤其是EPC企业严把质量关,更需要全行业尽快推动产能出清、整治低价竞争。只有行业重回健康发展轨道了,各种乱象才会失去存在的基础。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